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身材矮小的日本人为何会爆发出强悍的战斗力?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正因为矮,所以古称为倭。但战斗力与身材高矮并无绝对关系。民间俗语:“刀子虽小,只要够锋利!”

二战期间的日军战斗力,体现在其小队战术与单兵技能方面,以及士兵受“武士道与军国主义”洗脑之后的悍不畏死。

曾有当年抗战老兵的战争回忆:

“老鬼子们”训练有素、枪法准、投弹远,刺杀凶悍。老鬼子组成的日军步兵小队,在行进中遇袭,可以做到立即散开找到有利地形隐蔽,同时迅速用机枪火力与掷弹筒展开反击,而且枪炮打得奇准。

“鬼子兵”何以如此凶悍?这事说来话长,得从古代倭国说起。

一:

古代倭国偏居海岛,却偏偏学到了汉文化,从文化到制度皆有汉风;尤其倭人武士信奉“主辱臣死、臣为君亡”,失败了动不动就切腹自尽,显然是深受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死士,以及“朝闻道、夕可死”等等文化影响。

只是,倭人只学了一半,所以只懂得一昩狠厉残忍,却不懂仁义与宽容。

学习汉文化,使倭人对东亚大陆滋生了侵占妄念,这就叫狼子野心。

而这种野心第一次烧昏了倭人的头脑,是在大唐讨伐高句麗时期。

昏了头的倭人在百济的请援下,举国征集重兵,竟然渡海上了半岛,要来与唐军对决。

于是,公元663年,唐、倭两军白江口之战爆发。

大唐将军刘仁轨以一支偏师,对战占据兵力优势的倭国大军,唐军如摧枯拉朽、四战皆捷,水陆连胜。

倭军死伤惨重。水战中,有四百余艘倭船被唐军连发火箭,顺风投火,统统摧毁。

史书描写此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

从此后,倭人派出遣唐使,全面学习唐风,包括从文字到服饰、建筑、官制、兵制等等,老实了近千年,再不敢生出觊觎之心。

例如倭人的东洋刀,就是仿的唐直刀。

只是随着中国在宋朝后重文抑武,精良兵器冶炼日渐没落,最后唐刀绝迹,反让倭刀成了名,这叫干儿子抢了老子的风头。

二:

  • 明治维新让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快车道,迅速就把仍然步履蹒跚的大清甩在了后面。然后侵吞华夏大陆的野心,重新在那些老倭寇的后代们心里,又死灰复燃了。

明治维新废掉了倭国武士制度,但已植入倭国武人骨髓内的“武士之风”已如附骨之蛆,并不是轻易所能废弃得了。

所以,当借助了维新而实现了坚甲利兵之后的日本,自然而然就催生出了军国主义。

军国主义洗脑,使日本走上了疯狂扩军与全民积极备战的道路时,凶残的武士道文化,又促使日军单兵对训练的专注与执着。

训练足,装备好,那战斗力就当然会强悍。

中国抗日战场上凶残强悍的“老鬼子”与越来越弱的“新鬼子”。

日军为侵华,准备了近百年,年复一年的整军备战,储备了大量接受过严格训练的兵源。

全面侵华战争打响后,首先进入中国的,就是这一批批久经训练过的“老鬼子们”。

如开篇所述,接受过充分训练的老鬼子们,曾让当年普遍训练不足,又武器居于劣势的中国士兵吃足了苦头。

正面交战,从火力到单兵战斗力,鬼子都大战优势。就算打伏击,也往往难如人意,取得不了预想中的效果。

比如拼刺刀,根据老兵们的回忆:

就算是有着敢于刺见红的老八路,一对一与老鬼子拼刺,也往往会居于下风。通常要二三人合力,才能在白刃战中拼掉一个老鬼子。

然而,一切技能都是打出来的!老鬼子强,是因为他训练强,而并不是他天生就强!

战场就是最好的训练场。

等到中国军人们在实战锤炼中,抓紧了练兵整训,也强起来时,身经百战的中国老兵越来越多。而相对强悍的老鬼子却死一个、少一个,越来越少了。

这就是日本妄图“以蛇吞象”而造成的后果,也是必然的!

随战争深入,大量只经过仓促训练就被推向战场的日军新兵越来越多,这就是“新鬼子”。

新鬼子们,同样受军国主义洗脑过,凶残性不亚于老鬼子,但所缺的,就是老鬼子们所经历过的严格训练。

所以,外表虽同样凶残,却是越来越色厉而内荏。

古人云:艺高人胆大。

如果本事不足了,再凶狠也要打上一折扣。

这时候中国战场上的鬼子,除了在武器上还有优势之外,射击、投弹、刺杀等技能与中国老兵们比,已半点不占优,反而居了下风。

同样也是有抗战老兵回忆过:

抗日战争后期,鬼子兵战斗力下滑是明显的。

一个老八路在白刃战时,可以一拼刺二三个新鬼子。这就叫此消彼长。

由此可见,强悍的战斗力全是练出来的。当我们也得到充分训练时,武器齐全后,我们也一样强悍!

最后,当火力对比发生了代差式的碾压时,单兵再强,也是一场空。

比如到了太平洋战场上,当凶悍的老鬼子遇上了火力处于碾压性优势的美军,那么他越强悍,就死得越快。

疯狂的的“肉弹冲锋”在自动武器编织而成的火网中,统统真成了“肉碎”;这时候的强悍,反成了催命符一样的悲哀。

这又叫作:天道好轮回,多行不义必自毙!

(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