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楼梦》中开头要写甄士隐女儿被拐的事?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甄士隐的女儿是甄英莲,薛宝钗起名叫香菱,夏金桂又叫她秋菱。《红楼梦》版本诸多,其中比较早的“庚辰本”中,甄士隐的女儿叫做甄应菊,也就是真正的应局之人。

我赞同庚辰本早于甲戌本的观点,作者先把这个人物写成了甄应菊,书中隐藏着一个很大的局,这个人物就是统领全局的角色,书中所有的秘密都隐藏在甄应菊的身上。所以,她的父亲就是“真事隐”。后来,才改成甄英莲的,恐怕还是为了隐藏真事、真局吧。

第二回回前诗的第一句说“一局输赢料不真”,甄应菊就是应的这个局。那么,这一局又是什么样的局呢?这就要从甄应菊被拐子拐卖说起了。




元宵祸起,到底是什么样的“祸”

甄应菊五岁的时候,家人霍起抱着她去看元宵社火花灯。到了半夜的时候,霍起去小解,便把甄应菊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霍起回来时,甄应菊早就不见了踪影。家人四处寻找,哪里还找得到呢?

到了第四回书中,甄应菊突然出现,原来是被拐子拐走的。拐子把甄应菊养到十二三岁时,就卖给了冯渊。

从拐到卖,其中有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霍起,一个是冯渊。霍起,谐音“祸起”,就是祸事发了。既然是祸起,甄应菊这个人物在书中的遭遇便是“冤孽相逢”。原来,这场大祸不是没有来由的,竟然也是一僧一道所要了结的“风流冤家”案。

风流冤家案第一个到案之人,就是甄应菊。




在甄应菊被拐之后的两个月,也就是三月十五这天,甄家便又出了一件大祸事。葫芦庙起火,住在隔壁的甄家被烧成一片瓦砾。甄士隐没有办法,只得带着家人去投奔岳父封肃家。

原来,霍起之“祸”是一场大火,霍起真正的谐音寓意应当是“火起”。甄应菊被拐,甄家“火起”,这是两件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可谓《红楼梦》隐去的核心故事。“火起”才是甄应菊应局的最终结局,恐怕也是《红楼梦》的大结局。所以,这部大书的开头,就要从甄应菊被拐写起了。

说是开头,其实是第一回。第一回书是《红楼梦》的“引首”,总括了故事,就是“真应局”。

那么,甄应菊的故事中有隐伏着那两件真事呢?




甄应菊,应的是桂花局

贾宝玉是书中到过太虚幻境之人,在太虚幻境中遇到了秦可卿。其实,在这两人之前,甄士隐曾经在梦中跟随一僧一道到过太虚幻境,在“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石牌坊前就被一声霹雳惊醒了。

甄士隐梦醒之后,书中说“所梦之事便忘了对半”。也就是说,《红楼梦》只隐藏了一半真事,还有一半就写在了书中。“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也是半真半假、半真半幻,以假乱真。

那么,这一半没有隐去的真事又是什么呢?能不能从这一半真事中,探寻另一半真相呢?

这个问题很大,涉及到《红楼梦》的整个解读,不是一篇小文所能做到的,但我们不妨以“甄应菊”这个人物来做一番简略的探寻。这其中的真相,其实隐藏在甄应菊九天薄命司的判词之中。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枯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是九天薄命司三十六天罡之一,金陵十二钗副册第一人。她的判词中“自从两地生枯木”,其中隐藏着一个“桂”字,这就被解读为甄应菊,也就是香菱遭遇夏金桂之后,便落得个“香魂返故乡”的结局。

后四十回书中,香菱是死于难产,然后由他的父亲甄士隐引入太虚幻境,这就是“香魂返故乡”了。这样写我觉得也是隐藏了原著中的“真事”,香菱之死应当与“夏金桂”有密切关系,不会 死于难产。不过,甄士隐把女儿接走,倒切合原著,甄应菊的“故乡”其实就是太虚幻境。

香菱必定结局于“夏金桂”,这个悍妇家在长安,承包了长安所有的“桂花局”。原来,香菱应的是“桂花局”,“桂花局”才是作者在《红楼梦》中布下的一个天大的局。那么,桂花局又是个什么局呢?




林黛玉在荣禧堂见到了什么

说香菱又为何扯到林黛玉头上了呢?因为,九天薄命司十二金钗正册中,林黛玉、薛宝钗的判词与香菱有相同的符码。其中,“玉带林中挂”也隐藏着一个“桂”字。同样,薛宝钗的“冷香丸”,也暗藏着“桂”字。

甄应菊应了红楼梦的“桂花局”,所以,作者说她的品格像秦可卿,“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说甄应菊扯上林黛玉,她们之间原本就是一体之分身。

林黛玉的遭遇其实并不比香菱好到哪里去,三岁时也遇到癞头和尚,要把她舍入寺庙。因为母亲死得早,林如海就把她寄养在荣国府。林黛玉初入荣国府时,作者非常细致地描写了她在荣禧堂所见到的布局。

书中写道,林黛玉来到了荣禧堂,看见“荣禧堂”牌匾上写着“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还写着“万几宸翰之宝”。见到一张“大紫檀雕螭案”,然后还有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等等。

除了这些摆设外,林黛玉还见到一副对联,上书“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对联的落款有一行小字,写着“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这段描写信息量极大,甚至远超秦可卿的卧室逊色,可谓直接点明了荣国府的地点和地位。此处,结合本题目,简单地说几点。

万几宸翰之宝。万几,指的是帝王处理日常繁杂的公务,可理解为皇帝的办公桌(御案)。宸翰,就是皇帝的书法,宸是帝王的居所。也就是说,“荣禧堂”的牌匾是皇帝御笔所书,也是皇帝亲自授予的。

大紫檀雕螭案。螭,是没有长角的龙,是古代建筑的装饰,其规制仅次于皇帝。

也就是说,荣国府是皇帝亲自批准建造的亲王级别的王府,绝不是所谓的“荣国府”。荣国府只是国公府,比亲王府的级别低得多。那么,这座王府又是哪家的王府呢?

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穆莳是谁,从来就没有得到过解读,其实,荣禧堂、穆莳、南安郡王这三条符码组合起来,就隐藏着“荣穆王”。

荣穆王是靖江王朱履祜的谥号,原来,荣国府写的是靖江王府。靖江王府就在桂林——这就是香菱判、林黛玉判词中的“桂”,也是书中的“桂花局”。

那么,《红楼梦》的作者为何要以靖江王府写“桂花局”呢?




两局全输,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靖江王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的后代,虽然不是亲王,但规制依仗却是亲王的待遇。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封靖江王,精缩金陵皇宫以石头筑靖江王城,王城之中有独秀峰耸立其间。

朱履祜是第十一代靖江王,谥号荣穆王。荣穆王之子朱亨嘉是第十二代靖江王,1645年时,觊觎皇位,自称监国,也就是做了代理皇帝。当时的隆武皇帝朱聿键派兵镇压,攻克桂林靖江王府,活捉了朱亨嘉。这是“桂花局”的第一局,靖江王彻底输了。

桂林王城被攻陷时,一个太监抱着三岁的朱若极逃脱,隐藏于寺庙之中。这个朱若极就是后来的大画家石涛,清初“四僧”之一。石头城中独秀峰下的石涛,岂不就是书中的石兄?

这段历史,恐怕就写在了甄应菊被拐的故事之中了。

朱亨嘉被押到福建连江,以“连江庶人”之名被隐藏起来。随之,朱聿键命锦衣卫将朱亨嘉缢杀,对外却宣称是暴病身亡。这就是书中“画梁春尽落香尘”的真实故事,秦可卿是淫丧天香楼,却被写成是病死的。




秦可卿配十二宫花,朱亨嘉恰是第十二代靖江王。

朱亨嘉虽然败亡,但朱聿键任然封朱亨嘉的堂兄弟朱亨歅做靖江王。这也是荣国府有贾赦、贾政的缘故,也是荣国府贾宝玉与史太君之间关系的写照。朱亨歅之“歅”,与甄应菊之“甄”是同部首近形字,恐怕也是书中“甄”字的灵感来源或者是隐喻手法吧。

朱亨歅也在部将瞿式耜的拥戴下监国,公元1650年,桂林王城再度被攻陷,这回是明朝降将孔有德活捉了坚守王城,不愿意逃跑的末代靖江王。不久,朱亨歅被缢杀于民房之中。第二局,又是输得十分悲惨。

书中两次抄检大观园,恐怕也是靖江王城两度被攻陷的隐写。

孔有德占据靖江王府,却被南明将领李定国攻破。孔有德自杀,一把火烧毁了靖江王府。




桂林靖江王府的这些遭遇,是不是都写进了《红楼梦》开头甄应菊,以及甄士隐的故事中呢?甄应菊眉心有一颗胭脂痣,就是“朱”的暗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