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儿子个个龙虎,为何诸葛亮的儿孙却是草包?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诸葛亮的名声和地位在整个蜀国都是头把交椅的地位,他的神话也一直没有打破。不过,蜀汉末期,国家已经摇摇欲坠了,大家都希望能再出一个诸葛丞相那样的人,能够挽救蜀汉于危局之中,他的志大才疏的儿子诸葛瞻也就被搬出来了。


不单是诸葛亮的儿子不如司马懿的儿子。

应该可以这么说:蜀汉官二代的表现,整体不如曹魏官二代出色。

这是很明显的现象。

蜀汉除了广汉太守罗蒙的儿子罗宪稍微有点名气,属于表现优异的官二代外。

其余文臣武将之子: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关羽次子关兴;张飞次子张绍;庞统之子庞宏;蒋琬之子蒋斌;费祎之子费承等。

表现的都不好。没多少人知道他们的事迹。

这不是有人故意藏着掖着,不让大众了解。

而是他们碌碌无为,真没啥事迹可宣传的。

即便有,也是负面的。

比如诸葛瞻,顶着诸葛武侯之子光环。结果却是个庸才。

蜀汉灭亡前夕,身为卫将军、平尚书事(宰相级职务)的诸葛瞻,碌碌无为。是既没有领兵作战经验,又缺乏最基本的军事常识。

并且,正是他的低级失误——当邓艾军团成功偷渡阴平时,由于他不顾劝谏,把主力屯驻在无险可守的涪县,未能在险峻之地拦截住邓艾。

导致邓艾杀进成都平原,灭亡了蜀汉。

要是诸葛瞻稍微懂点军事,略有一些军事经验和作战常识,蜀汉政权未必会灭亡。历史可能也会因此而改变。

再比如张飞次子张绍。

他比起诸葛瞻,表现更为拉跨。

诸葛瞻虽然能力不行,但三观很正。好歹还和儿子一起力战殉国了。

张绍倒好,他直接投降,做了带路党。

诸葛瞻兵败后,代表刘表向邓艾递降书,以及把魏军领进成都的人,就是张绍。

张飞要是泉下有知,估计能气活过来。自己英雄盖世,怎么就生了这么个废材?

相比于蜀汉的管二代,曹魏官二代中,当然也有庸才。

比如,程昱的儿子程武、程延;贾诩的儿子贾穆、贾访、贾玑;郭嘉的儿子郭奕;张辽儿子张虎;于禁的儿子于圭;徐晃的儿子徐霸;张郃的儿子张雄;典韦的儿子典满;许褚的儿子许仪,李典之子李祯等。

他们要么只做过太守级别的小官,要么根本就没做过官。

基本都是庸才,生平远没有父辈那么闪耀。

但是曹魏的官二代中,也不乏名人:

如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司马昭;陈陈群的儿子陈泰;钟繇之子钟会;贾逵之子贾充;乐进之子乐綝;文稷之子文钦等。

从这些曹魏二代的生平经历来看,他们有多少真才实学,先不论。但至少,他们各个都是历史知名人物,不仅搅动了当时的政治格局,还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走势。

如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灭了曹魏。奠定了西晋再次一统天下的基业。

如钟会、文钦,见不得司马家独吞蛋糕,也想做分蛋糕的人,起兵争天下。搅得老百姓民不聊生。

又如贾充,撬动了西晋的统治根基。他女儿贾南风更是祸国殃民,间接的导致中原陷入了五胡乱华时代。

其他人就不说了。反正都不是啥省油的灯。

说到这里,相信有心的朋友应该看出来了。

曹魏知名二代,除了陈群之子陈泰是老实孩子外。其他人貌似都是曹魏的掘墓者。

司马炎、司马昭兄弟不多说,掘墓带头者。

乐綝、贾充,以及史上不怎么知名的王朗之子王肃;华歆之子华表;庞德之子庞会;荀彧之子荀顗。是司马兄弟的帮凶。

曹操当年一点一点打下的江山,没有亡于刘氏的蜀汉,没有亡于孙氏的东吴。最终,是被内部的一群官二代小子给灭了。

那么,这种情况是因为什么导致的呢?

我觉得,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和导致诸葛亮之子不如司马懿之子。蜀汉二代不如曹魏二代的原因,是一样的。

这跟什么父母家教,遗传因素,个人禀赋等因素,其实都没什么关系。纯粹只跟蜀汉和曹魏的团队文化有关系

众所周知,蜀汉团队向来不看出身。人才来自五湖四海。

大部分人都是为了理想而战斗,一心为光复汉室而努力。

这从姜维作为魏国降将,却做到了蜀汉大将军就能看出。

以及从当权者,诸葛亮,如蒋碗、费祎大权独揽时的清廉表现就能看出。

诸葛亮要是搁在曹魏,受曹魏那边的团队文化影响。他权倾朝野,那必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怕是连他家里的远方亲戚,他都能帮忙在朝堂之上给谋个高位。以此,加强诸葛家族对朝政的控制力。

如若不然,他一旦失势,诸葛家族必然会被皇帝和政敌杀全家泄愤。

但在蜀汉,诸葛亮楞没给家里人谋任何一官半职。他的亲弟弟诸葛均,仅在蜀汉担任长水校尉。就这么个不掌兵中层武官,那还是刘备活着时封的。

诸葛亮执政时,没有给弟弟再另谋高就。

虽说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后来官至宰相,但那是刘禅赏脸。看在诸葛亮面子上封的,以此加强团队凝聚力。

诸葛亮活着时,并没有给儿子铺任何路。

蒋碗、费祎,乃至姜维等人,也都一样。

他们执政近三十年,“萧规曹随”,继续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忠义之士加以任用。

对于自己家族势力的培植,是想都没想过。

他们都没有为了家族利益,刻意的重用自己子侄亲属。都不怕自己死后,家族会被皇帝或他人报复。

蒋琬的儿子蒋斌,直到蜀汉亡国时,也只是个中级将领。

费祎的儿子费承,一直都是黄门郎。只在宫里管些杂事。

费祎去世时,“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无异凡人”。家财还没一般地主多。

姜维儿子情况不详,就不说了。但姜维死前也是“宅舍弊薄,财资无余”。极为清廉。

另外像邓芝等人,也值得一提。

邓芝早在诸葛亮时代就受重用了。常年任高级武官。

搁曹魏,邓氏必然是家财万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但在蜀汉,邓芝没心腹,从不置私产,也没有给儿子谋任何职务。他出征时,他老婆和儿子邓良,经常在家忍饥挨饿。

邓芝病死时,可以说是家无余财。

邓良后来能出仕,也是因为刘禅赏脸,给了个尚书左选郎的虚职。

蜀汉是这样的团队文化,都一心为公。以致二代普遍都缺乏历练,普遍不优秀,也就不奇怪了。

相比于蜀汉,曹魏是截然相反的团队文化。

曹魏政权,从曹氏往下,奉行的人才选拔思路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皇帝重用心腹亲属和心腹大臣。绝对不允许外人侵蚀皇权。

大臣重用自家子侄和门生故吏。绝对不允许自家利益受损。

可以说,曹魏从君主到大臣,奉行的思路都是靠依靠自家人包打天下。

所有人,都没有理想。即便有理想,也是光耀门楣。极力为家族谋利。

在这种情况下,曹魏二代中,涌现出一批如司马师、司马昭、钟会这样的杰出人才。同样也就不奇怪了。

他们普遍有历炼的机会,从概率学上讲,再怎么着,大海捞针,总归是能培养出一批水平还不错的人才。

而也正是大家都没有大理想,且相互之间都不信任,所有所谓的信任,都是建立在利益输送基础之上的。

你保举我儿子出仕,我保举你儿子出仕。

你保举我儿子领兵,我保举你儿子领兵。

你得罪了我,我找茬杀你全家。

我得罪了你,你也找茬对付我。

这种情况下,当哪个家族人才凋零,“跑得不够快”时,必然会被其他家族踢出局。

就连皇帝也不例外。皇权不振,皇帝也一样会被下边的权臣架空。

当老一辈人尽皆去世后,司马家族的俩小子露脸,打响掘墓第一炮。其他家族的儿子立即跟进,帮着添材加油。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群优秀的二代,一起联手搞垮了曹魏政权。

公元251年,当司马师接老爷子的班,架空了皇帝曹芳时,孙权还没死呢。

曹操要是泉下有知,估计又得哀叹:子桓如此不堪大用,生子当如孙仲谋啊。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