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的嘴里为什么含了那么多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干什么用的?

发布时间:2022-02-24 / 作者:清心寡欲

感觉他嘴里含了一个动物园……


1978年,湖北随县某工地上,正要引爆炸药。突然有人狂奔而来:“停!地下有宝!”县里专家来过三次,都说地下没什么。可是有人不信,第四次找了专家,这一次有了石破天惊、震惊世界的大发现!

一、惊世大墓的出现

施工地点是一个叫做擂鼓墩的小山包,某部队雷达修理厂要在此地扩建厂房。山包上是坚硬的红砂石,施工队计划用炸药将土层炸松,这样人工挖掘起来会轻松不少。

没想到表面的红砂石被炸开后,竟然露出了一大片来历不明的褐色泥土。随着工人们的清理,土层越来越薄,下面竟然隐隐出现深黑色的石头。施工负责人心中觉得不对劲,他立即命令停止施工,向上级汇报,报告中写明自己怀疑土层下可能有个古墓。

这个时期,随县的博物馆、文物管理局还很不正规,县文化馆安排了专家来进行调查。初次的调查结论是,地下并未有特殊之处,可以继续施工。

于是,工地上继续进行开山炸石,可是深黑色的石头面积越来越大,好像是一块石板。负责人再次写了报告向上级汇报。接着,县文化馆的专家又来了两次,结论仍然是地下没有古墓。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褐色土层和黑色石板的形状不规则,而其他地方发现的古墓表面夯土层形状都相当规则。因此地下不存在古墓。

可是,负责人坚持自己的判断,第四次写了报告。这次省里的专家来了,经过详细勘探,他们确定擂鼓墩的小山包下,有一座战国早期的墓地。

二、挖掘过程中的惊吓与惊喜

揭开厚厚的土层和青石板后,可以看到墓室被一片片结实的椁板覆盖和保护着。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情况。

有人在墓穴偏北处发现了一个直径约为1米的盗洞,足够一个人带着盗墓工具爬进去。估算了一下盗洞的深度大概有13米,大家的心都凉了半截。盗墓贼费了大功夫挖洞,肯定会把墓地中的宝物都打包带走,难道这个战国墓地也已经空空如也了么?

打开厚实的椁板,专家们的心更凉了。椁板下面全部是积水,水面上飘着几块棺材盖板,向下看去,一片混沌,什么都看不到。

随县本来就是一个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千百年来,外部的雨水通过盗洞不断进入墓地,内外夹击下,整个墓地灌满了积水。

十多台抽水机被调到现场,慢慢将地下水抽了出去。随着水位的不断下降,一件描绘着朱红图案的漆器浮出水面。大家将漆器打捞出来仔细审视,原来这是一个鸳鸯漆盒,做工精巧,图案别致。

最难得的是,经历了2000多年,漆盒竟然还保持完好。这与墓室中充满了积水有关,积水隔绝了空气,减缓了墓室内器物腐化的速度。

这个漆盒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在场专家们的士气,让他们对墓室中的宝物充满了期待。

水位下降了一米后,几个横梁露出水面。当时专家并不知道这些横梁是什么,随着积水一点点下降,一个个编钟露出了水面。

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些编钟竟然还完好地挂在木架上,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共有65个编钟。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编钟数目最多的一套。

当墓地中的积水被抽光时,四个巨大的墓室显露了出来,无数的奇珍异宝灼灼耀眼。

虽然有个巨大而且深入的盗洞,可是盗墓贼在墓室外部的椁板上打个洞后,就铩羽而归。一方面因为墓室中积水较深,另一方面是因为椁板到墓室底部有3米多深,远超过一般的墓室。没有专业的潜水设备,盗墓贼无法从椁板上的洞进入墓室中,不得不功亏一篑。

经过2000多年漫长岁月,战国古墓中的稀世珍宝仍然全部存在,实在是非常幸运!

墓主人的主棺分为外棺和内棺两部分,主棺全由青铜框架构成,重量达到9吨,仅棺盖就有2吨,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棺材。最初没有预料到棺材如此重,用8吨吊车拉抬,结果吊车尾部翘起,棺材竟然纹丝不动。

外棺外壁以黑漆为底,上施朱彩,雕刻出各样纹饰。外棺一侧的下方还留有一个方形小口,可能是为了方便墓主人的灵魂出入。

内棺由巨型木板榫接而成,遍涂朱漆,绘有神秘色彩的装饰图案,图案中出现各种形态的龙、蛇、鸟、兽、神等。

棺盖打开后,一个诡异的情形惊呆了在场众人。墓主人的口中竟然含着一堆玉器,这些玉器被雕琢成了牛、羊、鸭、猪、鱼、狗六种动物的样子,一共有21件。

玉器最大的只有2.4厘米长,虽然很小,却雕刻得栩栩如生,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动物。

那么,墓主人为什么要在嘴里含有如此多的玉器呢?它们代表了什么特殊含义?

这种丧葬习俗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死者口含器物的习俗。

商朝殷墟的墓葬遗址中,也有很多口含器物的墓主人。等级低的多含贝壳,等级高的则含着玉器,也叫做玉琀。

周朝时,《周礼》中曾经就有过“大丧共饭玉,含玉”这样的记载。当时社会上有一定身份地位的贵族,死后都会口中含玉,甚至根据等级对口中所含玉器的数量做了规定。

而在战国时期,由于已经“礼崩乐”,墓主人所含玉器数量代表的意义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口中的玉器依然有着特别的寓意。

首先,古人信奉“事死如事生”,也就是死后要过着和生前一样的日子。无论是在另一个世界,还是投胎转世,都希望以后能够“六畜兴旺”,吃穿不愁。因此,口中含有动物形状的玉器代表了丰衣足食。

其次,古人认为玉石有防腐的作用。将玉石放在口中能保持死者体内原有的精气不外泄,能够保持肉身不腐。

再次,古人对玉器有一种崇拜感,随葬玉器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从编钟、棺椁、玉琀都可以看出,墓地主人是个极有权势和财富之人。那么,他是谁呢?

三、墓地主人到底是谁?

墓地中出土了15404件珍贵文物,其中包含大量带有铭文的青铜器。

铭文上多次反复出现了三个名字,曾侯钺,曾侯舆,曾侯乙,这就让考古专家们产生了极大的迷惑。墓地主人到底是三者中的哪一个呢?

带着疑问,专家们一遍又一遍审视青铜器上的铭文,终于在一件青铜器底部毫不起眼的细节上发现了些许端倪。

青铜器底部刻着“曾侯舆”“曾侯乙”两个名字,而且是分两次刻上去的。经查证,“曾侯舆”比“曾侯乙”镌刻的时间更早。

专家推断,“曾侯舆”应该是“曾侯乙”的祖辈,这件青铜器是“曾侯乙”为了纪念“曾侯舆”而制。擂鼓墩战国大墓的墓主人应该是“曾侯乙”。

20多年后的2009年,专家的推断得到了证实。这一年,曾侯舆的墓地被发现了,他的墓地年代早于擂鼓墩墓。虽然他的墓地已经被盗掘一空,可是仅存下来的几个编钟的铭文上,清楚表明墓地主人为“曾侯舆”。据此,擂鼓墩的墓地主人可以确定为“曾侯乙”。

墓主人确认后,专家们的疑惑更甚。曾侯应该是“曾国”的侯爵,曾侯乙墓地中随葬品非常丰富,规格也极高,表明曾国一定是个国力强盛、富庶的国家。

可是,历史文献上从未出现过“曾国”这个国家。战国时期的许多诸侯国中,也从未有过国号为“曾”的。曾侯乙墓地所在的这片区域,从周朝开始的几千年来,都是以“随”命名。这是怎么回事?

直到2018年,这个谜题才找到答案。这一年,随州枣树林发现了“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合葬墓。芈加墓中的一件铜缶上,有七字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大意为楚王嫁女入随的陪嫁。楚国公主“芈加”是曾侯宝夫人,铭文中说芈加嫁到了随国,这说明“曾国”就是史书中出现的“随国”。

最终确定,擂鼓墩战国大墓的墓主人为随国国君曾侯乙。

四、3件无法复制的诡异随葬品和22具随葬棺材

作为一国国君,曾侯乙墓地中出土了很多让人惊艳的稀世珍宝。其中的三件文物尤其诡异,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用现代人了解的古代技艺几乎难以复制出来!

1、曾侯乙尊盘

曾侯乙尊盘是一件密集恐惧症患者看到就会直接窒息的青铜器,被誉为中国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

刚刚出土时,尊置于盘上,看上去浑然一体,拆开后却是两件器物。尊用来盛酒,盘用来盛水。尊和盘上雕满了玲珑剔透的透孔花纹,形似云朵层层套叠。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铜盘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

整件器物没有锻打和焊接的痕迹,可称鬼斧神工。透孔装饰参差错落,工艺之繁复让人叹为观止!

专家认为这件尊盘是用失蜡法铸造的。即用蜂蜡做出成品的模型,然后用耐火耐热的泥料填充在模型的每一个缝隙中,并在外围层层包裹住蜂蜡。随后对泥制模型进行加热,蜂蜡遇热熔化流失,泥制模型内部形成空心。将铜水注入泥制模型中,取出泥料,一个青铜器物就形成了。

失蜡法需要极高的工艺才能完成,实际复制起来难度极大。

2、曾侯乙建鼓底座

这座建鼓底座上原本放置着一面鼓,牛皮鼓面在漫长的岁月中归于尘土,只留下了青铜鼓座。

鼓座上有八对大龙和无数条小龙纠结穿插而成,龙身互相缠绕,乍一看上去很是毛骨悚然。

最奇特的是,根本没有人能够数得清这个鼓座上到底有多少条小龙,从不同的角度去数,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答案。

因为造型太过奇特,这件物品至今无法复制出来。

3、曾侯乙冰鉴

曾侯乙冰鉴是中国最早的“冰箱”,内含黑科技,构思极为精巧。

2000多年前的炎炎夏日,吃上一口冰镇水果该是何等的享受!为了这一丝清凉,数百工匠在地下挖出冰窖。滴水成冰的冬季,巨大的冰块被运进冰窖储存起来。

曾侯乙冰鉴是一个两层的容器,外壳方形,内里圆形。内里可以盛放食物和饮料,冬季的时候,外壳和内里的夹层中可以放置炭,为食物加热。夏季的时候,夹层中可以放置冰,为食物制冷。

最为巧妙的是,冰鉴盖子上是镂空花纹,可以将冷气释放到屋内,冰箱和空调二合一。古代上层人士的奢侈生活,不输当今。

4、22具随葬棺材

曾侯乙的墓地中一共有23具棺材,除了40岁的曾侯乙自己所用的1具,还有1具棺材中装着宠物狗,另外21具棺材中躺着21个女孩。这些女孩中最大的26岁,最小的只有13岁。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曾侯乙的人殉,应该都是曾侯乙生前喜爱的侍妾或者演奏乐器的艺人。

曾侯乙不但在生前享受荣华富贵,在死后也要继续过着人上人的日子。这21个殉葬的女孩,让这个墓地显得残酷而又血腥。

五、结束语

曾侯乙墓地中的随葬品包括了乐器、炊具、殉人、各种古怪艺术品。表明曾侯乙是一个热爱音乐、美食、艺术的人,还是个好色之徒。一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在冰冷的随葬品中浮现出来。

回望2000年前群雄逐鹿、猎猎风云的战国时代,曾国这样小国家的出现犹如昙花一现,又仿若历史星河中的一颗陨落的小星。却在2000年后花香袅袅,光华灿烂,让亿万中华儿女为之惊叹和自豪!

~~~~~~~~~~~~~

欢迎关注@福小猫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