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华纱厂现在是什么用途?

发布时间:2022-02-20 / 作者:清心寡欲


说到西安的大华纱厂,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国营陕西第十一棉纺织厂,位于西安北郊太华南路251号。曾几何时,西安的道北成了河南人和大华纱厂人的代名词,足见大华纱厂当年的辉煌。

早在明清时期,陕西三原就是西北纺织业中心。三原大布曾占据西北市场及内蒙西藏市场达数百年。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先进的机器制造工艺,生产出物美价廉的物品,一时间,“洋货”大肆占据了中国市场。

传统织布机

尤其是当时的日本,将其国内用机器大工业化生产的轻工业产品大量倾销到中国,而我们国内以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制造的产品无论在价格还是品质上,都无法与这样的洋货抗衡,国货逐渐失去本国市场份额。

纺织机器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民族工业纷纷兴起,许多民族资本家心怀实业报国的理想,一批批民族工业企业在中国大地诞生、萌芽,迅速发展。

西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相对于我国南方地区起步较晚,第一个登上西北地区工业发展舞台的便是西安的大华纱厂。它曾是西北地区最早也是最大的机器纺织企业。

大华纱厂大门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速对中国军事侵略的同时,也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控制了我国东北地区后,大量的日货倾销于我国的华北和华东地区。使得本来就步履维艰的中国民族纺织业危机进一步加深,处境日益艰难。

石家庄大兴纺织厂

1934年4月,汉口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河北石家庄大兴纺织厂会计科长徐治平来陕推销产品,并对西安进行了考察。回去之后,他向公司初步提出在西安建厂的报告书。

1934年石家庄大兴纺织厂股票

1934年9月,石家庄大兴纺织厂决定出资在西安筹建新的工厂,并聘用当时石家庄大兴纺织厂经理石凤翔为西安新厂的经理兼厂长。于是石凤翔率领八人工作组到了西安,在当时的参府巷17号惠公馆设立筹建处。

石凤翔

石凤翔的到来,受到了当时陕西省主席邵力子以及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的欢迎。在他们的支持下,石凤翔在西安的北郊购地122亩,开始进行基建。

基建完成后,石凤翔从石家庄运来细纱机和粗纱机,还订购了瑞士纺纱机10000锭、日本细纱机5000锭,购买日本式自动布机320台。这样的生产线在当时的中国处于领先地位。

建成后的新厂被定名为“大兴二厂”。作为纱厂的配套项目,大华电厂也于1935年开工建设,同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当时的大华电厂在保障纱厂用电的同时,还把多余电输送给西安西京电厂,以供民用,可见当时的纱厂的实力雄厚。

1936年3月,经过一年的基本建设,大兴二厂部分车间开工生产,半年利润就达到了20万元(法币)。之后武汉裕大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对大兴二厂增加投资50万元(法币),再由股东集资成立大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大兴二厂也随即取大兴和华裕的首字作为新的名称,更名为长安大华纱厂,取两厂合办之意。经理由石凤翔担任。当时大华纱厂有职工760人,生产规模为纱锭12000枚。

1937年6月,大华纱厂进行了第二次扩建,增加纱锭13000枚、布机500台。在当时国内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大华纱厂经过各方的努力最终使得所需设备顺利运达并投产。扩建后的大华纱厂布机增至820台,纱锭增至25000枚。

抗战时期,大华纱厂还在不断增加投资,扩充设备。随着规模的扩大,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大华纱厂出产的细布因优秀的品质以及独特的风格深受民众的喜爱,畅销于西北地区。当时坊间有“大华不纺布,西安没衣穿”之说。

1938年,大华纱厂已发展成拥有纱锭4.6万枚,线锭1120枚,布机820台,职工达3950人的大型企业。当时的民国政府,为了保障前线物资需要,对后方实行花纱布战时军事统制,大华纱厂每月需要生产3万余军需用布,占当时生产总量的70-80%。

大华纱厂成为国军的军需厂,大量的军需物资从大华产出后,运往抗日前线。因此大华纱厂成了日本人要清除的目标。与此同时,为了战时的生产安全,大华纱厂还以以300万元做抵押,与上海意大利天主教堂签订协议,由意籍人员驻厂并悬挂意大利国旗,以便日机空袭时掩护。

即便如此,大华纱厂还是没躲过日军的魔爪,先后三次遭到日军的轰炸。1939年10月11日,日军空袭西安,向大华纱投下炸弹及燃烧弹50余枚,60余间房屋及职工食常被炸毁,工厂工人死伤40余名,烧毁棉花25000担。仅物质损失就将近1400万元(法币)。

被日军炸毁的大华纱厂

经历此次大轰炸后,为了避免遭遇更大的损失,大华纱厂把工厂的部分机器设备迁建到四川广元,建立新的分厂。大华纱厂的广元分厂于1940年建成并投入生产。

1941年5月6日,西安大华纱厂再次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日军投弹20余枚,造成清花车间和职工食堂被炸毁。这次轰炸后,大华纱厂自购汽车50余辆,把厂内的其余机器设备运到了秦岭。

被日军炸毁的大华纱厂

1941年12月2日,日军再次出动军机对大华纱厂进行轰炸,投下了4枚燃烧弹,彻底烧毁了棉花仓库,损失棉花1465包,损失折价达100多万元(法币)。

虽然日军的几次轰炸,给大华纱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大华纱厂并没有退缩,工人们在修葺厂房、整修机器后,重新开工生产。大华纱厂继续生产前线所需的军布,每月仍向前线供应棉布3万匹从未间断,一如既往地支援着全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大华纱厂在搞好生产的同时,还创办了陕西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纺织工业专科学校----大华纺织专科学校。校址就设立在大华纱厂的厂区内,并由理事长石凤翔担任校长。

大华纺织专科学校虽然只存在了短暂的三年就因经费拮据而停办,但是这三年里为陕西、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纺织工业专门人才。

西安解放前夕,国民党的特务们对西安的重点企业进行大肆破坏,大华纱厂的锅炉房就曾被炸塌。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大华纱厂的高管们携带着工厂的账本和现金纷纷出逃。

为了保卫工厂的资产不被破坏,大华纱厂的地下党秘密组织,带领工人们组建大华纱厂总支部以及纠察队,为保护厂区以及职工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5月20日,在西安解放的当天,人民解放军就进驻了大华纱厂。随后在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安排和协调下,6月27日,大华纱厂在6月27日这天举行了复工庆典大会,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的贺龙将军也专程到场祝贺,并号召工人努力生产,支援前线。

随着大华纱厂军事管制的取消,武汉的裕大华总公司派人到西安主持厂务,当时的大华纱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9万元,净值35万元,职工3667人。

1951年,武汉的裕大华总公司实行了公私合营,作为西安分厂的大华纱厂也跟随总厂的步伐进行了合营,并改名为公私合营大华纺织公司秦厂。

大华纱厂

1952年,公私合营大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秦厂再次扩大规模,引进波拉特细纱机10768锭、丰田布机200台。这些设备是当时西北地区最先进的纺织机械设备,为该厂在日后国内纺织行业的竞争中提供了硬件优势。

公私合营后的大华纱厂,展现了勃勃生机,不仅进行了内部改造,把纱厂西厂房房顶部由平齐改为锯齿形,还把16128锭老英机全部换成了加尔法大牵伸,并加装吸棉装置。

大华纱厂还在职工生活区内建成职工业余学校,校舍规模达50余间;建成卫生室22间;哺乳房1座和车间300余间。为职工的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1964年3月24日,公私合营大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秦厂又更名为陕西公私合营大华纺织厂,隶属陕西省纺织工业局直接领导。

就在这一年,大华纺织厂的产品拥有了自己的商标“雁塔牌”。文革中,“雁塔牌”商标被改为了“燎原牌”。

四人帮倒台后,“雁塔牌”商标再度启用,逐渐发展为日后享誉整个西北地区的纺织品牌。而陕西公私合营大华纺织厂再一次更名为国营陕西第十一棉纺织厂,成为了国有企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老牌国有企业因管理体制落后,人员冗繁,思想落后等原因,发展举步不前。面对自由市场的激烈竞争,不知所措,纷纷遭遇滑铁卢。

国营陕西第十一棉纺织厂也不例外,生产状况每况愈下。甚至病急乱投医,还于2001年恢复大华纱厂名称,企图用过去的辉煌唤起市场的眷顾,然而一切都是徒劳。2008年10月,在西安走过70余年的大华纱厂因无力维持运营,宣布政策性破产。

破产后的大华纱厂没有了往日的喧嚣,陷入沉寂。随着西安对老旧城区的改造,道北的大明宫地区成为了改造的重点。为了配合大明宫地区的改造,仅与大明宫遗址一路之隔的大华纱厂也被列为了改造范围。

大华纱厂

作为西安近代现代化工业的先驱,大华纱厂已被列为西安工业遗产保护范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其旧址也入选了“百大新发现”之一。大华纱厂镌刻着陕西近代工业文明发轫的深刻印记。

大华纱厂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大华纱厂留给西安的工业遗产,曲江大明宫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要的操盘者,被委以重任。在对大华纱厂工业遗存实施“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下,以西安纺织城老厂区改造为蓝本,把大华纱厂打造为艺术街区。

于是“大华·1935”应运而生,大华纱厂华丽变身为大华·1935,在中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崔恺的主持下,一座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不同时期的建筑风貌与现代城市功能完美相融合的街区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历史感保留在街区的每个角落,随处可见的金属雕塑和涂鸦墙充满创意。

这里的灯光、建筑、景观以及周边环境的协调组合,打造出各种独特的公共空间和交流空间,使不同领域的艺术工作者、消费者、游客、行者和各类时尚元素在这里互相碰撞,激发灵感和创意。

走进今天的大华纱厂,没了机器的轰鸣,没了说笑的工人,曾经繁忙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今天的大华纱厂里,在上世纪90年代的锯齿天窗下,闲坐的年轻人呷着可口的咖啡,在这怀旧的氛围中,感受着时尚的味道;在具有时代感的厂房中,正在上演着一出精美的话剧,历史与现代文明在这里撞出了火花。

在今天的大华纱厂里,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在小剧场里看完一场青年戏剧的精彩演出,再来一场当红偶像的听觉盛宴,然后去“网红”餐厅进行一场舌尖之旅。大华纱厂浓厚的工业风和时尚的现代风结合在一起,一情一景,一草一木,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在这里流连忘返。

今天的大华纱厂(大华·1935、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已经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入选的理由为:抗战内迁企业,西北地区历史上建立最早、规模和影响较大的现代机器棉纺织企业,西安地区第一座工业发电厂。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