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然有人啦!只是这些人有名气的比较少,或者都改了姓氏,早就不好考证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是由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建立的,后来称为满人。清朝的开国皇帝,你可以说是努尔哈赤,因为他建立了后金,奠定了基础。
你也可以说皇太极,因为是他改国号为清,甚至你也可以说是顺治皇帝,因为是顺治皇帝统治时期统一的全国。
清朝统一全国后,经历了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位皇帝都很努力,国力强盛,开创了“康乾盛世”。
但是往往盛世都比较短,乾隆皇帝后期,清朝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朝政腐败,闭关锁国,慢慢的和世界先进的科技拉开距离。
清朝又经历了“嘉道中衰”,在道光帝时期,西方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启了屈辱的近代史。
随后,太平天国起义,咸丰皇帝的无能,虽然“同治中兴”稳定了局势,但是依然不能阻挡清朝的衰败和灭亡。武昌一声枪响,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清朝成为历史。
由于清朝是被袁世凯逼迫退位的,算是和平过度,而且根据优待条约民国政府对清朝的皇族还是比较好的,还让幼帝溥仪住在紫禁城,每年还给400万的生活费。
所以在民国时期满清贵族并没有受到很大的波及,不像明朝皇室那样遭到大规模的屠杀。
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杀戮,可是为了生存,也有很多满族人改了姓氏。就像爱新觉罗在满语中有黄金的意思,所以就改姓为“金”。
佟佳氏取谐音改为“佟”“童”两姓;瓜尔佳氏改姓也取了谐音,把三国时期关羽的姓作为了姓氏。
就像关之琳,就是瓜尔佳氏。叶赫那拉氏这名声也算比较响亮了吧,改为那姓,像著名歌手那英就是其后裔……
据史料记载由于满清入关后,爱新觉罗氏处于一个享有特权的时代,所以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到清朝灭亡时,爱新觉罗氏的皇族后代已经接近2万左右。
整个爱新觉罗家族大约有8万人,这还不算改名换姓的,所以真实数据应该更大。等到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都是平等相待,所以又有一些满人恢复了爱新觉罗姓氏,当然也有一部分没有改回来,还是按原来的姓氏。
现在全国估计有30~40万姓爱新觉罗的后人,像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大书法家启功,女画家爱新觉罗·毓崌,还有美女演员启星等等。
所以,现在完全会有和溥仪一辈的爱新觉罗后裔,只是平时比较低调,大家不知道罢了。
但是如果说严格意义上的溥字辈,现在还真不多了!原因很简单,清朝前期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辈分,都是乱取名字,叫什么的都有,你根本不能通过名字看出谁和谁一辈的。
清朝入关后,顺治皇帝的儿子,取名字还不怎么统一,就像康熙皇帝叫玄烨,康熙的二哥就叫福全,这根本就看不出来是亲兄弟啊!
康熙皇帝在位时间比较长,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并且他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开始给儿子们取名字按辈分,就像康熙的儿子都是胤字辈。康熙还规定了,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所以乾隆皇帝是弘历。
雍正皇帝继位,还把兄弟们的名字里面的“胤”都改成允,乾隆皇帝继位后并没有改兄弟们的名字。等到嘉庆皇帝继位后,反而是自己的名字“永琰”改名为“颙琰”,用来避讳。
乾隆皇帝觉得爷爷定的辈分太少,不够用,于是在一首诗里面找到了灵感,定了后人用“绵”、“奕”、“载”。
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
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于是,康熙皇帝的后人就是: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这些都称为近支宗亲。
虽然康熙的后代都是一家人,但是后来的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后代的尊贵,也进行了取名字要求。
嘉庆皇帝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
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訢、奕誴、奕譞等,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
庆亲王奕劻,因其出生时已不属于近支,则自取偏旁。这样就可以很简单的看出,谁是近人,谁是哪个皇帝的后代。
咸丰皇帝只有两个儿子,可是一个夭折,只剩下一个同治皇帝,同治皇帝没有子嗣,这样一来清朝的正统血脉算是断了。
后来光绪皇帝继位,再次没有子嗣,慈禧又选来光绪的侄子溥仪继位,溥仪也成了最后一个皇帝。
所以溥字辈的必须是康熙皇帝的后代,才有资格用溥字辈。根据时间推算,现在载字辈的应该不存在了。
因为康熙的最后一个成年儿子是胤祕,他出生于1716年,去世于1773年,距今已经有248年了。
从胤字辈开始算,然后弘字辈、永字辈、绵字辈、奕字辈、载字辈,到载字辈要五代人,这样除非所有人都长寿,并且很晚才有儿子,否则根本就不会有载字辈的人活着。
其实即使溥字辈的人,现在已经不多了,古代人结婚都比较早,寿命都比较短,溥字辈活着的,年纪也都不小了。
本人能查到资料的溥字辈的人,要属载涛的四儿子溥仕(1940年-),现名金从政,曾任北京市第八十五中学语文教师,之前还参加过访谈类的节目,是溥仪的堂弟。
载涛是醇亲王奕譞的第七子,他和溥仪的父亲载沣是亲兄弟,所以溥仪和溥仕确实是堂兄弟。
另外,还有爱新觉罗·溥光(宋曙光),听说是清太祖第十一世孙、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同辈兄弟。
溥光是一名书法家,多家出版社的总编辑,名气很大。
还有溥仲,1914年生于北京,又名溥岳中,满族,爱新觉罗氏。
溥仲是嘉庆帝第五子惠端亲王绵愉的曾孙,惠敬郡王奕详孙,多罗贝勒载润次子,长兄溥佑。溥仲也是从事银行的工作,喜欢书法。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爱新觉罗的名人,虽然有的已经去世,但是她们的艺术造诣都很高。比如溥佐,他也是溥仪的堂弟,只不过远了一点,溥佐的父亲是载瀛,爷爷是惇勤亲王奕誴,所以溥仪的爷爷和溥佐的爷爷是亲兄弟,溥佐也算是溥仪的堂弟。
溥佐在民国时期就是有名的书画家,据说那时候溥佐的扇面能卖 200 大洋,建国前他还在美术学院任教。
1956 年,溥佐和几位朋友合作精心画了一幅以《百花齐放》为题的国画,送进北京,献给毛主席。出乎他的意料,那年春节期间,毛主席派专人带着礼物来看望他,鼓励他继续努力作画。
不知道为什么,爱新觉罗的后人在绘画和书法方面造诣都很高,或许从小就可以接触这些东西吧!
并且很多爱新觉罗的子孙都很低调,他们从来不以自己曾经是皇族后裔自居,比如启功先生。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他的水平很高,也在古词和书画鉴赏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其实启功先生,他的高祖父是乾隆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弘昼,即和亲王,也就是说启功是和亲王一支。
虽然是爱新觉罗的后人,但启功先生却从来不承认自己姓爱新觉罗,只说姓启名功,有人曾给他写信“爱新觉罗启功”收,他连看都不看拒收。
启功先生曾言“不吃祖宗饭,不做八旗子弟”,其实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靠家族图名牟利的,就像王羲之落款时从不写上自己是琅琊王的后代,但书圣的地位却是自己挣来的。启功先生也同样是这样。
总结:所以真正和溥仪同辈份的爱新觉罗后裔肯定是存在的,并且还不止一人,只是他们都比较低调而已。现在爱新觉罗的子孙也和平常人一样,早就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褪去家族的荣辱,应了开头的那句话“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