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没有救驾军队来保护太子李建成?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对太子李建成的洗马魏征问道:“你为什么挑拨我们的兄弟关系?”魏征听完,面不改色的回答:“如果太子李建成听从了我的建议,也不至于落得今天这个局面”。可见,如果李建成继承了皇位,李世民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

父无犬子,其实,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堪称优秀的儿子,最后发生“玄武门之变”,其实这也是李渊最不愿意看到的,而是历史上客观形成的局面,当年,李渊起兵谋反时,他根本就无法预知前途和命运,而李世民恰恰是抓住了历史机遇,在跟随李渊造反的斗争中逐渐成长壮大起来的,一个经过战火洗礼的皇子,又怎么可能甘居人后呢?


其实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还得从李渊时期的裴寂和刘文静之争说起。

裴寂是李渊的头号亲信。早在李渊尚未晋阳起兵之时,裴寂就担任隋朝晋阳宫副监,与李渊的关系就极为密切,史载二人每每彻夜把酒言欢,喝完酒再下棋,经常就是一玩一宿,感情极为深厚。因为二人关系密切,裴寂在鼓动李渊造反的过程中不遗余力,效果也非常显著。等李渊起兵时,裴寂又借花献佛,把晋阳宫的东西全部奉献以供军用,有“宫女五百人、米九万斛、杂彩五万段、甲四十万领”。李渊起兵后,裴寂又一路追随,等唐朝建立后,李渊对裴寂也是相当够意思,一直让裴寂官列众功臣之首,甚至与其同坐同食。

刘文静,与李世民关系密切,是李世民的第一号心腹。从策划晋阳起兵到出使突厥,再到一路追随李世民屡立战功,刘文静总觉得自己所立的功劳比裴寂大,但获封的官位却一直在裴寂之下,所以内心十分愤懑不平。

于是,刘文静就对裴寂意见很大,议论朝政的时候就有意排挤裴寂,总是和他唱反调,但凡是裴寂举手赞成的事儿,刘文静便一定投上反对票。对李渊与裴寂同坐同食的事也不放过,刘文静向李颜进谏道:“陛下已为天下之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子即使功劳再大,陛下也应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坏了君臣之间的规矩。”

李渊当然听得出来刘文静所指功劳大的臣子就是裴寂,但他对此并未在意,只是一笑而过。

与刘文静的咄咄逼人相比,裴寂显得格外老实,处处对刘文静十分忍让。不是裴寂不往心里去,只是他在等待一个置刘文静于死地的机会。

武德元年,刘文静领兵抗击薛举时,因过失导致兵败,并因此被李渊罢官。虽说处置算不上严厉,但是跟裴寂后来攻打刘武周兵败却没有受到任何处分相比,足够让刘文静心里更加不平衡了。

刘文静愤愤之余,借酒消愁,难免酒后失言,结果被人密告说其有意谋反。李渊对此相当重视,派中书令萧瑀、礼部尚书李纲和右仆射裴寂三人联合审理此案。

大家一看裴寂也是这审案三人小组的成员,就应该知道刘文静此番定是凶多吉少。要说李渊绝对没有私心的话是不可能的,但客观地说,李渊本意私心并不大。因为三人小组的另外两个人都以正直著称,萧瑀曾是隋朝的皇亲国戚,因常劝诚隋炀帝要爱护百姓而被厌烦,不得隋朝重用;而李纲在隋朝为官时也曾面斥过隋炀帝,是个十分耿直的人。让萧瑀和李纲参与审刘文静案,估计李渊并没有想置刘文静的死罪。

三人审理后向李渊汇报案情,萧瑀和李纲均说刘文静并没有谋反之意,裴寂虽然没说刘文静是否谋反,但是却说了比谋反更要刘文静命的话:刘文静的才略确实在众人之上,但其性格粗鲁危险,如今酒后狂言已经可见一二。现在,我们天下尚未大定,若赦免此人,日后恐怕会有大祸患。

到了下死手的时候,绝不心慈手软。裴寂太了解李渊了,所以他的话是一招毙命。李渊听闻便动了杀心,胆大妄为且有才华的人是最危险的,裴寂没有明说的大祸患会是什么?不言而喻,刘文静是李世民的心腹,日后如果帮助李世民谋取皇位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念及刘文静往日的功劳,让李渊还稍有迟疑的话,李世民挺身对刘文静的极力保全则让李渊坚定了杀刘文静的决心。刘文静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李世民怎能不保?但李世民的力保,加之萧瑀和李纲的“袒护”,却让李渊真切地感受到了一股威胁皇权的力量。对于帝王来说,只要事关皇权,是非曲直都不再重要。

刘文静曾经获得的免死待遇此时已经没有任何效力,他被押赴刑场,临死前再次吟诵了那句流传了上千年的话语:“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其实,刘文静到死都没明白,他一直对装寂不满,实际上就是对李渊不满,他正是死在了这里。

刘文静与裴寂之争最终以刘文静之死结束,这不仅仅是一个开国功臣的死亡,实际上是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的一场权力之争,只不过是羽翼尚未丰满的李世民十分狼狈地败下阵来。

刘文静的死绝对给了李世民巨大的震动,如果此前李世民只是一名年轻骁勇的将领,从那一刻起,李世民迅速成长为一个老成的政治家。因为如果不那样,他将连自己最亲信的人也保护不了。

刘文静被杀的时候,历史的时钟才刚刚走到武德二年九月。一名成熟的政治家,光有想法是不行的,还要有过硬的实力。在这一点上,李世民具有极为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唐朝建立后,新王朝为统一全国需要四处征战,而李建成被立为太子作为皇位继承人,自然不适宜再从事过于危险的事业,从而李世民就肩负起重任,便有更多的机会在战争中壮大自己的实力。

李世民在征战过程中招至自己麾下的人才除了前文提到的尉迟敬德外,还有秦琼、程知节原是跟随李密,后来归降王世充,在李世民镇守长春宫时归降,与他们二人一同归降的还有吴黑闼和牛进达;张公瑾原来是王世充的洧州刺史,后来献城归降李世民;刘师立原来是王世充部将,洛阳平定时本应该被诛,李世民爱惜其才华,收其为左亲卫;李君羡、田留安原分别是王世充的骠骑将军和南将军,后奉众归降李世民:戴胄原来跟随杨侗,李世民攻克武牢时收为秦府士曹参军。另外,还有很多人因跟随李世民平定四方,从而跟李世民关系密切。在权力的斗争中站在李世民一方,这些人有段志玄、公孙武达、屈突通、宇文士及、萧瑀、封德彝、钱九陇、樊兴、李安远。


具备实力后需要适当的展示,一方面要让大家铭记自己的战功,另一方面也要让所有人知道我李世民不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被打压的。出于这样的目的,公元621年六月,擒获窦建德、平定洛阳后班师回朝,李世民搞了一次空前高调的入城仪式。

高调到什么程度呢?史书记载,李世民身披黄金甲在前,其后紧随尉迟敬德、秦琼、程知节等二十五员大将,一万铁骑,三万甲兵,前后吹鼓,献王世充、窦建德二俘及隋朝器物辇辂于太庙。

如此高调,在外邦人士看来,是大大地弘扬了大唐帝国的国威,但在唐高祖李渊看来,这个儿子已经功高震主,不太好驾驭了,一旁辅政的太子李建成更是感到了沉重的压力。于是,对李世民这次的封赏来得格外缓慢,六月班师回朝,直到十月新晋的官职才确定公告下来,加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与以往的迅速封赏不同,这次与其说是李世民的功劳太大,需要特地商定一个与之匹配的官职,不如说是要有意冷落一下李世民,给他降降温。

晋阳起兵、攻克长安、平定西秦、收复山西、东征将阳、擒获窦建德,大半个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的,所以,后面出兵平定江南时,李渊有意没有再用李世民,而是任用李靖、李世勒等武将。

海内渐平,李世民再次遭遇打压,但他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在相对安稳的日子里“锐意经籍,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文学馆中聚集了较具声望的“十八学士”: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敏、盖文达、苏晶。其中房玄龄和杜如晦即历史上有名的二人组“房谋杜断”,后来成了李世民的宰相,也是整个唐朝首推的贤相。这些人在玄武门兵变中发挥了重要的谋划作用,贞观年间,更是与李世民一起成就了“贞观之治”。

李世民麾下文士武将俱全,让李渊更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跟装寂等亲信说:“世民在外带兵日久,专断独行,又被文人书生影响,已经不是我往日的那个儿子了。”

于是,李渊更加倾向于培植太子李建成的势力,让他们兄弟二人相互牵制。窦建德余部刘黑闼起兵反唐的时候,李渊就没有让李世民带兵出征,而是让李靖、李世勤和李艺三员大将前去平叛。三人兵败后,不得以才启用李世民,而当形势略有好转,李建成便请兵出战,李渊也就顺水推舟地同意了。下旨召回李世民,让李建成继续平定叛乱,同时,还给予李建成节制河南、河北—带官员和事务的权力,让他得以在李世民曾经的根据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其实,从起兵到攻克长安,李建成所立的战功与李世民大致相当,只是后期太子的身份让他不得不在朝中处理政务、所以李世民的光彩夺目在让他倍感压力的同时还有些愤愤不平。李世民的势力日益壮大,李建成的步伐也紧随其后。李世民有文学馆十八学士,李建成有洗马魏征、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等尽心竭力为东宫筹划;李世民有秦府私甲,李建成也培植长林兵效忠东宫:李世民在地方上有洛阳的张亮和幽州的王君廓支持,李建成则有管辖山东地区的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和实际镇守幽州的李艺作为外援。李建成更胜一筹的是,他常年在京城,更有四弟齐王李元吉和李渊宠妃尹德妃、张婕妤等拥护。

李建成与李世民兄弟二人的实力日渐强大,矛盾也日益激化。公元623年,庆州都督杨文干造反,因杨文干曾经宿卫东宫,有人说太子与其里应外合。李渊派李世民审理此案,但日后李渊对此案的处理是相当耐人寻味的。李渊没有提案件的结论,让此案不了了之,但同时却责怪他们兄弟二人,流放了李建成手下的王珪和韦挺,还有李世民手下的杜淹。李渊认为支走了给他们兄弟出主意的人,以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处理此事,会让他们各自有所收敛。但事与愿违,兄弟相争的局面没有得到控制。

同年七月,李渊带三个儿子打猎,李世民的马被做了手脚,导致他落马三次,所幸他骑术了得,并没有受伤。后来,李建成和李元吉拉拢李世民手下的头号猛将尉迟敬德,暗送金银,欲结“布衣之交”,被尉迟敬德拒绝。拉拢不成,以朝廷的名义公派总可以吧,李建成鼓动父亲李渊调程知节为康州刺史,又让房玄龄和杜如晦出秦府任职。一时间人人自危,怕自己被调出秦府。日后再寻个由头被贬斥甚至被杀。

李建成分化、削弱李世民力量的同时,李世民也在重金收买各关键部门的可用之人,其中就有东宫的率更丞王咥、玄武门禁军守卫将领常何。东宫的率更寺掌管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漏刻的政令,率更示是率更寺的副主官,职位之便让王咥可以知晓东宫的各项事务。玄武门是长安宫城的北大门,是出人内宫的必经之路,也是保卫内宫的禁卫军驻扎的重地,城门极其结实,一旦被关上,很难攻破。如果控制了玄武门,就可以在不惊动长安城禁军的情况下控制内宫。因此,王咥和常何虽然官阶不高,却至关重要,在玄武门之变中,二人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公元626年六月一日,边境报信说突厥来犯。李建成毫不犹豫地推荐李元吉领任大元帅,并抽调秦府尉迟敬德、程知节、秦琼、段志玄等精锐一同出征。李建成这么做无异于砍掉了李世民的臂膀,这样一来李世民就容易对付得多了。一直以来,李元吉和魏征都建议李建成寻机杀掉李世民,从根本上以绝后患。李建成感觉自己终于等来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私下与李元吉商议,等李元吉领兵出征的那天,与李世民一同去昆明池为他践行,席间埋伏勇士,趁机杀掉李世民。

这个消息被王咥及时地报告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已被点燃。

六月三日,傍晚,李世民紧急召聚心腹爱将,众人得知情况后,秦府上下一片群情激动。“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长孙无忌率先发言。李世民迟疑不语,他明白所谓的先发制人意味着什么。毕竟弒兄杀弟是天下之大不韪,不由得到眉紧锁,一时难以下定决心。

尉迟敬德见李世民踌躇不定,敦促道:“末将不愿为齐王充当马前卒,也不愿在秦王身边束手就擒。秦王如此,不若我们就此告辞。”说完向李世民拱了下手,转身就要大步离去。

李世民当然要上前拉住这位爱将,但长孙无忌却又说:“秦王莫要拉敬德!如今之势,我们已被打压排挤得透不过气来,今天秦王若下定决心,尚有一线生机,如若事败,我等死也甘愿。否则,就趁早让我们回家,免得来日枉死。”说完,也要与随尉迟敬德一同往外走。这时,室内的其他人有摇头的,有叹气的,也都一一起身,似要离开。

李世民明白如今他已经没有退路了,要么进一步,事成可以一展胸中抱负,亲手创建一个太平盛世;要么退一步,众叛亲离,任人宰割。对,由自己亲手创建一个太平盛世,这个支撑自己从父亲起兵到现在一步步走过来的信念,快十年了,哪能就这样放弃,拱手把机会留给他人?

思虑至此,李世民放下拉着尉迟敬德的手,略微抬抬头,眉头渐渐舒展,声音缓慢而低沉但却字字分明地说:“让他们回府一同商量个方案吧,告诉玄龄和克明,说我已下定决心。”说罢,环视全场,眼神中透出寒冷如冰,坚定如石的光芒,众人仿佛被这目光定住了一般,有那么一刻似乎都动弹不得。

等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到来,众人反复商议推敲,决定就在第二天行事。因为第二天有个极为关键的便利条件:子时后,玄武门是禁军守卫将领常何当值。于是李世民火速入宫,向李渊密告太子和齐王淫乱后宫。李渊晚年宠妃很多,李世民的密告对李渊来讲绝对是个重磅炸弹,杀伤力大到李渊听闻后顿时怒不可遏,不同真假地就急宣李建成和李元吉第二天一早必须入宫。临了还用颤抖的手指着李世民,说:“你也来!如若妄言,定饶不了你!”

李世民当然要来,哪有猎人不恭候猎物的?他已经确保了猎物明天一早会出现在人宫必经的玄武门,时间紧急,需要连夜布置。秦府众人明确分工,分头行事,天还没亮时,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与秦府人八百宿卫就已经埋伏在了玄武门。


公元626年六月四日。

这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与往日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却晃得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几乎睁不开双眼。得知被李世民告了黑状,他们路上气愤不已,还商量着怎么给父亲李渊消气,最好让他们父亲亲自解决了李世民,好省却他们的麻烦。这兄弟二人哪里知道他们已经再也见不到他们的父皇了。

李建成与李元吉带着几十亲兵来到玄武门前,门内骤然闪出一队人马,为首的正是李世民。李世民身后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众人身后全是秦府亲兵。李建成和李元吉睁大被阳光晃得略微眯起的双眼,一看这阵势,傻子也明白要发生什么,但一切都已太晚。

李世民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尉迟敬德还割下了二人首级。众人解决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随身亲兵后,退入玄武门。这时,东宫和齐王府的府兵闻变攻至玄武门,带队的薛万彻更是高声喝道:“不开城门,我等就去攻打秦王府。”尉迟敬德迅速登上城楼,高举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大喊:“此二人谋害秦王,已奉旨诛杀。尔等放下武器,既往不咎,若违抗圣旨,与二人同样下场!”东宫和齐王府的人见李建成与李元吉已死,军心大散,纷纷撤离。至此,玄武门之变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只差最后一步,控制住皇帝李渊,否则前功尽弃。

尉迟敬德身披满是血污的铠甲,手执长槊,在内侍的带领下来到李渊面前。李渊大吃一惊,问道:“敬德为何这般模样?”

尉迟敬德俯身下拜,答道:“太子和齐王谋反,已被诛杀,恐陛下受惊,秦王特命微臣前来保护陛下。”这哪里是保护,分明是在通宫。李渊哪还能连这都看不懂,他看向身旁的裴寂、萧瑀和陈叔达,声音极为低微的问:“真是想不到啊,如今该怎么办?”

裴寂不语,萧瑀和陈叔达都说:“秦王功高盖世,天下归心,陛下不如就放心让秦王来管军国大事吧。”“好吧,这也是朕多年的夙愿。”李渊垂下双目,他明白大势已去,儿子李世民已经从自己手里抢走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而自己则沦为了尊贵的政治囚犯。

玄武门之变后的第三天,李世民被宣布立为太子,全权处理一切政务。两个月后,李渊宣布退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于东宫显德殿即位,成为史上的“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的次年,改元为“贞观”。

一位圣明的帝王,就这样从玄武门之变中踏着手足骨肉的鲜血走了出来。这留给后人一个很不好的启示,似乎亲族的鲜血就可以成就一个帝王,所以,这次玄武门之变作为“榜样”光荣地成为大唐的第一次政变,引导着李唐王朝更多的人走向政变这条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