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刚刚打下南京,为什么急着去北伐?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杨秀清的战略,在今天看来大体是正确的。

在太平军3月定都南京的时候,太平天国局势其实非常不好

3月,钦差大臣向荣在金陵城外孝陵卫建江南大营;4月16日,清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城外建江北大营。

也就是说,南京城外就有一支清军主力驻扎,随时可能对城市发动进攻,这是心腹之患。太平军不搞定江南大营的清军主力,就无法像南方或者东南进军。

而江北大营则封锁了太平军北上道路,而西面湖北、江西地区也有清军重兵。

等于是南京四面都被清军战略包围。



在这种情况下,杨秀清如果只求自保,固守现有的地盘,恐怕是坐以待毙。

杨秀清死后,洪秀全就采用这种乌龟战略,步步坚守,最终结果就是死的慢一些。

即便战略要地安庆鏖战了2年之久,最终还是被清军攻破。而安庆被攻破以后,南京也就危在旦夕。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杨秀清很聪明的使用部分太平军,分别北伐和西征。

大家注意,杨秀清派去北伐的军队其实不多,仅有2万多人,其中1万多人是有经验的老兵。

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的北伐军虽然有了一连串的失误,尤其是后续朱锡琨、许宗扬、黄益芸的部队无法跟上去支援,仍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就是杨秀清的高明之处,他认为满清在北方的统治是混乱的,比南方更乱。

实际上,太平军北伐部队所到之处,捻军、白莲教、天地会等各种武装组织纷纷加入。

北伐部队一度扩充到10万规模,先后进入安徽、河南、山西、河北等6省,一度攻入保定附近,攻入天津城下。

而清王朝陷入极大的惶恐中:8月28日攻克直隶重镇临洺关,京城震动,逃离北京的不下3万家。清廷一方面宣布京城戒严,咸丰帝任命其皇叔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以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总督四将军及察哈尔兵马,与胜保等人协力,倾全力以保北京;另一方面也作了必要时撤出北京的准备。由于北京全城戒严,人心惶惶之际,物价飞腾,米珠薪桂,一片混乱。


然而,此时北伐军却出现战略失误。

杨秀清认为此时北伐军骨干部队还有4万多人,加上加入的数万杂牌部队,完全可以同腐败的清军一斗,不允许他们擅自撤退。

其实当时北伐军因为没有根据地,长期转战,战斗力开始迅速下降。

如果此时北伐军迅速南返,此次北伐还是比较成功的,毕竟北伐军依靠区区2万人去占领满清北方领土,是无稽之谈,荒谬绝伦,本来就是捣乱的偏军而已。

但杨秀清批准北伐军南撤迟了,而他派出北上增援的部队数量又太少(曾立昌、许宗扬和陈仕保等率领7500人),最终导致北伐军被清军团团包围,彻底崩溃。



即便如此,北伐军以区区2万之众,从1853年5月,一直转战到1855年3月,几乎有整整两年时间,前后杀死7万多清军。

北伐军完全吸引了北方清军主力,让十多万清军主力以及几十万清军地方部队,根本无暇南下参加攻打南京作战,同时搅乱了满清北方的地盘,北方多省陷入一片混乱,大大影响了满清的各种军事部署和财政收入。

北伐军虽然失败,但战略上还是有很大贡献的。

在北伐军转战的同时,太平军西征就比较顺利,1855年不但在江西九江湖口决战大败湘军,随后还攻陷武汉三镇。


由于西面清军连遭败绩,北方清军难以增援,太平军在南京的局势好转。

到了1856年,太平军彻底摧毁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完全解除了清军近距离的威胁。

由此,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完全可以迅速向外扩张,扩大地盘,占据半壁江山。

可惜此时高层内讧,天京事变爆发,具有极高战略眼光的杨秀清被杀,太平天国左膀右臂的石达开率领10万人脱离,只剩下神神叨叨并没有什么军事才能的洪秀全,太平天国由此完蛋。



可以说,杨秀清对于北伐军的规划应该是,第一吸引北方清军主力,最低程度让这十几万清军无法南下围攻南京;第二搅乱满清北方的稳定,让他们政局和经济都陷入混乱中,减弱综合实力;第三联合北方反清力量一同作战,如果有机会就彻底掀翻北方满清政权。

但杨秀清头脑大体是清醒的,没有给北伐军太多兵力,因为它最主要的目的只是牵制和扰乱。


不过,杨秀清还是犯了错误,没有让北伐军及时南撤,也没有及时安排军队对他们进行接应。所以,最终北伐军虽有数千人分散逃回南京,主力却全军覆没。

其中有1万多人是太平军打天下的老兵,是骨干力量。


说真的,杨秀清还是厉害。没有杨秀清,太平军早就完了,也根本不会有什么太平天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