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满门抄斩,为什么不偷偷跑掉?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听到“夷三族”、“诛九族”、“满门抄斩”等恐怖的词语。一个人如果被“满门抄斩”、“夷三族”,家里也就几乎没有人可以生存。

中国历史上,不少历史人物都曾经被灭族。韩信、彭越等人被诛杀之后,又被诛灭三族。窦婴被诛杀之后,满门都被抄斩。汉武帝时期,不少大臣被“满门抄斩”或者“诛灭三族”,最后汉武帝又灭了自己儿子三族。

隋唐之后,不少历史名人被诛灭九族,甚至被灭十族。朱元璋时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被诛连者达到几万人。明成祖时期,方孝孺破天荒地被诛杀十族。

古代没有“天眼”,更没有大数据监控,甚至连照片都没有。古代人出行不需要身份证和健康码,也没有办法制造二代身份证。一个人可以轻松消失于茫茫人海之中,甚至改头换面成为另一个人。

古代想隐匿一个人并不困难,想逃到天涯海角也不困难。古代遭遇满门抄斩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选择”引颈就戮。那么某个人遭遇满门抄斩的时候,他的家人为什么不偷偷地逃走,或者改变身份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古人面对“满门抄斩”的时候,肯定会想尽各种办法逃跑,更想为家族留下一点血脉。有些古人满门被斩杀的时候,经过各种办法也曾经留下一些血脉,最终有些漏网之鱼。

韩信被斩杀之后,又被诛灭三族。据说,韩信的后代并没有全部被杀死。萧何出于愧疚,偷偷藏起了韩信的一个后代。韩信的这个后代后来逃到了南越一带,改姓韦。有些韦姓人士认为自己是韩信的后代。

功臣铲平吕氏的时候,吕氏并没有被斩尽杀绝。吕泽的一个后代有幸逃出生天,最后这个后代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吕光。吕光后来建立了后凉。如果说韩信的后代改姓韦只是传说,吕光则是货真价实的吕氏后代。

古代科技相对落后,罪人的家属一旦逃出生天,有很大几率逃过一劫。如果是孩子,过一段时间,这个小孩长大之后,相貌发生变化,可以相对容易地洗白。古代也没有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长时间追捕一名囚犯。

虽然,囚犯的家属可以逃出生天,但是大多数人根本无法逃走,绝大部分家属只能等着被杀,最终落个了全家被斩杀的悲惨命运。

古代有残酷的连坐制度,家人和族人都在连坐范围之内。一旦有重大罪犯,他的家人和族人都在连坐范围之内,也有可能在诛杀范围之内。这些人都是朝廷重点“关注”的对象。

皇帝决定将某个历史人物斩尽杀绝的时候,往往会先把这个人的家属全部控制或者监视起来。一旦判决将其满门抄斩,相关人员会立即将犯人家属抓起来,来个一网打尽。这些家属一个都跑不掉,都会成为砧板上的肉。

古代交通和通讯都不太方便。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犯人被审判的过程往往都是机密,外人很难知道审判的具体结果。审判结果公诸于众之后,传播需要一段时间,传到罪犯家属的耳朵中也需要一段时间。

既然罪犯被判满门抄斩,官府或者朝廷必然会防止罪犯家属逃往。往往伴随着审判结果而来的不是立即公诸于众,而是捕快或者军队先到罪犯家中将其家属控制,最后一一斩杀。当这些家属知道审判结果的时候,已经很难再逃跑。

即使家属们提前知道了宣判结果,也很难逃出生天。古代时期,被满门抄斩的人往往不是一般人,要么罪大恶极,要么位高权重。这些人往往都住在城市中,逃出城池需要经过城门。

家属出逃之时,需要经过城门口。一旦有罪犯被判处满门抄斩,城门一定是重点防卫的地方。城门一旦关闭或者重点关注,罪犯的家属很难逃出城,最终也会被官兵或者捕快瓮中捉鳖。

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的户籍制度、天眼系统、指纹系统等,却也有严密的制度控制老百姓。城市里面有严格的保甲制度,农村也有相应的里甲制度等。古代基层管理制度非常严格,设有啬夫、亭长、里正、甲首、里长等职位。

明朝时期,王守仁创立了十家牌法,要求每十家为一牌,设立牌长一名,十家轮流当牌长。牌长负责每天沿门按牌查看动静,发现面生可疑之人,立即向官府报告。

基层的什伍、保甲还有相互监督的功效,也有连坐的可能。在秦朝时期,一家犯罪如果其他家庭不检举或者窝藏隐匿,按照同罪处理。一旦某一家被判满门抄斩,其他家庭可能早就已经检举或者将其控制起来。

严格的基层控制加上户籍管理制度,使得人口流动非常困难。一旦没有户籍,就只能到山里打猎或者当盲流。这些人逃到其他村庄或者城市,就成了“陌生人”,可能刚刚到别的村庄,就被别人告发。

一旦被官府盘查,可能就会将海捕文书和画像翻出来对比,最后可能还是不能幸免于难。一般情况下,如果有幸逃出升天,可能还是需要想办法先把身份洗白,或者出逃一段时间,亦或者落草为寇等。

满门抄斩是非常残忍的一种处罚,也非常不符合法律精神。进入近代之后,各国的法律制度逐渐完善,也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连坐制度逐渐被各国摒弃。罪犯被满门抄斩可能性越来越小,甚至完全没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