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何要违背正统建清西陵?乾隆又为何不愿意埋在清西陵?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说起雍正建清西陵的原因,与一个女人有关,那就是我们熟知的孝庄太后。

众所周知,孝庄太后临终前给康熙帝出了个天大的难题,比三藩之乱还要耗心神,那就是孝庄太后希望不与丈夫皇太极合葬,而是要守着儿子顺治,看着孙子康熙,这想法合情但不合理。

康熙驾崩前都没想好该怎么办,最后还是雍正把这事解决了,因而雍正也为自己破了例,将自己的皇陵建在了西边,与东陵互望之局,呼应着盛京三陵。

特殊的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在皇太极那儿并不受宠,皇太极一心爱的是海兰珠,因此孝庄太后在皇太极生前一直是庄妃的身份,即使顺治上位后尊为圣母皇太后,没有皇太极的册封,孝庄太后实际身份还是妃子,这就是让康熙犯难的地方。

孝庄临终前吩咐康熙希望埋在孝陵附近,原因是皇太极已安葬多年,不宜惊动,同时可以陪着儿子顺治、看着孙子康熙成长,如此一来,再无遗憾。

“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

孝庄无怨无悔服侍了皇太极一生,又牵着顺治登上入关后满清第一皇帝宝座,再抱着康熙登基,以三朝元老的资格见证了满清入关后从动荡到盛世的时代,康熙父子能够上位,孝庄功不可没,所以孝庄的临终遗言一下子把康熙整懵了。

按照祖制,帝、后需合葬,比如努尔哈赤和皇后合葬福陵,皇太极与皇后合葬昭陵,虽然孝庄没有被皇太极正式册封皇后之位,但凭功勋和声望完全可以与皇太极合葬一处。

孝庄恪守名分之别,因此不想给康熙添麻烦,就想出了就近埋葬的方式,结果反而让康熙无所适从了。遵守祖制,孝庄就该送回昭陵与皇太极合葬(皇后)或者另起侧陵(皇妃),这是守礼法;遵从孝庄意愿,就该在孝陵附近建皇陵,这是尽孝。

问题是两者是极端矛盾的,尽孝就违背了礼法,守礼法就难以尽孝,康熙真的为难了,最终采取了一个折衷之法,在东陵大红门外建造暂安奉殿安置孝庄棺椁,这么一停就是37年。

看来康熙大帝确实被这个难题难住了。

这个难题被雍正完美解决了。

特殊的昭西陵

孝庄棺椁停置暂安奉殿37年,就是在礼法与伦理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被雍正找到了。

古代皇后的陵墓有合葬和分葬两种模式,为了凸显帝陵坐北朝南的尊贵,后陵选址只能在帝陵的东西方位,命名也是以帝陵名加上东、西方位而成,这便是孝庄的昭西陵的由来

皇太极与孝端文博尔济吉特氏合葬在昭陵,雍正在暂安奉殿原址上起建孝庄皇陵,并命名昭西陵,也就确定了孝庄皇后的身份,也就表明了昭西陵与盛京昭陵乃是一个体系,从属于太宗皇帝皇太极。

这就是昭西陵在东陵之外的原因,如果昭西陵进入东陵,地位又是个难题。

盛京是清朝的发源地,古代讲究风水格局,因此盛京是满清不可放弃的宝地,是基业所在;中原属于满清的发展地,顺治是入关第一帝,也就是发展地的第一人,帝陵也就成了尊贵无二的第一陵。

明皇陵是严格按照宗庙的排列次序——昭穆制度而设,清朝也继承了昭穆制度,始祖居中,子孙分列左右两列, 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如此一来,父子始终异列, 祖孙始终同列,尊卑贵贱亲疏长幼,一目了然。

《礼记·祭统》载:“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 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雍正也很为难,但从康熙为孝惠章皇后兴建孝东陵琢磨出了点意味。

康熙在建造暂安奉殿后,立即为孝惠章皇后建造了第一座皇后陵——孝东陵,按照礼制占据了帝后陵墓的位置,然后就将难题留给了雍正。

如果让昭西陵进入东陵,那么只能建在顺治孝陵东西两侧,顺治的皇后葬在孝东陵,孝庄只能葬在西边,母在子后,与媳妇异列,显然违背了后陵在帝陵东西两侧的祖制,并且形成子尊母卑的格局,是大不孝之举。

如果将昭西陵排在孝陵之前,却成了一后压群帝的局面,与礼制不合,又是风水大忌。妥协的方法就是将盛京三陵迁到东陵,等于是放弃了满清的发源地,显然这是不明智的举措。

唯一的方法就是就地起陵,不入东陵,也不回迁盛京,但这个恶人只能雍正来做。

雍正明白了康熙的用意,便在暂安奉殿原址起建昭西陵,一来确定孝庄的皇后身份,二来处在东陵之外,避免了造成与孝陵争尊的局面,三来也符合了孝庄的意愿,无论在礼制还是在情理上,都无冲突之处。

昭西陵便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地位,虽在孝陵附近,却归属于盛京三陵一系,就仿佛一座桥梁,沟通了两地的空间,使清朝先祖与今人融合成了一体,正如孝庄在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可见雍正为解决暂安奉殿的问题确实煞费苦心。

雍正解决了孝庄皇陵的难题,却轮到自己烦了。

雍正建清西陵

康熙盛世其实算起来是政治、军事的强盛,国库其实有点干瘪,被臣子借得七七八八,并且当时借钱还成了一种潮流,不借没面子,这就造成了财政巨大的亏空,亏得还是皇子身份的雍正出面,才把有崩盘危险的经济扭转了过来;雍正继位后,又以铁腕手段连番改革,最终解决了财政亏空巨大的问题,为乾隆盛世奠定了物质基础。

按照昭穆制度,雍正的皇陵该建在顺治帝孝陵的下位右边,与左边的景陵异列,事实上雍正也是这样做了,不过只是做做样子。

雍正初年,雍正皇帝选择遵化境内的九凤朝阳山为陵墓所在地,并运去了大量建筑材料,仅过了七年,便以当地“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为借口而废弃,改在易县泰宁山下兴建泰陵。

为什么雍正不想与先祖们葬在一处而另寻他地呢?

雍正是个敢于改革政弊、勤政、的铁腕皇帝,深得康熙的喜爱,“人品贵重,深肖朕躬”,能够在九子夺嫡脱颖而出不是没有道理,但因为铁面无私,手段凌厉、近乎冷酷无情刻薄的性格也不得人心,甚至跟生母都格格不入。

雍正凭着计谋和能力征服了康熙的心,最终在残酷的九子夺嫡斗争中胜出,坐上皇帝的宝座,除了十三弟,对落败的兄弟们丝毫不手软,改杀的杀,改关的关从,才让动荡平息了下来,巩固了帝位,显然雍正选择了权力,放弃了亲情。

由于对母亲乌雅氏偏爱的亲兄弟十四弟的囚禁,让雍正与生母之间全无了母子之情。

登基时乌雅氏先是拒绝出席仪式,“群臣请朝皇太后,传懿旨:不受。复固请,从之”,在礼部再三请求下勉强到场,又当场拒绝雍正的行礼,“皇帝诞膺大委,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最夸张的是给雍正登基泼了盆冷水,“实非梦之所期”,母亲都不认为雍正能够当上皇帝,这不是授人权柄,让别人怀疑雍正皇位的合法性吗?还没闹完呢,乌雅氏又拒绝了雍正给她的乌雅氏“仁寿”皇太后的尊号;拒绝搬到太后应住的宁寿宫。

以至于雍正后来为此事耿耿于怀,曾谕曰道:“……而逆贼忽加朕以谋父之名此,朕梦寐中不意有人诬谤及此者也;又如逆书加朕以逼母之名……”,将一肚子的苦水吐了出来,后来还动气将乌雅氏的梓宫停在生前不肯入住的宁寿宫三日后才转往停灵的宫殿寿皇殿来发泄不满。

雍正的目标一直是比肩康熙帝,也一生都在为此努力,哪怕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亲情曾经被他撕碎了,自然不想面对东陵的母亲和众兄弟,干脆独门独户,修建了泰陵,成为清西陵的第一帝。

雍正倒是平心静气地安葬进了泰陵,但也把麻烦抛给了乾隆。

乾隆裕陵该去哪儿?

雍正安葬在西陵,乾隆有点傻眼,自己的皇陵该怎么选址?跟随祖父康熙还是陪伴父亲雍正?

选在东陵,就父亲的泰陵孤零零地处在西陵;选在西陵,后世子孙的皇陵也得过去,这东陵岂不是被冷落了?

乾隆也被难住了。

不过乾隆聪明,他很快有了主意。

根据昭穆次序,祖、孙同列,父子异列,如果模糊掉东、西两陵地域距离,那么雍正的泰陵与祖父康熙的景陵正好构成了异列,所以乾隆的的皇陵肯定就该在祖父康熙景陵之后,落在东陵之内,这样既符合了昭穆次序,又尊重了顺治中原第一帝的地位,又能与神武的祖父为伴,可谓一举三得。

为了防止西陵出现泰陵一陵独处的情况,乾隆在嘉庆元年谕令各帝陵按照昭穆次序在东、西两陵分建,如果完全遵照乾隆的谕令,东、西两陵就会出现只是祖、孙同列的昭穆次序。

清皇陵形成了以基业之地盛京三陵牵首,昭西陵承前启后,东陵与西陵互望的格局。雍正因亲情淡薄和志向开建清西陵,其实是破了祖制;乾隆遵守昭穆次序选址清东陵,并下旨后世各帝陵按照昭穆次序在东、西两陵分建,从礼制上巧妙地化解了清西陵带来的麻烦以及可能出现的尴尬地位。以上,就是雍正违背正统建清西陵,乾隆不愿意埋在清西陵的原因。

(图片均来自网络)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