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山是泰山、圣人是孔子,那一水是黄河还是泉水,理由呢?

发布时间:2022-02-20 / 作者:清心寡欲


《如果你以为“一山一水一圣人”分别指泰山、黄河和孔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一山一水一圣人”是人们对山东的赞誉。关于这句话的来历,有多种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应该与乾隆年间,发生在山东进士刘公瓘身上的故事有关。

相传刘公瓘在中进士后被分派到江南一代。当地人们听说这位老爷来自北方,而且是历史上有名的东夷之地。(在商朝起,山东一带经常出现匪乱,人们称这个地方的人为东夷。后来到了周朝,虽然周公旦的儿子被分封在此地,并建立了鲁国,但是人们之前的称呼被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江南人一向瞧不起来自东夷的北方人。于是就在他的官衙门上贴了一副对子的上联,目的是向新来的老爷展示一下江南人的才气,同时也想考考这位大老爷的才学。这副对子的上联是: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

只见刘公瓘看后,不慌不忙地写出了下联: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这个下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无论从境界还是从修养上看,这位大老爷的才学都远远高出这些当地的才子。

结合上联,人们就把这下联中的“一山一水一圣人”很自然地与泰山、黄河、孔子一一对应。认为山东的泰山是五岳之首,黄河是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圣人孔子则是万世尊师,而且这些都出自山东,所以就顺理成章地做出了这个结论。

其实,对这幅下联做出这样的解读,只能说明对中华圣人哲学了解不够,对中国文化精髓理解不深。

华夏民族自从周朝以来,就遵从礼仪文化。孔子又把礼仪文化总结成“仁义礼智信”,这就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所以,后人都把遵从儒家思想当成读书人的象征。衡量一个读书人思想境界高低的标准,就是考察他对儒家学说理解的深度。

孔子讲究礼仪文化,同时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理念。其中,“和”包含着中庸思想,“不争即为争,争也不争,是为礼”。本着这层核心思想,刘公瓘以不变应万变,提出了“一”的理论来对比对方的“千”。“千”流露出人们那种张扬显摆的浮躁,而“一”则蕴含着沉稳和不争的霸气。

“一山一水一圣人”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被奉为圣人的孔子曾经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和仁者都是孔子所讲的君子。这里的仁者和智者并不是分开孤立的两种人,而是一个君子不同的两种表现。仁者和智者是融合一体的,这就是古人所常用的双关语。表达的核心理念就是,圣人追求真理的决心和信念,就像高山一样外界力量无法撼动;同时,他们对待世间万物的仁爱之情犹如滔滔黄河之水,绵延不绝。

圣人早已经与山、水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地,分不出彼此。而“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执着与分别。是一种对功名利禄的执着,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分别。这与“一山一水一圣人”所表达的境界,相差实在是太远了。

所以,作为华夏文明子孙,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华夏文明,将中华的传统礼仪文化发扬光大。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