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朱棣没有建都北京,明朝是否不会灭亡?

发布时间:2022-02-22 / 作者:清心寡欲


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世称永乐皇帝,出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明洪武三年(1379)封为燕王。

洪武二十年(1390年),太祖朱元璋命朱棣和晋王朱㭎出征旧元丞相咬住及太尉乃儿不花,大获全胜,咬住等兵败投降。此后又率领诸将出塞御帝,均获胜利,从此威名大震。

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因太子早死,皇太孙朱允炆嗣位,改元建文。即位后的建文帝大量启用文人,对外藩的侵扰却束手无策,时人称为“秀才朝廷”,又采纳了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等人的建议推行“削藩”政策。

建文元年(1399)七月,朱允炆密令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等人拥兵于北平城内,围攻燕王府,张信密保朱棣,朱棣设计杀了张昺和谢归,夺京城九门,于是愤然起兵,进攻南京,称其师为“靖难”,经过三年多的征战,建文四年(1402)六月,燕兵入都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这便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靖难之役”后朱棣大肆清除异己,封赏“靖难”功臣。明初的京都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在即位时也曾考虑过定都北平,明攻克大都后,朱元璋就曾询问过廷臣:“北平建都,可以控制胡虏,比南京何如?”修撰鲍频答说:“胡主起自沙漠,立国在燕,及是百年,地气已尽。南京兴王之地,不必改图。”便没有建都北平。

其实,南京经过洪武、建文三十余年的经营已经较为完善,朱棣后来迁都北京,有其特殊的原因在。早在永乐四年,朱棣就有了迁都的打算,永乐五年(1470)年徐皇后去世后一直未葬,永乐七年三月到北京后,五月初朱棣即令礼部尚书赵羾在北京择地建陵,也是其很早就有了迁都想法的佐证。永乐迁都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北方边疆的稳定,防御故元势力,蒙古鞑靼和瓦剌部的侵袭。朱棣一生五次北征,都是为了消灭北方势力的侵扰,甚至最后死于榆木川(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也是在亲征的归途中。

除了维护北方稳定这一主要原因外,朱棣迁都还有一些其它的原因,如北京是燕王的发迹之地,功成之后,难免有恋乡之情。另外,“靖难之役”虽然“师出有名”,但其即位后大量杀戮建文帝的臣子和家属,也难免落人话柄,遭世人所诟病。因此不管是基于政治,军事还是个人因素,最终导致永乐帝迁都北京。

朱棣迁都北京动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甚至开海运运输粮食到北京,发流罪以下之人垦北京田,又徙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的富民实北京,种种举措,虽然劳民伤财,大费周章,然后迁都北京后确实有效稳定了北方势力的侵袭,使国家有了稳定发展的时期。

历代帝王迁都建都,要么是王朝没落,偏安一隅,要么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及享受,却是不同于明成祖朱棣迁都的意义和动机。

至于说如果朱棣没有迁都北京,明朝是否会明灭,假设的问题永远没有答案,何况迁都之后,离明朝灭亡的时间,相去甚远,从大的方向来看,迁都北京的意义远大于定都南京。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