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临终前究竟做了什么准备来应对自己的死亡?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夏天,慈禧的肠胃病加重,经常觉得浑身疲软,头晕耳鸣。也许是人天生的第六感,74岁的慈禧,预感到是时候安排身后事的时候。

十月初十,慈禧虽然不时腹泻,却还是满心欢喜地和宫女太监们欢度自己的74岁生日。

不过几场庆典下来,慈禧明显感到身体有点吃不消了,又吃了些不消化的乳酪和水照相机后,病情加重,据《内起居注》记载,自十月十六至十几日,慈禧都没有参与政务活动。

慈禧

虽然这个一向野心十足的女人,不到最后一刻也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但是她也深知自己已经是一个一脚踏进阎王殿的暮年之人,是时候要为自己的身后大事做一些必要的安排。

最重要的一件身后大事就是皇位的人选,因为此时的光绪帝的病情已呈危象,光绪帝又没有子嗣,此时不管是皇室宗族还是以张之洞、袁世凯为代表的实力派,都希望在皇权交接的关键时刻抓住机会。

虽然大清朝的实际掌权者是慈禧,肯定不能慈禧说立谁就立谁,有支持的声音自然也会有反对的声音,一个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发生政变。

为了控制局面,慈禧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拿出了一贯雷厉风行的手段,果断地采取了两个措施:

第一,将大权在握的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支出北京,派他前往河北遵化查看自己的陵寝。

第二,将段祺瑞所辖的北洋第六镇官兵调离京城,同时把铁良统辖的北洋第一镇调入京城接防,用来防袁世凯。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慈禧最怕奕劻与袁世凯会联手发生政变。从后来袁世凯重组内阁,逼退清帝溥仪退位,我们也能知道,慈禧并不是杞人忧天。

做了这两件事后,慈禧就秘密召见军机大臣世续和张之洞,征询为光绪帝立嗣的意见。虽为征询,但其实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她心中早有人选了。

张之洞担心再立一个小孩,建议立时年25岁的载沣,也就是光绪帝同父异母的弟弟,溥仪的生父,算是光绪帝这一辈中最年长的,“立嫡立长”的说法也合理。

慈禧却说:“不为穆宗(同治帝)立后,终无以对死者,今立溥仪,仍令载沣主持国政,是公义私情两方面都没有遗憾了。”

慈禧为什么选择溥仪?其实就和当初册立光绪的理由是一样的。溥仪是醇亲王奕譞和慈禧太后妹妹的孙子,又是她的养女荣禄之女的儿子,在慈禧看来,爱新觉罗家族的血统也必须有叶赫那拉氏的血液。

张之洞知道慈禧主意已定,再多嘴也没有意义,就进言溥仪”兼祧“同治和光绪帝。”皇帝临御三十余载,不可使无后。古有兼祧之制,可效仿之。”

在古代,成年男子没有子嗣就亡故,是很不吉利的,称为”吃绝户“,慈禧考虑到自己的儿子同治没有子嗣,却没有考虑到光绪也没样没有子嗣,张之洞的这一建议考虑很周全,自然就被采纳了,也不过就是一个说法罢了。

小溥仪

决定后,慈禧就在十月十九日(距离慈禧去世还有三天)召开了御前会议,讨论了这件事情。

第二天,就接连下了两道谕旨。第一,命载沣为摄政王;第二,把溥仪接到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

二十一日,光绪帝去世,慈禧又连续颁布了三道懿旨,一是宣布溥仪为嗣皇帝,二是宣布溥仪”承继毅皇帝(同治)为嗣,并蒹承大行皇帝(光绪)之祧“,三是宣布自己的主权,说嗣皇帝年纪小要好好学习,着摄政王载沣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意思是说,军国大事还是要来跟我报告。

从这里可以看出,慈禧到底有多贪权了。都已经没几天活头了,都还不愿意把手中的权力让出来,这三道懿旨颁下来,溥仪不过是又一个光绪帝,而载沣的监国也不过是徒有虚名。

载沣和两个儿子:长子溥仪,次子溥杰

这一天下来,做了这么多事,本就病重的慈禧耗费了蛮多心神的,脉象出现了加重的趋势。尽管如此,慈禧第二天居然又一大早召见了军机大臣、皇后、摄政王以及荣䘵的女儿,以新帝之名谕示: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尊皇后为太后。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慈禧就突然晕倒了。醒来后,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便以幼帝之名发布了最后一道懿旨:

朕钦奉太皇太后懿旨,昨经降旨,特命摄政王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现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隆裕皇太后)懿旨。

至此,慈禧终于不得不把帝国的权力移交到载沣手上。

预感到自己快不行的慈禧,马上命军机大臣张之洞草拟遗诏。这时宫里已经乱作一团,一天之内,大清帝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死去,实际统治者也没剩下几口气。

这时,给慈禧诊脉两个医生相持不下,一个主张要用药,一个主张不用药,因为药是要煎的,等药熬好了,也赶不上吃了,言下之意很明显,慈禧不行了。

原来还想细细推敲遗诏的张之洞看这形势迫在眉睫,赶紧同摄政王载沣、庆亲王奕劻、袁世凯、鹿传霖、世续等人,匆匆到了福昌殿而见慈禧。

此时的慈禧,意识还是清醒的,看完遗诏又加了几句令人十分出乎意料的话:“以后勿再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意思就是说,以后大清朝女人不得干政,太监不得擅权。

自己执掌帝国大权47年,宠信太监安德海、李莲英,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政事,但不也是她的政治爪牙吗?

添上这样一句话,真的是啪啪打自己的脸啊。所以她又跟大臣们解释了一番“谓余垂帘数次,不知者或以为贪权,实则迫于形势,不得不然也。”

意思是说,我虽然三次垂帘听政,不知道的人以为我是贪权,但我实在是由于形势所逼不得不这么做。

贪权究竟是不是自己的本意,或许只有慈禧知道,但后人自有自己的判断。这世界不会因为离开了谁,地球就不会转。

中国历朝历代,也有误国的掌权者,但没有一个像慈禧这样恶名昭著的。因为过去无论朝代怎么变迁,无非换了一个姓氏当家,这国土终究还是中国的。

而慈禧则不同,在她手上,中国的土地丢了将近51万平方公里。

在慈禧七十大寿时,时任上海《苏报》主编的章炳麟就发表了一副”庆联“,上联是“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下联是“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廿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

这副对联,把慈禧掌权做的一些荒唐事,说得明明白白。“幸颐和”“幸北海”,说的是慈禧每次遇到自己整旬寿诞,不顾国家的安危只顾自己享乐,“幸古长安”是讽刺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仓皇逃到古都西安。

50岁时发生中法战争,这一点原本清朝是打胜仗的,慈禧为了息事宁人,搞了个“不败而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条约》,把”交趾“(现在的越南)割给了法国;60岁时,为了庆祝自己的寿诞,竟然挪用海军军费人修建颐和园,挖掘”福如东海“的昆明湖,堆垒”寿比南山“的万寿山,还把台湾割给了日本;70岁时,大清朝的老家东北成了日俄战争的主战场。

在交待完了所有的后事之后,慈禧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一个传奇的女人,就这样终结了自己传奇的一生,给人们留下无尽的评说、遐想和演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