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八路军的武器一般都是从哪来的?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抗战爆发时,八路军正规编制的军队4.6万人,枪支40628支,不足人手一枪。

120师开赴抗日前线时,人均不足10发子弹。全师的重火力只有迫击炮4门、重机枪35挺,轻机枪143挺。

129师开赴抗日前线时,相当部分战士还拿着红缨枪。

新四军的情况则更加艰苦。

1.03万人,6200支枪,全军轻、重机枪不足20挺。

这些数字并不能完全展现当时条件的艰苦。

贺龙曾当着老蒋的面说:枪都是秃的!

我军当时的武器多是国内战争从国军缴获的,大多都很破旧,步枪的刺刀所剩无几。

正如聂荣臻所说:部队的强支、弹药、给养是个大问题。

因此,我军想方设法,以各种办法获取武器。

食言的老蒋

其实,这个问题原本并不应该如此严峻。

根据国共谈判的协议,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后,由国民政府提供军饷、武器弹药和其他各类军需物资。

由于我军一开始是奔赴山西作战,因此,一开始我们就找阎锡山,提出了需求:步枪5000支,小钢炮40门;手榴弹50000个以及各类其他弹药、物资。

经过彭雪枫的交涉,阎锡山同意给我军一定数量的弹药、医疗器械、军装等,并发放了三个师的军饷,但不拒绝提供任何轻重武器。

与此同时,我军也在南京与老蒋谈判,提出需求。

然而,老蒋也只提供了军毯、干粮袋、水壶等物资以及少量弹药,但以各种借口不给我军枪械。

最后,老蒋一句”连坏枪也发出了“,完全拒绝给我军武器。

结果,八路军、新四军,没有获得任何轻重武器!

据《史沫特莱文集》记载,一位国军军官表示:你们不是一直夸口说,你们所有的枪炮物资都是过去从我们这里缴获的。那好呀,你现在去缴日本人的呀!

从日军处缴获:成本较高,难满足发展要求

然而,在战争初期,通过从日军处缴获解决武器问题,难度极大。

日军比白军要顽强得多。

平型关战斗中,我军缴获步枪1000余支(一说几百支)、机枪20余挺,然而,我军付出了伤亡600多人的代价,各类武器弹药、物资损耗也很大。

平型关战斗,是以袭击方式,主要攻击的是日军的辎重部队。用过去的话来说,叫劫粮草辎重,本应是以极小代价取得大收获的。

显然,通过从日军处缴获,性价比不理想,不能满足我军发展壮大的要求。

开办工厂:起步艰难,发展迅速

老蒋不给,日军处缴获成本高,我们就要靠自己造。

主席在1937年10月21日提出:我们一年内必须增加1万支步枪,主要方法自己制造!

我军当时虽然条件艰苦,却也汇集了许多顶尖的技术大拿。有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的研究生,还有柏林大学等欧洲大学的研究生,至于清华、北大等地的高材生也很多。

他们放弃优厚的条件,毅然来到条件艰苦的敌后,与其他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一起,组建了“驼在驴背上的兵工厂”,制造,甚至研发武器。

他们利用扒下的轨道钢以及其他途径获取的钢材,制造了大量武器。

黄崖洞兵工厂,一开始每月产量只有5、60支,到后来达到每月430支,年产量可以装备16个团。

时间紧、任务重,但做工可不含糊。

最起码,每支枪都配有刺刀。

此外,我军拿着缴获的日本72式掷弹筒,根据山地作战特点改造成50炮,并开始量产。

50炮最大射程700米,月均产量30-40门,炮弹杀伤半径15米,月均产量2000多发。

此后,八路军主力部队每个排都配备了50炮一门。

此外,各类手榴弹、地雷等武器也都量产起来了。

爱国将领的支持

我军虽然装备不佳,但打得不错,展现出实力和决心,对爱国将领是一种感染。

比如,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前敌总指挥卫立煌,表示要一视同仁,顶住压力,给我军提供武器弹药。

仅1938年春,卫立煌就一次性给我军提供了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颗。

爱国武装的加入

随着抗战的深入发展,我军逐渐获得更多爱国武装的支持。

山西新军,是我们当时帮助阎锡山建立的。

由于晋绥军损失较大,阎锡山试图让山西新军成为自己的新生力量,因此给予的武器、人员,都要优于一般的晋绥军。

1939年12月,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发起“晋西事变”。

山西新军由我党人员担任政工工作,由爱国青年组成,反对阎锡山搞摩擦,遂脱离阎锡山。

1940年春,山西新军改编为27个团,仍保留晋绥军番号,加入八路军序列。

此外,其他一些自发的抗日武装,也接受我军改编,加入我军。

缴获装备:效率提高

抗战初期,从日军处缴获武器弹药成本很高。

然而,随着日军占领区的扩大,日军只有集中兵力控制要点,其他区域以汉奸武装来帮其控制。

同时,日军兵力分散后,在许多据点兵力、战斗力都与抗战初期有相当差距。

因此,这个阶段,我军通过策反、袭击等手段,打击汉奸和孤立日军,并缴获武器弹药的难度较战争之初便利多了。

因此,缴获的数量迅速上升,并逐渐成为我军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最主要的武器来源。

自制装备的提升

前方在奋战,后方也在不断进步。

1940年8月1日,我军研制出一种重量轻、体积小、射击精度高、便于携带的新型七九步枪,也被取名为“八一式步马枪”。

尽管其钢材是轨道钢,但我军部队反映,其实战效果比日军三八式步枪更好。

甚至于,在解放战争解放太原后,彭德怀同志拿着美式步枪感慨:还不如我们造的适用!要不是轨道钢,我们的会更好!

这种步枪在抗战时期生产了1万支这样的步枪。

此外,我军产量也迅速提升。

1941年4月开始,黄崖洞兵工厂实现了炮弹量产,当年就生产出炮弹4万发!

1942年,我军又开始量产八二迫击炮和炮弹。

此外,各类火药、炸药,我军也不断研制、生产,15400斤的无烟火药、23500斤的硝铵炸药,使我军的攻坚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全面发展

百团大战后,日军加强对我军根据地的进攻,使我军一度遭到了极为困难的时期。

困难期,我军磨砺了意志、队伍,为接下来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展开,日军逐渐被抽调到太平洋战场,我军逐渐扩大根据地、发展新根据地。

一方面,我军通过策反、袭击汉奸武装,攻击分散日军等方式继续通过缴获获取装备。

另一方面,由于我军在抗战中坚决抗战的表现,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许多开明士绅、海外华侨,甚至生活本就艰苦的普通百姓,纷纷捐款,使我军得以进行武器采购。

八路军各部缓解经费困难,通过各种方式采购武器。

同时,有条件的根据地,依靠群众的支持,也成立了自己的兵工厂。

这些兵工厂虽然条件相对简陋,但可以修复枪械、制造刺刀、手榴弹、地雷。

到抗战后期,由于日军不断被抽调,兵员、素质比以往降低了很多,统治力下降。

而欧战、太平洋战争的形势,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清晰地看清形势。

幡然醒悟的伪军越来越多,剩下的伪军也因周边缺乏强大日军的支援而不敢拼死抵抗,被歼灭、倒戈的伪军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日本装备成为了我军主力部队,甚至地方部队的装备!

应该说,在抗战胜利前我军的迅速壮大中,“敌人给我们造的枪炮”确实在武器来源中占了极大比重。


我军的武器来源主要是三条:缴获、采购、自制。

在抗战的不同阶段,各来源所占比重略有不同。

然而,不论何种来源,背后无不是艰苦奋斗的意志和不作亡国奴的决心。

正是这样的意志和决心,使我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生存下来,并且发展壮大,创造了世界战争史的奇迹。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