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养“士”著称的齐国公子孟尝君为何落了个被灭族的下场?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死有余辜!死得太晚了!

孟尝君以“战国四公子”之一而闻名。所谓“战国四公子”实际上是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的残余。

时代发展到战国,政治制度的进步大趋势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战国四公子”却凭借传统血缘贵族势力与君主抗衡,达到分庭抗礼的地步,这是历史的反动、倒退。

相比之下,四君子中数孟尝君的权势最为煊赫,对君主权力的威胁也最大。

四公子都以养士而闻名。这一点恰恰也是与历史发展背道相驰的。

在养士方面,孟尝君又独占鳌头,人数之众,达到3000多人。

这对于国家来讲,不仅政出多门、机构人员叠床架屋,而且靡费耗烦、加重了财政负担,实际上是赘疣、是毒瘤。

秦国就没有像“战国四公子”这样的人物。这是因为秦国商鞅变法改革彻底,大大削弱了传统血缘贵族势力。

因而君主才能够集权,也才能够凭品德能力选拔人才,才能够做到政令统一,上下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

反观六国,不同程度都存在血缘贵族干政的现象,其中以齐国为最甚。

孟尝君的父亲靖郭君田婴,在齐宣王时代就长期把持朝政。孟尝君则在齐湣王一代大权独揽。

任哪个君主也不会甘心大权旁落的,齐湣王和孟尝君的矛盾就极为尖锐。

两人都是齐威王的孙子,是堂兄弟关系,一君一相,君相不和。

齐湣王想夺回独属于自己的权力,多次对孟尝君下手。派他到秦国去,就是想借刀杀人。

但是孟尝君也不是吃素的,凭借手下“鸡鸣狗盗”之徒,顺利从秦国逃回。

孟尝君不惜血本,甚至穿的和吃的都和门客一样,刚见面和门客谈话,背地里就让手下打听好他的至亲好友把厚礼就送过去了;而且招揽门客来者不拒、不问品行能力,因此聚拢了大批为他卖命的私人,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和君王做斗争,好保住自己的地位、权力、利益。

所以齐湣王尽管从内心里恨透了孟尝君,但一时也难以撼动他在齐国的地位。

在本质上,孟尝君是一个极其自私自利的人。他表面上的喜宾客,完全是从功利主义出发。

他精心培植起来的私人势力,一不是为国家,二不是为王族,只是为了自己,而且也只是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

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曾经对他的父亲说过:你的孙子是谁?你的孙子的孙子又是谁?你把这些钱财攒下来打算传给你压根儿不认识的人吗?

后来齐国发生了“田甲劫王”事件,齐湣王终于找到了一个借口、一个机会,立即罢免了孟尝君。

孟尝君没有办法,只好逃到魏国去。孟尝君平时利用齐相的权势,没少结交各国诸侯、权臣,早已营造好了“狡兔三窟”,所以到了魏国,也就能当上魏国的相国。

孟尝君对于齐湣王的驱逐自己,岂能善罢甘休,他立即四处奔走,积极联络,倡导魏、燕、韩、赵等国合纵攻齐。

对于这一点,孟尝君比起其他三公子来,只能说是等而下之。

平原君赵胜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求魏联楚,为了保卫邯郸,让自己的妻妾编入行伍;

信陵君魏无忌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免遭秦国进攻,合纵五国攻秦;

春申君黄歇为了使楚考烈王能够顺利回国即位,自己甘愿一身留在虎狼之秦而善后;

他们都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过贡献。

唯独孟尝君,没有对齐国做出过任何贡献。不但如此,反而勾结外国势力差一点灭掉了祖国,说他是齐奸一点儿也不过分。

为了报复齐湣王,孟尝君置民族与国家不顾,公元前284年,他勾结五国攻齐,济西一战,齐国大败,燕将乐毅率军长驱直入,攻下齐国70多城,只剩两城未破,齐湣王被杀。

在这场灭国之战中,孟尝君“功不可没”,说他是齐民族的罪人,也不为过。

后来齐国有赖田单而复国,齐襄王即位,可想而知齐襄王对这个伯父(孟尝君)是如何看待的,只不过由于孟尝君确实厉害,一时也拿他没办法。

孟尝君之后从魏回到自己的封地薛,自立为国,不属于任何一个诸侯国。

由于孟尝君自己一辈子的苦心经营,终其一生,纵横捭阖,俨然能够自立于诸侯之林。

但随着孟尝君的去世,薛国也就不保了。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继承权而打得头破血流。

趁此机会,齐国联合魏国,一举攻灭薛国,将孟尝君一族满门杀戮殆尽!

时人荀子就很看不上孟尝君,说他“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