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建立后,高丽居然不自量力,出兵讨伐明朝?

发布时间:2022-02-24 / 作者:清心寡欲


“左右军共三万八千八百三十人,傔一万一千六百三十四人,马二万一千六百八十二匹”

据说,这就是当时高丽想要攻打大明的主要兵力,这4万多人确实声势浩大。不过,当时在辽东刚刚平灭北元势力的大明军队大约有20万,还不包括女真的军队。我只能说当时的高丽政府是疯了!

当时的王氏高丽到底有什么底气向新兴的大明王朝叫板?其实也是一种无奈,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诉求。

1、 对外——辽东之地

辽东在魏晋南北朝时,一直是高句丽的势力范围,后来到了唐朝这片地区被唐军征服,然后又被契丹人和女真人统治,直到蒙古人的崛起。虽然那时已经是王氏高丽时代,他们和高句丽也没啥太多关联了,但他们一直对辽东非常向往,可惜高丽一直是元帝国的属国,两国互相通婚。元末,高丽人发现自己的机会来了!

客观地说,此时元帝国虽然丢失了富饶的中原大部,但名义上依旧能够对漠北、辽东等地实施有效的统治,所以有人说明朝其实一直处于南北朝的状态,当然我不同意。当时控制辽东地区的是北元太尉纳哈出以及其他的北元势力,纳哈出是成吉思汗麾下四杰之一木华黎的后裔,不过水平有限,据说曾经还被朱元璋俘虏过,后被释放。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发兵15万,兵分三路远征辽东,但效果不佳。后来到了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朝命冯胜为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统兵20万征讨纳哈出,这次纳哈出兵败投降。大明开始了对辽东地区的控制。

此时,高丽政府却看到了机会,他们认为此时的明军刚刚大胜,紧张的情绪得以释放,必然会放松懈怠,趁明军立足未稳之际,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当时刚到盛夏,只要能挺到冬天,明军不战自败,到时候收复辽东、恢复往日荣光指日可待。

高丽的统治者疯了吗?当然不是,其实其内部这那些年夜发生了巨变、

2、 对内——首鼠两端

元明交替之际,主政朝鲜半岛的是第31代高丽君主王颛。王颛曾是蒙古王室的驸马,取名伯颜帖木儿,长期入侍元廷,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军攻克大都之后,大明帝国与高丽之间即分别主动遣使聘问。第二年五月,高丽对明称臣,从此“遣使朝贺,岁以为常”。从此高丽在两个大国之间摇摆不定。

王颛其实算是亲明的国王,他早年依靠大族奇氏和权氏的势力,但即位后由于目睹了元朝势力日衰,就果断地出兵侵元,并坚决肃清了奇氏和权氏两族的势力,结果得罪了大族集团,被权臣李仁任所指使的宦官和内侍崔万生等弑杀。其养子辛禑成为高丽的新一代君主。辛禑一改王颛时期的亲明政策,在北元势力及朝中亲元派的影响下,恢复了与北元的宗藩关系。但高丽也没有放弃与大明的关系,但朱元璋并不承认这个辛禑政权,最后明朝与高丽双方断绝交往,这使得高丽外交倒向北元。

纳哈出兵败之时,辛禑正与亲信崔莹开始秘密讨论攻打明朝定辽一事。因为纳哈出虽然兵败,但北元还存在,如果他们一击成功,北元也会施予援手,到时候高丽将重新控制辽东。

结果呢?这场战争根本就没打成,前线主帅李成桂可没疯。“除君侧之恶,以安生灵”,李成桂将矛头指向崔莹等人,随即得到诸将赞同,于是回军退渡鸭绿江,以清君侧。从此高丽大权落入李成桂之手,高丽也不得不与明帝国重修旧好。“复行洪武年号,袭大明衣冠,禁胡服”,此时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这次未打的战争,也开启了新的时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李成桂自立为王,朱元璋赐国名“朝鲜”,从此李氏朝鲜走上历史舞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