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清朝的末代地方总督其实结局各不相同,有的成为了汉奸,有的成为军阀,有的为大清殉葬,有的归隐起来,还有的则梦想着为大清复辟。

总督是清朝最高级别的地方官,除去负责运粮的漕运总督和负责水务工程的河道总督之外,其他的总督都是负责一到两省甚至三省之间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而且随着历史时期不同,清朝的总督辖区属权也不大相同,在清朝灭亡前夕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朝共有九位地方总督,分别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和云贵总督。接下来就说一说这清朝九位末代总督的下场吧。

李鸿章的侄子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是清朝末代九大总督中比较开明进步的人,他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侄子,早年李经羲靠李鸿章的关系步入仕途,后来一直官至贵州巡抚,宣统元年(1909年)也就是清朝灭亡的三年前李经羲被清政府升任为云贵总督。

李经羲的思想受其叔叔李鸿章影响比较大,他的思想比较开明,他对洋务运动持积极态度,他在云贵总督任上干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事就是兴办了云南讲武堂。

李经羲后来在明知云南讲武堂内部学员已经接受了革命意识,成为孕育革命党人的摇篮,但是李经羲依然没有放弃云南讲武堂,他曾经深情的对云南讲武堂学员们说,他的云贵总督大不了可以不干,但是云南讲武堂绝对不可以不做。

李经羲在兴办云南讲武堂期间,曾对不少爱国进步青年有过提携和知遇之恩,最典型的就是对新中国的开国元帅朱德和爱国名将蔡锷。

当时还是四川贫民子弟的朱德听闻云南讲武堂兴办起来,满腔报国之情的朱德于是就徒步从老家四川仪陇县一路走到昆明去报名,结果他赶到昆明时报名时间已过,可是朱德坚持要去云南讲武堂学习,就这样在门口和警卫争辩起来。

正好当时李经羲去云南讲武堂巡视,他看到朱德如此年轻上进还想立志报国,认为不能辜负年轻人的热情,也认为朱德是一个好苗子,于是李经羲特意破格批准云南讲武堂录取了朱德。

李经羲对蔡锷可都不仅是知遇之恩了,可以说是特别对待了。蔡锷和爱国进步人士李根源早就在云南讲武堂秘密发展学院进行革命宣传,后来有人向李经羲告密,李经羲反而还告诉蔡锷要谨慎行事,后来李经羲还顶住压力让蔡锷出任了协统。

在蔡锷经济困难时,李经羲还资助了他500两银子,并且还把蔡锷收为门生,任由蔡锷在他眼皮子底下进行革命活动。

最终蔡锷和李根源领导发动了云南“重九起义”,革命军攻占了云贵总督府,蔡锷命令革命党人不得伤害李经羲,并想请李经羲出任中华云南都督府都督,对外公开宣布云南脱离清政府,拥护革命起义。

但是真让李经羲在清政府与革命之间选择,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拥护清政府,李经羲以家族世代深受清政府恩惠为由,拒绝出任都督。蔡锷无奈,但是又怕革命党人把李经羲杀害,于是蔡锷劝李经羲以清政府云贵总督的名义写信给蒙自总兵,命令蒙自总兵放弃抵抗,避免战争冲突。

李经羲当时也明白清政府大势已去,于是他以总督名义写信给蒙自总兵劝其放弃抵抗。蔡锷就以此为理由,在革命党人面前为李经羲开脱,最终李经羲及其家人在蔡锷的保护下离开昆明前往上海避居,李经羲在临行途中被革命党人强行剪掉了辫子。

此后李经羲应黎元洪之邀曾短暂替代段祺瑞出任中华民国总理兼财政总长,随着黎元洪与段祺瑞的府院之争引发了张勋复辟,所以上任不到一周的李经羲被迫下台。此后李经羲对政治失去兴趣,一直隐居于上海,过着惬意富足的生活,直到1925年在上海去世。

一心复辟的两江总督张勋

在历史教科书上学习近现代史都会知道张勋复辟,当时人称之为辫帅的张勋也是清朝末代的两江总督。张勋是一个粗莽军人出身,但他却对清朝极其忠心。

在革命爆发之时,各地革命情绪都十分高涨,江南地区也不例外,而张勋统军极严,坚决主张使用武力镇压革命军,最终在袁世凯的出面劝说下,张勋被迫放弃抵抗并拥护共和。

但是张勋内心中却一直忠于清政府,他始终不让部下军队剪去清朝的辫子,因此张勋的部下也被称为辫子军,而张勋则被称为辫帅。

1917年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爆发了府院之争,张勋以调停人的名义率辫子军进京,名为调停实际是为清朝复辟,于是张勋带着康有为等前清遗老率军进京,随即以武力迫使黎元洪解散国会,拥立清末帝溥仪复位,史称“张勋复辟”。

不过12天之后,张勋就被段祺瑞组织的讨逆军击败,复辟失败。在复辟失败后,张勋就此退出政坛,把心思用在实业经商上,据说其死后存款高达五六千万。

张勋虽然退出政坛,但始终不忘清政府,他在晚年也一直留着长辫子以示忠于清朝,连孙中山都十分敬佩张勋这份忠诚,孙中山曾说过:清室逊位,本因时势。张勋强求复辟,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自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之也。

在1923年,张勋在天津的家中去世,享年69岁。

葬送清朝的湖广总督瑞澄

瑞澄是蒙古八旗人,姓氏为博尔济吉特氏,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瑞澄的祖父是割让香港给英国人的两广总督琦善,父亲恭镗是黑龙江将军,在家族庇荫下,瑞澄得以步入仕途。

瑞澄是一个非常擅于交际的人,清政府的权贵都被他拉拢得很好,连外国公使也都被他拉拢,因此瑞澄在官场上十分吃得开,也因此能官至湖广总督这种要职。

瑞澄出任湖广总督不久在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清政府命瑞澄从武汉调重兵入川去镇压保路运动,因此瑞澄把重兵派到四川,导致武昌兵力空虚。

在武昌兵力空虚的情况下,瑞澄还操之过急,在1911年他得到了武昌新军中革命党人名单,湖北布政使陈树屏认为现在兵力空虚,而且革命党名单牵连太广,不能立刻捕杀,因此他建议瑞澄销毁名单,以安湖北新军的军心。

不过瑞澄并没有听陈树屏的话,他听了师爷张梅生的话,立刻下令开始捕杀革命党人,于是激起了新军哗变,第二天武昌起义爆发。

当武昌起义爆发后,瑞澄发现自己无兵可派,根本控制不住局面,他害怕起义成功后自己会被革命党人杀害,于是他就化妆易容弃官逃跑到上海,到了上海后瑞澄得知清政府要开始追究他的罪责,因此瑞澄又从上海逃往日本

清朝灭亡后,民国政府没收了瑞澄存在钱庄的钱财,不过瑞澄已经不在乎这些了,清朝灭亡,他才敢从日本回国,此后瑞澄低调的隐居在上海,1915年去世享年53岁。

在武昌起义成功后,孙中山曾说过革命能取得成功还得多亏了瑞澄,如果不是瑞澄胆小懦弱弃官逃跑,武昌起义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因此可以说瑞澄给清朝的灭亡填了最后一抔土。

忠于袁世凯的直隶总督张镇芳

张镇芳能成为末代直隶总督也很有意思,他本是袁世凯的姻亲,他的姐姐是袁世凯的嫂子,袁世凯在溥仪继位后受到溥仪生父摄政王载沣排斥,最终袁世凯被载沣以足疾命其回家养病。袁世凯为了不失去势力,他特意买通庆亲王奕劻,让张镇芳出任了直隶总督,也由此张镇芳得以成为末代直隶总督。值得一提的是张镇芳也是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的养父。

革命爆发后,张镇芳向来听从袁世凯的指挥,于是他很快就赞同共和,此后袁世凯出任了大总统,张镇芳则跟随袁世凯在北洋政府任职。

张镇芳先是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后来又拥护张勋复辟清朝,在张勋复辟失败后,张镇芳心灰意冷退出政坛专心经商,1933年张镇芳在天津去世,享年70岁。

坚决拥护清朝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在末代九大总督中其实有一对是亲兄弟,就是哥哥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和弟弟四川总督赵尔丰,在1911年赵尔巽由四川总督转调为东三省总督。

东三省总督其实是清朝新设立的总督,它设立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它是由被裁撤的盛京将军职务改过来的,总督东北三省。

赵尔巽是清朝的坚决拥护者,他十分反对共和制,并派张作霖对革命党人进行了残酷镇压,溥仪宣布退位后,赵尔巽被迫赞成共和,随即赵尔巽交出东北三省军政大权隐居青岛。

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袁世凯曾多次邀请赵尔巽出山被其拒绝,最终赵尔巽只答应为民国修撰《清史稿》,在1927年历时13年的《清史稿》终于修撰完成,同年赵尔巽去世,享年83岁。

既是清政府刽子手又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功臣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是赵尔巽的弟弟,也被称之为清朝的刽子手,就因为赵尔丰在四川总督任上,以武力镇压参加“保路运动”的革命志士,还杀害了不少为革命志士请命的无辜群众,酿成了“成都血案”。

正是因为赵尔丰的武力镇压,引发了川军反对,他们不愿再替赵尔丰卖命,杀害进步的同乡,因此赵尔丰控制不住局势,于是清政府就将赵尔丰撤职,改任岑春煊出任四川总督,但岑春煊并未赴任,后改由端方署理四川总督,可是端方还未正式到任,刚一入川就在资州被当地哗变的新军杀害,因此赵尔丰就成了末代四川总督。

也正是由于端方被杀,赵尔丰无力控制局面,清政府只得派遣武昌新军入川平叛,结果导致了武昌兵力空虚,最终武昌起义成功。可以说赵尔丰在“保路运动”中的残酷手段也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之一。

后来四川新军攻入四川总督府,宣布四川起义独立,赵尔丰虽然当时已经下台,但他还掌控着川边地区三千军队,后来四川又发生新军哗变,因此四川军政部长尹昌衡担心赵尔丰手握兵权对新政府构成威胁,而且也怀疑赵尔丰在幕后唆使军队哗变,于是诱骗赵尔丰交出军权,当赵尔丰彻底交权之后,尹昌衡当众将赵尔丰处死,赵尔丰临死前才知被骗,至死骂不绝口,死时67岁,直到后来才查明军队哗变与赵尔丰无关。

赵尔丰虽然是清朝的刽子手,但他只是一味愚忠于清朝,他对维护中国版图统一还是有一定贡献的,在出任四川总督之前,赵尔丰曾出任驻藏大臣,当时英国策划煽动西藏叛乱,赵尔丰迅速率军入藏平定了叛乱,粉碎了英国人的阴谋。

之后赵尔丰在川边藏地区实行统一度量衡,改土归流,改革农奴,扼制宗教势力发展,兴办汉学,对巩固国家版图有非常大的贡献。可以说赵尔丰既对国家版图统一、领土完整做出过很大的贡献,同时又是一位愚忠于清政府的人。

认清形势的陕甘总督长庚

长庚是满洲正黄旗人,姓氏为伊尔根觉罗氏,在出任陕甘总督之前,长庚曾出任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一直是负责清政府的西北防务工作。

武昌起义爆发成功,随后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西安等地也先后爆发起义,长庚当时可以说不是在镇压起义就是在镇压起义的路上,他实在是疲于应对了,也在这期间逐渐认识到了清政府估计这回是要完蛋了。

在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清末帝溥仪名义发布退位诏书后,长庚就知道清朝彻底是大势已去了,于是长庚不再镇压起义,他将陕甘总督的官印交给了甘肃布政使赵惟熙,之后不久赵惟熙宣布陕甘地区独立并接受共和制。

交权之后,长庚就回到北京低调地隐居起来。1914年长庚去世,享年71岁。

甘愿为清朝陪葬的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是满洲正白旗人,他的家族出身在清朝来说算是十分高贵了,松寿姓氏为佟佳氏,他的家族就是康熙皇帝的母系家族,松寿也是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的族人,松寿是康熙老丈人兼舅舅大学士佟国维嫡系子孙。

武昌起义爆发成功后,福建地区革命情绪也十分高涨,当时就有人劝松寿主动交出军政大权,和平接受共和制,但是松寿是满清贵族后代,他是不可能接受共和制的,因此松寿拒绝了和平交出军政大权提议,并表示将与革命军死战到底。

最终福建新军协统许崇智率领新军发动了“福州起义”,松寿组织八旗兵负隅顽抗,经过一夜激战,八旗军被革命军击溃,松寿在兵败后决意为大清殉葬,于是在自己屋里吞金自杀,享年63岁。

松寿的死对于清政府而言是尽忠了,于是清政府给松寿上谥号为“忠节”,松寿也是九位末代总督中唯一愿意给清朝殉葬的人。

最年轻的总督却沦为汉奸的两广总督张鸣岐

张鸣岐是末代九大总督中最年轻的总督,他在1910年出任两广总督时年仅35岁,张鸣岐最初是两广总督岑春煊的幕僚,由于能说会道还会办事,因此深得岑春煊器重和信任。

后来岑春煊与袁世凯、奕劻等人争权失败被迫病退,张鸣岐就离岑春煊而去,投到了袁世凯门下,后来又是依靠重金贿赂奕劻才获得了两广总督之职。

当时广州地区革命情绪也是十分高涨,张鸣岐也认识到清朝逐渐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权,恐怕将要大势已去,因此张鸣岐这时候是见到革命党人就表示自己愿意拥护共和,但是当“黄花岗起义”爆发后,张鸣岐确又按照清政府指示,用血腥手段残酷镇压了起义,并杀害了以林觉民为首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当武昌起义爆发成功后,张鸣岐又害怕了,他又主动同意宣布接受共和,之后清政府又给张鸣岐发来电报,要求其维护好广州地方秩序,这样一来张鸣岐又觉得清政府是不是还有戏,因此他又反悔了,不同意两广接受共和。

张鸣岐如此反反复复让广州人民十分反感,因此引起了官员罢工,商家罢市的抗议,这样一来社会秩序开始变得动荡不安,加之又传来京城失守的消息,张鸣岐又害怕了,于是再次宣布接受共和制。

但是张鸣岐害怕将来清算他杀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因此他宣布完接受共和之后,他就携家人和巨款从广州逃到香港又从香港逃到了日本。

后来袁世凯称帝,张鸣岐又从日本回来表示拥护袁世凯,在袁世凯死后,张鸣岐还经常和张勋联络感情,表示将来可以支持张勋复辟,为清朝复辟留了后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鸣岐逐渐开始与日本人勾结,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张鸣岐则彻底沦为汉奸,在日伪政权出任职务。一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在即,张鸣岐还开法会,为日本祈祷,在日本投降后,张鸣岐担心被追究叛国的责任,最终在天津忧惧而死,享年70岁。

写在最后

总体而言清朝末代九大总督基本都算是平安着落,除了闽浙总督松寿为清朝殉葬和四川总督赵尔丰被诱杀之外,其余的人基本都是低调的老死,虽然两江总督张勋后来跳出来复辟,不过最终还是认清了清政府无力回天的局势,也是低调归隐经商致富,只有张鸣岐最丢人,最终沦为汉奸。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