匈奴那么强大,汉武帝就杀了10多万人,为何匈奴从此一蹶不振?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匈奴那么强大,汉武帝就杀了10多万人,为何匈奴从此一蹶不振?


匈奴一蹶不振,和死多少人没关系。当年,李牧也杀了10多万匈奴人,但匈奴依然强大。汉武帝能让匈奴一蹶不振,主要胜在了“鸡贼”二字。



鸡贼,来自北京话,是个贬义词,大意是狡猾、耍小聪明,同时还带着点猥琐。


但我这里的“鸡贼”,加了双引号,是贬词褒用。


毕竟,在战场上,能靠着“鸡贼”取胜,也是大智谋。


兵不厌诈,面对敌人,就应当不择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最小的成本,博取最大的胜利。


汉武帝打匈奴,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具有教科书般的教育意义。


不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梳理一下,匈奴和我们的恩恩怨怨。



和匈奴的恩怨情仇


匈奴,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我们的心腹大患。


战国时期,烽火连天,七国打得热火朝天,北方的匈奴部落,也逐渐强大起来。


他们以骑兵为主,经常南下劫掠。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他智勇双全,常年驻守边疆,抵御匈奴入侵。


在敌强我弱的状况下,李牧开始想方设法让匈奴轻敌,最终成功歼灭匈奴10万余人,打得匈奴单于抱头鼠窜,十多年不敢来犯。


可惜,即使输得这么惨,匈奴也没有元气大伤,休养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劫掠我们。



秦始皇为了干掉匈奴,那真是煞费苦心。


他修长城,就是为了打匈奴,可结果是耗尽民力,社会动荡,秦二世而亡。


此时,匈奴没有伤筋动骨,依然是我们的心腹大患。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匈奴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为了保存实力,西汉初年,汉朝皇室以和亲换和平,给匈奴送去了不少公主和财产。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期。


此时,汉朝积累了大量财产,撑得住和匈奴决一死战。


于是,汉武帝下定决心,要北上征服匈奴。


汉武帝的高明之处,在他和匈奴的对抗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鸡贼”的汉武帝


自公元前133年的“马邑之谋”开始,汉武帝就改变了和亲政策,开始和匈奴作战。


他目标很明确——“灭胡”,即消灭匈奴,不给活路。


《汉书》: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既然不打算留活路,汉武帝自然不会傻到硬碰硬。


他的做法,相当“鸡贼”,但是特别管用。


简单概括,就一句话:趁你病,要你命。



其一,巧算天时,趁着天灾打仗


在和匈奴交战的过程里,汉武帝把天时用到了极致。


他每一次和匈奴打仗,都卡着匈奴人的天灾。


古代没有高科技,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


匈奴人主要靠畜牧业为生,天气一冷,牛羊可能被冻死,天气一干,草地荒芜,牛羊可能被饿死。


所以,相较而言,匈奴人的生存环境,要比我们恶劣很多。


而汉武帝每次发动进攻,都卡在匈奴人的天灾之际


每当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遭受重创,汉武帝就派出兵马,痛打“落水狗”


虽然,汉武帝在战场上,只杀了10万匈奴人,可在天灾面前,匈奴人的损伤,就不计其数了。


以往,面临天灾,匈奴人都是南下劫掠,抢我们老百姓的东西。


如今,汉武帝直接反其道而行,趁你病,要你命,先打为敬。



其二,占据地利,以战养战


匈奴人为什么难打?


并不是因为他们多厉害,而是他们打了就跑,不抢地盘,就抢老百姓的东西,抢了就跑。


我们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征服一个地方还要派兵驻守,安抚百姓。


匈奴人可不这样。


他们基本上骑着马来抢劫,有时候连粮草都不准备,一路抢粮草。


汉武帝很聪明。


当他决定主动攻击匈奴时,就学了这一招,把战火集中在匈奴人的生活区域。


你们不是总来抢我们吗?那我们也带着骑兵去抢你们!在你们的地盘放火!



当然,这里也要表扬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战神,没有他们,几个汉武帝也没办法这么玩。


龙城之战、边塞之战、漠南之战、高阙之战、阴北之战………这些赫赫有名的对匈奴的战役,绝大多数集中在匈奴境内,有的,还集中在匈奴人的重要生产圣地——河套地区。


你们不是总抢我们的老百姓吗?


我们也让你们的老百姓感受一下战火的折磨!


当战火在匈奴境内烧起来,不管打赢了,还是打输了,匈奴的生产活动都会遭到破坏,激烈一点的,他们的民众也会面临流离失所。



自公元前121年开始,霍去病接连发动两次河西之战,夺了河西走廊,彻底断掉了匈奴的右臂。


丢了河西走廊,匈奴人就真的伤筋动骨了。


这里土地肥沃、草地丰茂,是他们最重要的牧地之一。


丢了这里,匈奴最重要的生活来源就断掉了,想要再度崛起,希望也非常渺茫。


而抢到了河西走廊的汉武帝,开开心心在这里设置了四个郡,分别是:酒泉、张掖、武威、敦煌。



其三,巧用计谋,制造内乱


打仗,要恩威并施。


这一点,汉武帝就做得特别好。


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后,匈奴单于浑邪王有点不想打了。


他萌生了退意,想要向汉朝投降。


此时,霍去病以为是诈降,便做了很多防备。


不过,浑邪王是诚心诚意来投降的,他直接带了4万匈奴人,一起投奔了汉武帝。


汉武帝一看,这不是送上门来的机会吗?


于是,他好好安顿了浑邪王,并册封他为漯阴侯,给予厚待。



此后,他就把浑邪王打造成活招牌,开始招降匈奴人,动摇他们的军心。


《汉书》: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票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尽将其众度河,降者数万人,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数十钜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


在汉武帝的这番操作下,匈奴右部的势力基本土崩瓦解。


那些宁死不降的匈奴人,也不得不向苦寒的漠北转移



为什么汉武帝能让匈奴一蹶不振?


汉武帝和匈奴征战15年,匈奴战死10万人,还损失了10万人口的民众,丢了土地肥沃的河西走廊,元气大伤。


在这个层面上,杀了多少人不重要,夺走了他们的赖以生存的土地,才最关键。


只是,有一个问题。


匈奴明明很强大,为什么汉武帝“鸡贼”的做法,能奏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来了解一下匈奴的真实实力。


简而言之,匈奴并不强大,只是,我们有更长远的目标。



匈奴的真实实力


匈奴是我国古代的游牧民族,秦汉时期,匈奴最为强大。


当时,冒顿单于带领匈奴,征服了楼兰、乌孙等20多个小国,控制了西域了大块地方,重新占领了河套地区。


在西域的一众少数民族中,匈奴的实力,无疑是最强的。


而同一时期的中原呢?


楚汉之争,刚刚结束,刘邦才刚刚平定中原不久。


此时,我们经历战火,经济凋敝,国库空虚,渴望和平。


刘邦不可能再去打仗,他要休养生息,还给老百姓一个太平的天下。


因此,几番权衡后,他不得不选择以和亲,来换取和平。



刘邦差点把自己大女儿送去给单于当老婆,后来吕雉大闹,才选了宗室女替代。


此后,为了维系和平,汉朝送了很多公主过去。


但即便汉朝初立,刘邦也想过彻底解决匈奴。


他带了32万兵马,征战匈奴,只可惜,冒顿派出40万精锐,刘邦反被围困白登,险些丧命。


《史记·匈奴列传》:是时汉初定中国,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王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于是冒顿详败走,诱汉兵……


很多人认为匈奴实力超强,也源于白登一战。


可实际上,白登之战的失败,有很多的偶然性。


  • 比如,刘邦轻敌了;


  • 比如,匈奴策略性不迎战,四处游走,避免正面对决;


  • 比如,天降大雪,汉军30%左右的士兵手指被冻掉,而耐寒的匈奴人相安无事;


最重要的是,刘邦虽有32万人马,但按照作战习惯,大部队和辎重根本没跟上。


因此,匈奴并非有着我们无法企及的力量。


只是,这一次失败,汉朝元气大伤,如果继续对战,受伤的只会是百姓。


这一战后,刘邦选择和亲,开始维系和匈奴的和平关系。



长远目标的重要性


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容忍匈奴,也不是因为他们强大,而是我们要发展自己。


这是我们的长远目标。


如果非要和匈奴对决,我们未必会输。


正如《汉书》中所言:“匈奴之众, 不抵汉之一郡。”


我们不打匈奴,只是有更长远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休养生息,自我发展。


此后,汉朝的历代帝王,都以充盈国库为己任。


而这,也给汉武帝征战匈奴提供了物质基础。


长远目标,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至关重要的。



匈奴就没有长远目标。


所以,他们以战养战,四处得罪友邻,周边的国家基本上都被它骚扰过。


  • 比如,匈奴与月氏,有深仇大恨,它攻打月氏,把月氏王的头当喝酒的器具;


《汉书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 再比如,匈奴控制大宛,不允许当地的汗血宝马流通刀中原;


  • 再比如,匈奴与与乌孙常年也有嫌隙……


在汉武帝征战匈奴时,匈奴的名声,已经差到了极致。


当它节节败退时,周围小国恨不能趁火打劫,也不可能帮助它休养生息。


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来看,周边小国的态度,基本都是自保,根本没有参战的意愿。


某种程度上,匈奴节节败退后,一蹶不振,也和没有国家拉它一把有关。



写在最后


汉武帝给了匈奴迎头痛击,打得他们节节败退,但连年征战的代价,是西汉百姓苦不堪言,西汉国库从充盈到空虚。


晚年,汉武帝颁布罪己诏进行反省,决心采取休养生息的国策。


至此,他仍然没有完成彻底歼灭匈奴的理想。


30多年后,卫子夫的孙子汉宣帝刘询帮他实现了这个夙愿。


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自来到长安,向汉宣帝称臣。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犭册来朝,赞谒称籓臣而不名。


自此以后,匈奴不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