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九子夺嫡时哪些阿哥没有参与?他们的结局又如何?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没有参与“九子夺嫡”的阿哥有11位,这些人结局要比参与夺嫡的好得多。

“九子夺嫡”,是清朝康熙时期发生的重要朝堂事件,为争夺皇储之位,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在当时进行了残酷且激烈的斗争。

这九名参与夺嫡的皇子分别是:皇长子胤禔、原太子胤礽(二阿哥)、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三子胤祥以及皇十四子胤禵。

最终,皇四子胤禛笑到了最后,并在康熙病逝后继位登基,是为雍正皇帝。

而除了这九名皇子外,其他没有参与夺嫡的皇子都有谁呢?雍正登基后,又是如何对待这些兄弟们的呢?

下面,就一一为大家道来。

在说这些没有参与夺嫡的阿哥之前,有必要先说说康熙皇帝那强大的“生育能力”。

如果把封建时期的皇帝所拥有的子女数量弄一个排行榜的话,那么清朝的康熙皇帝,绝对是名列前茅。

根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的一生,前后一共生育了20个女儿,35个儿子,共计55个子女。

这个子女数量,仅次于宋徽宗赵佶的66个和唐玄宗李隆基59个,稳坐子女数量排行榜的第三把交椅。

除了子女数量多之外,康熙皇帝的生育能力也是令人叹为观止,他第一个孩子,生于公元1667年,此时康熙皇帝才13岁,而他最小的孩子,则出生于公元1718年,这时的康熙已经64岁。

不过,虽说生的孩子不少,但却不是都长大成人,就拿康熙的35个儿子来说,有11个在刚出生不久就夭折,能序齿的(按年龄大小排序)也只有24人。

而这24人中,除去年幼时因病死亡的4个,真正长大成人的仅有20人。

前文也提过,参与“九子夺嫡”的阿哥有九名,而除掉这九人外,没有参与但却见证雍正如何登基的阿哥,一共有11个。

至于说这十一人的结局如何,要是比起那些参与夺嫡的皇子来说,可要好上太多。

皇五子胤祺

胤祺生于康熙十八年,他的生母,是大名鼎鼎的宜妃郭络罗氏(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宜妃的原型人物)。

胤祺一共有兄弟三人,其中,“八爷党”的重要成员皇九子胤禟,就是胤祺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不过,相对于他那积极参与夺嫡的弟弟胤禟来说,胤祺在这一事件上,表现的相当低调,从头至尾都没有他参与的身影。

之所以他没有参与,得益于他的性格,史料中记载,胤祺心气平和、性情善良,总是给人一种“心性甚善,为人淳厚”的印象。

而他有这种性格,也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在胤祺出生不久,根据清宫规制,就被送到了他的祖母仁宪皇太后那里抚养,本身这位仁宪皇太后就以“仁孝”著称,因此,经她手带出来的胤祺,自然就继承了祖母的这种性格。

这一点,就连向来对儿子要求十分严格的康熙皇帝,都对胤祺赞叹不己,经常说自己这个儿子“心性善良,为人敦厚”。

也正是因为这种性格,让胤祺在整个”九子夺嫡“的过程中,表现的异常低调,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其中,哪怕是自己的亲弟弟胤禟上蹿下跳,也丝毫没有影响到胤祺。

既然没有参与,那么雍正在继位后,就没有理由对自己这位弟弟下手,因此,胤祺在整个雍正一朝,混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只不过,雍正也曾侧面敲打过胤祺,在雍正四年,胤祺受雍正皇帝的指派,为遭到圈禁的胤禟改名,所改的名字,就是在满文中充满侮辱意味的”塞斯黑“。

要知道,胤禟是胤祺的亲弟弟,俗话说血浓于水,如今雍正帝却要他为弟弟改这个恶名,足以可见,雍正的手段有多残酷。

那么,胤祺是怎么做的呢?他一丝不苟的完成了雍正的交代与安排。

不是他想做,而是他必须做,毕竟雍正已经是皇帝了,胤祺没有理由,也没有胆量再去拒绝雍正。

而他的这种举动,也为他换来了和平安稳的一生,在雍正十年胤祺去世时,雍正皇帝不仅下诏按亲王礼对胤祺下葬,还特意赐谥号为”温“,称其“秉性和平,颇具乐善之风”。

所以说,胤祺的结局还是相当不错的,毕竟他的性子就是如此,得以善终也不意外。

皇七子胤祐

胤祐是康熙皇帝序齿的第七个儿子,其生母为成妃戴佳氏,在康熙的众多儿子里,他算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人。

不仅从小文化学习不错,并且满族人的看家本领骑射也相当不错,因此,深得康熙的喜爱。

正是因为深得宠爱,因此在康熙三十五年,年仅16岁的胤祐得以跟随父亲康熙出征噶尔丹,而也因为立下了不少战功被晋封为贝勒,成为众多兄弟中较早晋封的一位阿哥。

按理说,有能力且有战功,理应是夺嫡的热门人选,但这位皇七子,同样也没有参与其中。

原因嘛,很简单,他是个残疾之人,准确地说,他的腿部有问题,无法正常行走。

不过,胤祐的腿疾究竟是先天的还是之后造成的,史料中没有记载,极有可能是他在跟随康熙出征噶尔丹时受的伤。

而有腿疾这一点,就注定了他与皇储之位无缘,毕竟康熙还有很多优秀的儿子,在怎么也不会让一个有腿疾的人来当皇储。

也许是自知与皇储无缘,胤祐对此就看得很开,所以,在他其他兄弟们你争我抢之际,胤祐一门心思的开始研究书法。

据记载,埋葬康熙的景陵里,碑文大部分都是出自于胤祐之手。

而雍正对于这位”醉心书法“的兄弟也是十分满意,在他继位后,晋封胤祐为和硕淳亲王,并且安排他继续管理正蓝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务。

而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八年后,胤祐因病去世,在他死后,雍正下诏称赞他为“敬谨小心,安分守己”。

因此,胤祐也是得以善终。

皇十二子胤祹

胤祹是雍正众多兄弟里,寿命最高的一位,他生于康熙二十四年,病逝于乾隆二十八年,足足活了78岁。

胤祹的生母为定嫔万琉哈氏,她的出身并不高,娘家也没什么势力,即便是给康熙生下了儿子胤祹,也只不过是得了个”嫔“的封号。

因此,在一段时间里,胤祹和他的母亲都属于后宫里的”小透明“。

但胤祹却因为一个人,被后世所熟知,这个人就是孝庄太后最信任的侍女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是孝庄的侍女,但她与一般的侍女又不一样,不仅对孝庄极为忠心,并且对康熙皇帝也有养育之恩,因此,康熙对她向来是十分尊敬。

而在孝庄去世后,苏麻喇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陷入了悲痛的情绪之中,为了帮助她缓解这种情绪,康熙皇帝就下令,将刚出生不久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养。

而在苏麻喇姑的抚养下,胤祹的秉性与其他兄弟大不一样。

众所周知,苏麻喇姑是亲身经历并参与了顺治、康熙两位皇帝登基始末,也亲眼见过当年朝堂上斗争的残酷,因此,在她抚养胤祹伊始,就对他灌输着远离储位争斗的思想。

在这种思想的灌输下,胤祹对夺嫡一事,有一种天然的抗拒,因此,在他长大后,也就没有参与其中,这就使得雍正皇帝对他也很不错。

不过,胤祹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做事马虎,在雍正二年,他就因为“治事不能敬谨”,遭到宗人府的弹劾,经查证属实后,胤祹的郡王爵位被降为固山贝子。

到了当年年末,胤祹再次因为马虎遭到处罚,他误将乾隆生母的名讳写错,让雍正十分生气,直接将他的贝子爵位削去,改为更低的护国公。

直到雍正八年,雍正皇帝才下旨,将胤祹的爵位恢复。

雍正病逝后,主持葬礼的就是胤祹,因为主持的不错,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自此,胤祹在乾隆一朝,算是开启了风光无比的日子。

仅在乾隆元年,乾隆皇帝就先后安排胤祹管理礼部和宗人府事务,并且,在当年年末,乾隆又以胤祹“在朕诸叔中年龄最长,具实心办事”为由,晋封他为和硕履亲王。

在侄子这么信任和重用的情况下,胤祹舒舒服服的一直活到了乾隆二十八年,期间,胤祹多次被乾隆委任临时职务,像乾隆最爱的富察氏去世时,就是胤祹主持的葬礼。

胤祹死后,乾隆赠其谥号为“懿”,还命和亲王弘昼、皇五子永琪为胤祹披麻戴孝。

可以说,在雍正的众多没有参与夺嫡的兄弟里,胤祹的结局是最好的,不仅得以善终,并且在乾隆时期得到了重用,这与他的性格有关,更于他的长寿有关。

皇十五子胤禑

胤禑的生母,是顺懿密妃王氏,他的最终结局,在没有参与夺嫡的皇子里,应该算是不太好的一个。

既然没有参与,为何会结局不太好呢?说起来,这与雍正的亲弟弟十四阿哥有很大关系。

胤禑刚出生时,因为生母顺懿密妃王氏的地位太低,因此他就被抱给其他地位高的妃子养育,而养育他的,正是雍正的生母乌雅氏。

众所周知,乌雅氏和雍正的感情并不好,反而对雍正的弟弟老十四亲的不行,甚至因为老十四与皇位失之交臂,没少给雍正使脸色。

而老十四的年龄,则与胤禑相近,也就是说,打小这两人就在一起玩耍。

到了后来,老十四成为八爷党成员,而胤禑虽说没有参与其中,但至少在感情上,还是向着老十四的。

正是因为如此,在雍正继位后,对这个“虽无行动,但心向往之”的弟弟并不是太客气,直接打发他去为康熙守陵去了。

直到雍正八年,看坟看了数年之久的胤禑才被雍正召回,并封了个“愉郡王”的爵位。

而在胤禑好不容易结束守陵的日子不久,他就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

从胤禑的一生来看,并无太大建树,尤其是他的余生,都是陪伴着冰冷的坟墓度过,所以,他的结局并不好。

皇十六子胤禄

胤禄与胤禑是亲兄弟,两人皆是顺懿密妃王氏所生,但他与哥哥胤禑不同的是,他深得雍正皇帝的喜爱。

胤禄有个绰号,叫做“十六聋”,意思就是调侃他善于装聋作哑,不参与朝堂之事,虽说有些夸张,但某种程度上,也确实能体现胤禄的性格特点。

因为没有参与夺嫡,在雍正继位后,胤禄被雍正恩准承袭庄亲王爵位,并在次年,安排他掌管宗人府事务。

之后,随着职位的提升,胤禄逐渐成为了雍正一朝的重臣,到了雍正临终时,还指定他为辅政大臣,以辅助即将登基的乾隆皇帝。

因此,在乾隆继位后,胤禄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出任总理王大臣一职,成为乾隆初期炙手可热的朝堂人物。

但乾隆在不久后,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开始对胤禄的权力加以限制,尤其在经过“弘皙”一案后,胤禄被乾隆狠狠责罚了一番。

在此之后,胤禄就一直处在被乾隆时不时的敲打之中,官位也浮浮沉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乾隆十八年才算告一段落。

乾隆三十二年,胤禄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胤禄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在雍正朝时受尽宠信,但到了乾隆一朝却备受敲打,不过,好在最终也算是得以善终。

皇十七子胤礼

要说谁是雍正对信任的兄弟?自然是雍正的真爱老十三,而除了老十三之外,雍正最信任的弟弟就是老十七胤礼。

之所以雍正会这么信任老十七,是因为老十七在“九子夺嫡”期间,虽说因为年幼没有参与,但在感情上是向着雍正的,而雍正有感于此,就对这个小弟弟很好。

继位之处,雍正就册封胤礼为多罗果郡王,在此之后,不断授予他各种职位,以至于到了雍正六年时,正黄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和镶蓝旗蒙古都统四职,全由胤礼一人兼任。

由此可见,雍正是多么喜爱这个弟弟。

除了授予职位之外,雍正还想方设法的晋封他的爵位,同样是在雍正六年,经雍正下诏,胤礼由多罗果郡王晋封为和硕果亲王。

也正是这么信任,因此,在雍正临终之际,胤礼成为顾命大臣之一,以辅佐年轻的乾隆皇帝。

而相对于他的亲哥哥胤禄的不断被敲打,胤礼显然要好上一点,乾隆对他整体上还算尊敬,并没有做出太过份的举动。

当然,乾隆对胤礼尊重,主要是因为胤礼死得早,在乾隆三年胤礼就因病去世,所以,乾隆也就没有机会敲打这位叔叔。

若是胤礼活的久一点,那估计也免不了和哥哥一样,时不时的被侄子敲打一番。

所以说,胤礼得以善终,主要是因为他没活太久,这才让他最终的结局不错。

皇二十子胤袆

胤袆是康熙的老来子,因此,康熙皇帝对这个儿子很不错,在胤袆幼年时,经常带着他巡行塞外,并且木兰围场打猎时,也常让胤袆随行。

但因为年纪不大,所以在“九子夺嫡”发生时,他并没有参与,而雍正也因为这个原因,并没有为难他这位小兄弟。

只不过,雍正对他的态度,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坏,仅仅是按照规矩,在继位后将胤从固山贝子晋升为多罗贝勒。

而这还是雍正登基八年之后的事情,由此可见,胤并不怎么讨雍正所喜。

到了雍正十二年,胤干了一件让雍正十分生气的事情,以至于当场被雍正连降三级,从贝勒直接被撸成了辅国公。

他干了什么呢?当时,雍正曾命他前去给康祭陵,但胤接到命令后,先后两次称病拒绝,到了最后一次,才惹的雍正大怒。

为此,在雍正殡天时,胤被乾隆勒令不得在雍正停灵所在的乾清宫行礼。到了乾隆正式继位后,对这个小叔叔同样怀恨在心,等到雍正皇帝入葬泰陵后直接安排胤充当守陵人。

自此,胤祎在泰陵一直工作到去世,期间,乾隆虽说重新晋封胤为贝勒,并委任他总管泰陵领侍卫内大臣一职,但说到底,胤袆也就是个看坟的。乾隆二十年,胤祎病逝,乾隆皇帝赐谥号为“简靖”。

从这个谥号就能看出,乾隆对这个叔叔,与雍正对他一样,都不是特别喜欢。

皇二十ー子胤禧

胤禧的生母姓陈,是一名汉人女子,在康熙在位时一直没有封号,还是雍正继位之后才被尊为皇考贵人。

而胤禧在出生时,已经是康熙五十年,此时的“九子夺嫡”事件,已经初现端倪,而受年龄的限制,胤禧没有参与该事件。

胤禧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丹青,他从幼年时就展现出了对书画的热爱,尤其是对于山水、花等,更是极为拿手。

据史料记载,胤禧的绘画作品,曾在当时成为“抢手货”,达官贵人们都以能拥有一幅胤禧的画为荣,当时有人就评价胤的山水、花卉等画作为“本朝宗藩第一”。

醉心书画,喜爱文学,这就是康熙的二十ー子,而这样的人,往都是淡泊名利,因此,不管是在雍正朝还是乾隆朝,胤禧的日子过得都算是怡然自得。

当然,这也是胤禧能自我保护的手段和本领,看似淡泊名利,实则是为了保全自己不得己而为之。

到了乾隆七年,因为文学水平高,乾隆皇帝还任命胤禧参与编撰皇族宗室的《玉牒》,另外,还一度让他参与议政,但胤禧心不在此,还是对山水书画感兴趣,因此,对于朝堂之事,很少过问也很少打理。

乾隆二十二年,48岁的胤走完了一生,这位让乾隆都赞不绝口的“画家叔叔“去世时,乾隆极为悲痛,下令大葬胤禧。整体来说,胤禧的结局很不错,算是善终了。

皇二十二子胤祜、皇二十三子胤祁

这两位,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一个深得乾隆信赖,一个则是被乾隆极为厌恶。

先说皇二十二子胤祜,胤祜生于康熙五十年,与乾隆同岁,受年龄限制,也没有与“九子嫡”事件。

雍正继位后,对这个小弟还算看重,为了历练其能力,在雍正十ー年,持命庄亲王胤禄带着21岁的胤祜学习办理正黄旗满洲事务。

经过近一年的历练,胤祜的表现十分出色,因此,在雍正十二年,被晋封为多罗贝勒。

到了乾隆继位后,胤祜善于处理事务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先后处理了三陵事务以及端慧皇太子陵寝等事务,并得到了乾隆的大力赞扬。

只不过,乾隆这位业业、认真负责的叔叔,在乾隆九年的时候就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三岁,对此乾隆大为悲痛,还亲自前去祭莫胤祜,并为其赐谥号“恭勤”。

而对于另外一位叔叔胤祁,乾隆的相当厌恶了。

胤祁生于康熙五十二年,比乾隆还要小上两岁,因为年龄太小,所以一直没有封号,直到雍正八年,雍正皇帝才按照惯例,将这个弟弟晋封为镇国公。

甚至,到了雍正殡天时,胤祁的爵位依然如此,这也让他成为了雍正众多兄弟里,唯一一个在雍正死的时候,爵位低于贝子的人。

还是乾隆登基之后,看到胤祁的爵位实在太低,于心不忍之下,オ对胤祁进行了晋封,从镇国公直接升为多罗贝勒。

但乾隆的特意照顾,没有让胤祁感恩戴德,反而在乾隆元年,胤祁就因为犯错遭到了罚俸的惩处。

之后,乾隆有意提拔他,命他执算关防,结果胤祁“散漫至极”导致属下犯错,被乾隆知道后,严厉斥责了一顿。

在此之后,胤祁可谓是错误不断,多次受到乾隆的当面责问,而他的爵位,也从贝勒一路降到了镇国公级别,算是又回到了原点。

直到乾隆四十九年,乾隆有感胤祁毕竟是自己的叔叔,且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因此,给了他一个郡王的头,只不过只是虚衔,不能享受任何属于郡王的待遇。

就这样,带着一丝丝尬,祁在乾隆五十年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皇二十四子胤祕

胤祕生于康熙五十五年,从年龄上来讲,他比乾隆还要小上五岁,对于这个康熙最小的儿子,包括雍正和乾隆,都十分疼爱。

尤其是在雍正五年,胤祕的生母去世后,雍正对胤祁疼的几乎没边。

先是在雍正九年,雍正皇帝命其跟随自己前往太庙一同行礼,可别小看这个安排,在太庙行礼,不是谁都可以的。

如果这个还不能说明雍正对他疼爱的话,那么在雍正十年,雍正皇帝一道旨意,直接将胤祕从一个光头阿哥封为亲王,这连跳数级的待遇,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而到了乾隆登基之后,对胤祕的疼爱只多不少,在乾隆二年,特意为胤祕修建了座大宅子,之后又提拔其为正白旗蒙古都统。

能得到两代帝王的宠爱,年龄只是一方面,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秉性纯和,说白了就是不参合什么事,整个就是一闲散王爷,这才是胤祕能够善终的根本原因。

结语:

康熙皇帝的儿子不少,仅参与夺嫡的就有九个,而除了这九个人之外,再去除因病天折早逝的,长大成人且没有参与嫡的皇子一共有11位,这11个皇子,整体上的结局还算不错,至少要比参与的皇子好上太多。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