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2-02-20 / 作者:清心寡欲


“人家都用打字机,怎么你们中国人还在用圆珠笔和笔记本?!”这是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记者们经常被问到问题之一。也许有人会说,汉字没有打字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汉字也是有打字机的。世界上第一台进入市场被广泛使用的英文打字机出现于1874年,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英文打机又小巧,又轻便。中文的打字机诞生于1915年,是一位从美国归来的华人发明的。这种打字机虽然经过一些改进,但仍没有达到便携的程度——体积大,重量沉,使用的方法也比英文打字机复杂得多的多,而且好多字都打不出来。

英文打字机

改进的中文打字机

所以,中国记者那时不使用打字机写稿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拿不动,二是不好用。这样一来,外国人比以前更看不上我们的汉字了,我们一些自己人也开始怀疑汉字了,于是,汉字落后论一时间甚嚣尘上。那么汉字真的有那么落后吗?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已使用了几千年的汉字呢?

一、汉字的缺点:

1.数量太多,难记难识。使用字母文字的国家,小孩子一上学,不到一个月,个个都能读书看报了。为什么?人家就那几十字母,一天认识俩,俩礼拜保证认全了,读书看报就没什么文字障碍了。韩国使用汉字时,文盲非常多,上世纪不用汉字了,改用字母文字(韩国人称他们的字母文字为“谚文”),不到三个月,全国文盲基本都消失了,有限的几个文盲都是老年人或有视力障碍的残疾人。可是,我们中国的小孩子要直到小学三年级,才能在字典的辅助下读书看报,因为我们的汉字,常用有3500多个。使用字母文字的人只要认识字母,就能认识单词,字母文字可以“见字知音”(当然只是认识,不是书写,识和写不是一回事),使用汉字的人,认识了汉字的基本笔划,却无法认识汉字。在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文字中,总的来说,汉字是最难记难识的。

2.难写。到底有多难写?首先,很多汉字笔画多,你看这个字:爨——你数数它有多少画!有的汉字笔画挺少,但又容易和别的字弄混。你看:己,已,巳——这仨字长得多像,跟三胞胎似的,书写时笔划、笔顺甚至笔形都一样,一不注意就弄混。汉字中这种形近字非常多,这也是许多人一写作文就写出许多“通假字”的原因。当然,汉字难写的另一个意思是难以写得很漂亮,这个大家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3.难于机器处理。这个问题刚才已说过了,而且也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在打字机时代,汉字打字机操作非常复杂,有很多单位买得起打字机,雇不起打字员。

那么汉字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老子说“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任何事物优缺点都是对立统一的。可以说,汉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汉字是最适合汉语的,它不但不落后,而且还相当科学。

二、汉字的科学性: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因此,谈汉字的科学性就不能脱离汉语,下面谈到的一些汉字的科学性是与汉语的科学性在汉字上的反映。

1.汉字是平面文字,信息量大。看下图。

第一组中有几个三角形?恐怕你不能一下子就看出来吧,你得好好数一数才行。你们再看第二组有几个三角形?你可能一下子就看得出来是16个。其实,第一组里的三角形也是16个。那为什么就不能一下子看出来是16个,第二组的就几乎能一眼就看出来个数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第一组的三角形是线性排列的,也就是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的,这样排列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就少,要想知道它们的数量,你只能挨个去数,恐怕还得用手指头指点着,不然很容易数串;第二组的三角形是平面排列的,它比线性排列的三角形多出如下信息:这些三角形4个1行,共4行。这样一来,你当然能利用这个信息立即算出4×4=16了。字母文字基本上都是这种线性排列,也就是构成单词的字母一个挨一个的排列,只不过有的文字是单词纵线排列,句子横向排列,如中国的满文、蒙文等,而汉字则是平面排列的,组成字的笔画讲究间架结构。平面排列的文字符号比线性排列的文字符号信息量大,这一点早已被发现和证实。在联合国,所有文件都要用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对应的文字印刷,人们发现,只有汉文本字体最大,但汉文本却最薄。我无法去联合国弄来这样的文本来给大家看,但却可以让大家看一看其他例子:

同样内容不同文字的照相机说明书

请大家看上图的说明书,这是日本某公司生产的SX50相机的使用说明书某一页的汉文本和英文本,大家比较一下,汉字字体大,占用纸面少,而英文字体小,占用的纸面反而大。

经常看字幕电影的人可以回忆一下:如果中英文字幕同时出现,是不是往往记录同样一句话,英文比中文字号要小,占用的空间却比汉字长?当然,中文比英文句子长的也有,但那占绝对的少数。

电影的中英文字幕,中文字号大,占位少,英文字号小,占位多

那么,中文和英文印刷起来,在字体同样大的情况下,它们的比例大致是多少呢?如果让英语的小写字母字号达到与汉字同等,可靠的数据是1:3。中俄文的最大比例是1:3.5到1:4。也就是说,同样大小的字体,中国人读《红楼梦》,读3本就可以了,英国人要读9本!如果想减少印刷量,就得缩小字体。大家可以在家里找一找药品或电子产品的说明书,如果上面有英文本,你就可以比较一下这两种文字所占篇幅的多少了。

2.汉字常用字比字母文字如英文的常用词少得多。在国标字库中共有汉字6763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能用到多少字呢?1975-1976年,在国家出版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新华社组织和领导下,由北京新华印刷厂、人民日报印刷厂的排字工人及北京市1500名中学生协同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文字查频统计。从政治理论、新闻通讯、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类书籍86本,期刊104本、文章7000余篇共2100余万字中进行查频,结果确定:印刷现代书报刊物一共只用6335个字。这六千多字根据使用频率分为五类,最常用的仅560个,常用的807个,次常用的1033个,合计共2400个,这2400个汉字占了书报刊物汉字出现次数的99%——也就是说,一个中国人,只要认识这2400个字,一般的白话书都可看懂了。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汉字中最常用字出现频度最高的是以下42个字:的一是在了不和有大这主中人上为们地个用工时要动国产以我到他会作来分生对于学下级义就年。这42个字占到报刊用字的4分之1。如果你把一张报纸铺在桌上,拿一个火柴盒往上一扔,只要是扔在正文上,被火柴盒压住的地方肯定至少会有一个字(当然多数情况下是不止有一个的)是那42个字中的。如果你有机会教一个小孩子学认字写字,就先教那42个字吧,效果一定好得出奇!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收录的英语常用词就有50000多个!这种情况是怎样产生的呢?这是由汉语和英语的构词方式不同造成的。请看下面的示意:

  英文:字母→词

  汉文:笔划→字→词

  英文所有单词都由字母直接组成的,这就意味着世界上每产生一件新概念新事物,就要用字母造一个新单词来称呼它;当然,汉语中也会产生一个新词来称呼这个新事物,不过,汉语不必用笔划造一个新字,只要用现有的“旧”字组合成“新词”就行了。举个例子:laser这是英文“激光”的意思。激光这种事物一产生,英语中就产生了这个全新的单词,汉语中也产生了“激光”这个词。但并没有产生新的汉字。

因此,两种语言相比,虽然中英文都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词语,但汉字数量却并未因此发生什么变化。

也许你会说这不要紧,不管多少个单词,英国人一看就认得。看到了当然人家认得,但“会认”和“会写”可是两码事,就像咱们同学,有些字一看到你就认识,但让你默写你就不会了,大家在考试时已有切身的体验。换句话说英国人也得背单词!下面就是美国前任总统川建国同志拼错的单词之一。

川建国在推特上拼错的单词

要无障碍书写,中国人掌握3500常用字就差不多了,但英国人只掌握3500个单词可是要差很远啊。

从语言学上看,这是中英两种文字构词方式不同造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占多数,在其他语言占少数。反映到文字上,就会出现上面提到的现象。举个例子一说大家就清楚了。汉语中给每类事物都起了一个总的名称,如“车”。这很有用。世界上每出现一种新型车,我们都可以用原有的字与“车”字搭配,造出一个新词来称呼它。古代有马车,后来人们发明了自行车,三轮车,后来外国人发明了火车,汽车。汽车里又分出公交车,卡车,轿车等等。产了新词,但不产生新字;而英文中没有“车”这个词,只有bus——公交车,car——轿车,truck——卡车等等等等。所以英文积累的词语越来越多。

美国国会曾开会讨论过一个问题:怎样把中国的“羊年”一词翻译成英语。因为英语中没有“羊”这个词,只有sheep——绵羊,goat——山羊,ram——公羊,ewe——母羊等等,美国人不知道是把中国的“羊年”译为“公羊年”还是“母羊”年为好,因为似乎都不大合适,译成“山羊年”或“绵羊年”也都不妥当。

汉语中用别的字与“羊”这个字搭配,就有了“山羊、绵羊、公羊、母羊、羊肉、羊奶”等等等等一大堆词,而英语一般是为这些“羊物”各起一个新名词。

当然,英语中也不是没有这类表示事物总的名称的词,比如tree(树)就是一个,但它仅是一个词而已,不能像汉语那样,同其他词组成大量的新词,如英语中“柳树”叫Willow,“杨树”叫Poplar,“松树”叫Pine,“橡树”叫Oak……这些个“树”都与tree没有什么关系。

Fish是“鱼”的意思,大家可以查一下词典看看,英语中的“鲫鱼”“鲤鱼”“草鱼”“鲨鱼”“带鱼”等等这些个带“鱼”的单词,和那个fish有什么关系没有。

不是说英语或字母文字中就没有复合词了,比如英语中有American dream(美国梦)、front line(前线)、outdoor(门外)这样的复合词,但这类复合词毕竟只占英语词汇极少数。

3.汉字记录的汉语的缩略语比字母文字的缩略语要长一些,但意思是十分明确的,而字母文字记录的缩略语的语义多是不明确的,必须事先约定或依赖生活习惯在人们的心目中把语义固定下来。

英语的(其实所有字母文字的)缩略语就是由组成这个长的词组的几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例如英国广播公司英语名称为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它是由三个单词组成的,所以,“英国广播公司”的英文缩略语就是由这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BBC。(BBC现在之所以不需要解释,人们就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是依赖英国广播公司做为大媒体集团的扬名的方便条件,中国人能够把BBC与英国广播公司联系起来,很大程度上来自它们阴间滤镜之类的骚操作。)

这样的缩略语的意思实在是不明确的。比方说你看到这样一个英文缩略语:ABC——你明白它是什么意思吗?如果不给解释解释,恐怕你无论如何也弄不明白它到底代表什么,因为以“ABC”这三个字母组成的缩略语实在太多了:

1.American Born Chinese出生于美国的华裔,即美籍华裔

2.Activity-based Costing 作业成本法,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管理系统

3.Advanced BONUS Core 高级沸腾式过热核反应堆内核

4.Advanced-Booking Charter 预订包机   

5.Advancing-Blade Concept 向前叶片概念   

6.Africa Bibliographic Centre 非洲文献目录中心   

7.Airborne Control 空中控制   

8.Alarms by Carrier 载波报警   

9.Already Been Converted 已被转换   

10.Amateur Book Collector《业余藏书家》(期刊)

这些个词组的缩略语都是:ABC

还有,美国广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和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的缩略语都是ABC,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的英文名称缩略语也ABC!

如果你以为以“ABC”为缩略语的词组就这10几个,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这远远不是全部!你可以“百度一下”看看,由“ABC”组成的、仅仅是常用的英文缩略语就有40个!

而汉语的缩略语则不同,它们的意思非常明确,基本不需要解释,而且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按一定规律把较长的短语瞬间“缩略”成一个较短的缩略语,不需要事先约定。比如“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缩略语为“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的缩略语为“奥组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缩略语为“全国人大”,“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缩略语为“新四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缩略语为“人民政协”……你看,这些缩略语意思有多明确!基本上不需要特殊的解释,大家都能理解它们的意思。“彩色电视机”的缩略语为“彩电”,一听就懂,绝对不会有人一听“彩电”这个词就把它理解为“踩到电门上了”。

4.汉字比字母文字更适应众多的方言。汉字是形义文字,字母文字是音义文字。也就是说,字母文字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它要通过语音来表义,而汉字通过字形来表示意义,不需要语音这个中介,这就比字母文字有另一个优势:它能适应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也适应历史上语音的变化,不管这种变化有多巨大。举例子来说。

听香港的一些歌手唱的广州方言歌曲,其感受是什么样的,真是谁听谁知道啊。但让歌手把歌词写下来,大家就都能看懂了。

英文是音义文字,汉字是形义文字

因为汉字不记录语音,只记录意义,因此,和中国交往密切的其他国家也使用汉字,如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他们在古代没有自己的文字,都使用汉字,这些国家以中国为中心,在文化上被称为“汉字文化圈”。现在,越南已不使用汉字了,改用拉丁字母,朝鲜和韩国也不使用汉字了,而是使用谚文——朝韩的字母文字,只有日本还在部分地使用汉字。韩国和越南在使用字母文字以后,确实有很大好处,比如说快就消灭了大部分文盲,“幸存”下来的有限的文盲都是老年人或有视力障碍的残疾人。但是,韩国语言中有许多词汇直接源于汉语,包括一些成语和典故,这些词用谚文写出来,意思不明确,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国游客,当中国导游用日韩语言介绍人文景观时,听到成语和典故,日本游客就听得津津有味,而韩国游客大多都听不懂。这些成语和典故在朝韩的生活中基本不能使用了,同时,因为朝韩和越南的历史文献几乎都是用汉字写成的,现在的韩国青年都不认识汉字了,造成了文化的断流。

韩国的史书《三国史》,用汉字写成

韩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恢复汉字教育,2005年韩国在世的20位卸任的总统和总理联合向政府提出恢复并重视汉字教育的书面报告,其中几位总统和总理就是用汉字签的名。

韩国民众呼吁恢复汉字教育


韩国在世的20位卸任的总统和总理联合向政府提出恢复并重视汉字教育的书面报告签名

越南因为废除了汉字,越南人连自己的古建筑上的文字都看不懂了,自己的家谱也不认得了。

5.汉字比字母文字更适应历史的变迁。

与汉字这种形义文不同的是,字母文字是记音的,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拼写。所以,如果说话者语音一变,他写出来的字也就变了。

语言的语音是会发生变化的。《论语》中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的话,但如果你穿越时空到孔子身边,即使他说的还是这句话,你也肯定听不懂,因为那时的语音与现在的语音肯定不同。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认为,人类的语言的语音,大概每30年就会发生一些变化,百年以上变化更为显著。

这也是有据可查的:600多年前的英国作家乔叟的原著,就不能直接看了,要借助一些专用的词典,因为600多年前的有些单词的拼写(甚至字母的样子)已与现代的英语单词的拼写有一些差别了。

而汉字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原因还是:汉字不记录语音,因此不会随语音变化而改变写法。仅以楷书为例,1000多年前的唐朝就定型了,到现在没什么变化。因此,汉字一直得以稳定的传播。当然,汉字也有一个简化的过程,但这种简化多是有迹可寻的。

古代巴比伦人使用的文字叫楔形文字,这种文字自被欧洲人发现后300多年无人认识,直到伊朗的一座山上刻的文字被发现才出现转机,这山上的文字叫贝希斯敦铭文,用古波斯文、新埃兰文和巴比伦文刻成,人们利用已被破译的另两种文字参照,用了12年的时间,终于破解了楔形文字。

拿破伦远征埃及时发现的一块石碑——罗塞得碑。碑文是用古希腊文和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刻成的。因为碑上这两种文字记录的是同一内容,人们利用已被认识的古希腊文作参照,用了20多年的时间,终于破解了埃及的象形文字。

而中国的甲骨文,它一出土,中国的文字学家们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解读出了其中的一些文字,后来的研究也要比破解以上提到的两种古文字容易得多。我们上面提到人们认识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时,用到“破解”一词,但用在甲骨文上就不合适了。

这是为什么呢?人们认识到,要破解古代文字,条件有两条,要么有可参照的其他文字,要么有历史传承。汉字就是有历史传承,汉字不记录语音,它的字形相当稳定,甲骨文虽离现在很久远,但我们仍能根据它的形体辨别出它的意思来。

如果不具备以上两种条件中的一个,那么,那种古代文字就不能被破解。古印度的“印章字”,因没有可参照的文字,更没有历史传承,现在已无人识得了,人们只是把它们当成一种工艺品欣赏,这种文字所记录的文化则无法被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化的损失啊。

古印度的印章文字已无人能识

6. 汉字检索系统式样繁多。你拿本英汉词典查英文单词,只有一种查法——按字母顺序。如果这个词你只会读不会写,你还想在英文词典上查出它来,那就惨了,你基本无从下手。可是,汉字就不同。一本《新华字典》就提供了拼音和部首两种查字法。其实,汉字的检索方法绝不止这两种。除此之外,还有笔型法,笔划法,笔划笔型法,四角号码法,中国字庋(guǐ)法等等。这就给我们查字典带来的极大的方便:这个字你认识,会读,就用拼音查字法;这个字你不认识,就用部首或者四角号码法;这个字你只会读不会写,那就用拼音法,如果一个字你不认识,又判断不出它是哪个部首,还可以笔型笔画法……总之,只要字典上有,你就一定能查到它。

回想一下本文开头我们说的问题:汉字是否已解决机器处理的难题。告诉大家:这个问题现在已不用去考虑了,因为世界各国都已放弃了用机器来处理文字,而是代之以电脑。世界上最后一台英文打字机于2012年下线,英文打字机在世界范围内停产。也就是说,机器处理文字已就此成为往事。而电脑处理汉字,一点也不比处理字母文字逊色,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输入电脑速度最快的文字就是汉字。所以,古老的汉字在更为科学的机器——电子计算机面前又显示了它巨大的活力。

外国人想象的中文的电脑键盘

中国人不放弃汉字,是因为汉字最适合汉语。汉语中同音字词太多,如果用拼音字母记录,就会给区分同音字词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赖汉字记录和传播,如果中国人放弃了汉字,也就放弃了传统。放弃了传统,中国人就不再是中国人了。

三、小结:汉字对汉语来说,就是最科学的。说汉字“长生不老”有些过头,但要说它“长命百岁”,那是一定的。学好汉字,用好汉字,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

码字不易,若您认为我说的哪怕有一点可取之处,请点赞支持。谢谢!

声明: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请告知,必删。谢谢!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