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战机被锁定就很难摆脱,为何飞行员不在导弹还在追逐的时候跳伞?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按照现代空战的规则,一架战斗机一旦被导弹锁定,基本上就等于被击落了,飞行员也就到了该跳伞求生的时候了。但是在实际战争中,还是有很多飞行员不愿意及时跳伞,这是为何呢?

现代空战中,有个词语比较“吓人”,叫做“Lock On”,中文意思是锁定。由于现代雷达、导弹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旦被锁定,那基本上就可以肯定被击落了。在影视剧中,有很多战斗机躲避导弹的情节,但是在实际战争中,战斗机很难躲避导弹的攻击,原因很简单,因为导弹永远比战斗机更加机动灵活。


这倒不是说战斗机就没有导弹那么先进,其实战斗机也可以做出很多诡异的机动动作来,但是在现实中,因为战斗机内还有飞行员,因此必须要考虑人的机动过载承受极限,所以战斗机的机动性一直被限制。否则,一旦放开机动限制,就可能有很多飞行员因为无法承受机动过载,而导致晕阙、坠机。


就现代战争而言,机动性较好的战斗机往往有超过8-9G的最大机动过载,这已经是人体能够承受的极限了。相比来看,空对空导弹、防空导弹的机动过载已经达到了30G-40G的级别,什么原地掉头、直角转弯都不在话下,因此一旦被导弹跟上了,就很难摆脱掉,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不可逃逸区。


不可逃逸区,就是指战斗机被导弹锁定并跟踪后,完全无法躲避导弹攻击的距离。越先进的空对空导弹,不可逃逸区就越大。比如我国的PL-15空对空导弹和美国的AIM-120空对空导弹,不可逃逸区都达到了30公里级别。换言之,只要被这种导弹接近到30公里以内的距离,战斗机即便是有逆天的机动性,也是无法躲过导弹攻击的。

图为演练躲避导弹的苏-30SM战斗机。他主要依靠机动、投放干扰铂条来躲避导弹


这就导致了现代空战,从过去的格斗空战为主,逐渐变化为中远距离交战,战斗机的雷达、航电、隐身、导弹性能,远比战斗机的机动性更重要,这就产生了F-35这种机动性很差,但是探测距离很远、擅长远程攻击的战斗机。而我们都知道,第五代战斗机之所以能压制第四代战斗机,就因为第五代战斗机隐身性好,第四代战斗机很难在远距离发现第五代战斗机,而第五代战斗机完全可以正常的在100公里外攻击第四代战斗机,因此取得了绝对优势。

图为俄罗斯公布的视频截图,显示1架美国F-22A战斗机被苏-35S战斗机锁定,位置在叙利亚上空。


说了这么多,就是证明一点:理论上,一架战斗机如果被导弹锁定并跟踪,飞行员跳伞确实是几乎唯一的选择。但是实战往往和理论不同,由于空对空导弹的弹头装药量并不是很大,毕竟导弹个头就很有限,再加上为了提高命中率而使用了近炸引信,因此存在导弹命中了,但是战斗机却不会被击落的情况,有时候飞行员咬咬牙,还是能把负伤的战斗机开回去。


再者来说,飞行员跳伞也得选择时机,如果被攻击的空域位于敌人控制范围内,那么跳伞就会陷入敌后的包围之中,能否安全返回基地都成问题,搞不好落地就被俘虏、击毙了。另外,还有一些空战发生的区域位于海洋、荒漠、原始森林、戈壁滩等难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上空,飞行员如果选择跳伞,那么落入海洋、沙漠、森林之中,紧接着就会面临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存的难题,这也导致了飞行员宁愿挨一枚导弹,都不愿意跳伞的选择。

图为进行导弹规避的F-15战斗机。


总之,实战和设想有很远的距离,确实有很多飞行员在实战中不愿意跳伞,这样的飞行员要想活下来,就必须要依靠坚强的意志力和高超的作战技能来躲避导弹,他们大体上可以通过发射干扰铂条、进行俯冲机动、朝太阳飞行等方式来躲避导弹,而能否躲避成功,那就全看天意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