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帝,哪个皇帝在位期间,老百姓的日子最好过?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明朝享祚两百多年,一共历经十六帝,那么哪位皇帝统治之下百姓的日子最好过呢?可以从衣食住行,赋税徭役,收入等方面考虑。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朱棣在征讨瓦剌班师途中驾崩,成为一个真正的马上皇帝。

朱棣遗命英国公张辅,传位于皇太子朱高炽。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金幼孜和太监马云(哈哈!给某人同名)等人对形式作了分析,认为当务之急,应该以社会的安定为己任。

张辅当即决定,由他们几个人再加上成祖的近侍海寿临时负责善后事宜,妥善处理成祖丧事。

他们封锁皇上驾崩的消息,派人密报太子做好准备,用锡棺密放尸体,运送回朝。他们每日行礼进膳照常进行,好像真的一样。


历史上相同的这一幕有很多,比方说秦始皇、隋文帝杨坚,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法,这也是被逼无奈啊!因为有一个虎视眈眈的二公子朱高煦在旁,所以不得不防,事实证明这样做很有必要。

杨荣、海寿带着几个精明强干的人,于当天夜里,离开大军,赶往北京。一行人终于在八月二日到达京城,把遗诏呈送太子。

太子朱高炽忙命太孙朱瞻基赴开平迎丧。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朱高炽尊遗诏继位。是为仁宗。

历史有一个规律,帝王中凡是称作“仁宗”的都离不了大调。

仁宗随即颁布谕旨,将关押的右春坊大学士黄淮、洗马杨溥、正字金问释放,并恢复其官职。

明仁宗虽然在位只有一年时间,可他还是温暖了整个明朝历史,至今看来不失为一个好皇帝。

那么这短暂的一年时间,他都是做了哪些利国利民的好事呢?


善于用人

朱棣在位23年,驾崩时65岁,他一生征战,最后还以65岁的高龄挥师北上,可谓殚精竭虑,为大明江山操碎了心。

但是他也比较专制和残暴。特别是在处理黄、杨等大臣的案子中,表现更为突出。

在他晚年,明朝在政治、军事、经济及阶级关系上出现了种种矛盾和问题。

朱高炽继位后,先是释放了被朱棣关押已久的几个大臣,并将黄淮提升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第二年又晋升他为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提升杨溥为翰林学士,更是在生活上照顾于他。

仁宗对杨溥说:“朕用你在我左右,不仅是因为你学识渊博,而是想要广知天下民间事,辅助我治理国家。”

虽然他在位只有一年时间,取得的建树与杨黄为首的群臣辅助是密不可分的。这的确是仁宗知人善任的体现。


仁宗善于用人的另一个突出例子是重用大臣夏原吉。

夏原吉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清正廉明的大臣。

永乐十九年(1421年)冬天明成祖朱棣准备征讨瓦剌时,曾经询问原吉边储的数量。

原吉说,所有边储只够供戍卒,不足供给大军。由于频频出兵,徒劳往返,军马伤亡很大,皇上龙体欠佳,内外条件都不具备,所以不宜亲自出征。

朱棣不但不听原吉的进言,反而很气愤,命令原吉去查看开平的粮储。

后来,原吉又被系于内监,家产也被没收。

朱棣在征讨瓦剌返程途中病故,临终前,后悔当初没有听原吉的劝告。

夏原吉得知朱棣驾崩,已经是三个月以后的事了,大哭不止。


仁宗将他释放,恢复官职,与他共议国事。从此他一心帮助仁宗稳定天下,当仁宗询问他治国方针时,原吉指出:

目前首要的事是赈济饥荒,减少赋役,罢西洋取宝船及在云南交趾采办白银等事。

他的建议都被仁宗所采纳。

采取修养生息政策

仁宗继位后,除了善于用人外,还听取他们的意见,采取了一系列修养生息政策,并且经常下令让地方官宽以待民,体恤人民疾苦,以缓和阶级矛盾,减轻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

永乐二十二年九月,黄河决口,河南开封被淹,灾情严重,人民流离失所。

刚刚继位一个月的仁宗下令免除开封当年的赋税,并派右都御史王彰前去安慰灾民。

当月工部上奏,建议征收布漆,以整修军备。

仁宗下令:自此以后,官家所用物料一律到产地以钞购买,禁止向百姓征收,违背的按律治罪。

少去了中间商赚差价,不但让朝廷省钱,还让百姓受益,如同现在网络、抖音直播卖货。


江南苏、松、常、杭、嘉、湖六府发生水灾,仁宗获悉后准许以钞币代替粮赋征收。

直隶广宗县发生水灾,仁宗得知后命令当地官员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十月,山东登州、莱州诸郡发生水灾,仁宗下令免去赋税。

仁宗颁布谕令给各地官员说:“凡是国家政策中有不利于人民的一定要上奏,如果当地受灾不立即上奏请求赈济者,必给以论处。”

把民生常态化管理,使老百姓得到实惠,这是仁宗的一大政绩。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仁宗曾多次下令不准干扰农务,并下令把太仆寺的马分给各卫所以及沿边戍守边疆的士兵收养,以用于农耕。

洪熙元年(1425年)二月,在舞阳、清河、雎宁一带发生饥荒,民众四处逃荒,仁宗下令将本县仓储中的粮食发给灾民。

三月,乐亭、连城、莱芜、蓬莱等地发生灾荒,同样,仁宗命令将本县仓储的粮食发给当地农民。


四月有官员说,山东、淮安、徐州等地,农民粮食匮乏,当地主要官员对此不予理睬,仍然加紧征收赋税。

仁宗查明情况后,免去上述地方当年夏税的一半,所有的官买物料一律停止。

仁宗对大臣杨士奇说:“救民如救火,不可稍有迟缓。体恤百姓宁可过厚,作为天下之主,怎么可以与百姓斤斤计较呢!”

多么暖心的话,温暖了世界,温暖了我和你,如果每一个帝王都有一颗这样的仁心,这个世界就好多了!

仁宗在位仅仅十个月,但是他时刻想着“以民为本,以农为本”贯彻实行与民生息的政策。

洪熙元年四月,有许多大臣进言时对时政大加称赞,唯独杨士奇进言:

“如今流亡迁徙他乡的百姓未归,困乏的处境并未恢复,很多地方还缺少粮食,应该修养生息数年,太平盛世才能实现。”

仁宗欣然采纳了杨士奇的意见。


执法公正

对于老百姓来说,除了修养生息政策外,能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也是老百姓生活的一个基本素求。

因此在《左传·庄公十年》中的《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凭着“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个条件是与齐国一战。

这个“小大之狱”就是指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鲁庄公对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是一定要根据诚心来合理解决。

因此“法”,是一个国家用于维持国家统治秩序,保护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法律制度。

法律、法令的执行应该公平。

封建帝王对这一点是有充分的、深刻认识的,所有开明的君主都应该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使法律、法令成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明仁宗朱高炽,是位开明贤能的君主,他决心执法公正,实行仁政来振兴国家。


他告诫负责处理刑事案件的刑部与都察院的主管官员说:“朕对于刑法,不敢依个人的意志而有所改变。

你们处理刑事诉讼案件,也应该广集各种材料和情况,仔细辨别案情的真伪,依据真实凭据,秉公处理,从而达到有罪能绳之以法,无罪者不白白受冤。

只有执法者公正办案,才能使法律严明而取信于民。这样一来,天下恶人才能有所忌讳,而不是无视法律而为所欲为;从而使天下。”

仁宗又进一步指出:你们不可对真相实情不明,只凭个人主观愿望判断,或者迎合朕的意思,导致无罪的人含冤而死。

洪熙元年三月,仁宗下诏说:“刑法是用以禁止暴乱行为,引导民众行善的,不是专门用来诛杀。

所以,法律、法令制度的制订,要轻重适度。作为执法者,更要依法据实秉公处理,切勿冤枉好人,滥用酷刑。

此后,所有犯罪行为的人的定罪都要以法律为依据。当朕由于个人过于愤怒,超越刑法之外用刑不当时,你们必须秉公上奏,帮助我改正。”

仁宗时时告诫朝廷内外文武大臣,应该端正执法风气,实行仁政仁政,爱护天下百姓;百姓受到感化,国家才能日渐兴旺起来,社会也会日趋稳定。


明仁宗不仅执法公正,为人也宽厚、仁慈。他在为皇太子时,就懂得关怀、爱护士兵。

即位后,他凭借自己长期监国的丰富经验,实行开明政策,广施恩泽,体贴民众,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以争取人心归附,达到社会长治久安的目的。

回到题目,明朝十六帝中哪个皇帝在位期间,老百姓的日子最好过?

其实严格起来说,在封建王朝家天下的模式下,很难让这些封建官僚让老百姓真正的好过,不过相比来说,在明朝十六帝中,明仁宗是最仁慈的,他能从百姓角度出发,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子民”来对待。所以说他在位的这十个月中老百姓日子最好过。可惜时间太短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