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为什么要在《红楼梦》中,描写一个藏污纳垢丑陋不堪的馒头庵?

发布时间:2022-02-24 / 作者:清心寡欲


北方俚语里有将女性胸部喻为“馒头”的说辞,故“馒头庵”一名本就暗含“污陋不堪”之意。

馒头庵出现在书中第15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里,然而,就在这馒头庵中却发生了两件龌蹉事。

首先,我们看这个馒头庵是怎么来的?

是回中,贾府上下在将秦可卿的棺材送到铁槛寺以后,还要“等做过三日安灵道场方去”,因此王熙凤,以及和其在一起的贾宝玉秦鲸卿二人必然要在此住过两夜才能离去。王熙凤是有事在身,而宝鲸二人则是想在外边“找点乐子”。

那,住在哪里呢?住在铁槛寺吗?

原来这铁槛寺的由来也很有讲究:

【第15回】(铁槛寺)是宁荣二公当日修造,现今还是香火地亩布施,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其中阴阳两宅俱已预备妥当,好为送灵人口寄居……有那家业艰难安分的,便住在这里了;有那尚排场有钱势的,只说这里不方便,一定另外或村庄或尼庵寻个下处……

从以上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三点:一是铁槛寺是宁荣二公所建,年代久远,是专门用来寄放“老人”的——这就为以后贾府老人离世埋下伏笔,比如贾敬死后也是被送到这里;

二是铁槛寺确实是可以住人的,只不过“那尚排场有钱势的,便不住这里了”。这里实际就是在说凤姐,因为凤姐就没有住在这里;

三是间接交待了馒头庵并非贾家的产业。既然不是贾家的产业,它就必然要自谋生路,比如通过巴结贾府或其他的什么方法生存下去,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就有得想了——比较意外的是,《红楼梦》通行本后四十回竟然又将馒头庵变成了贾府的产业,这就有点让人无法接受了。贾府已经有了铁槛寺,再把馒头庵拿过来,似乎没这个必要。

于是,接下来,王熙凤等三人入住馒头庵就成为一种必然。

关于馒头庵名称的由来,书中特地交待“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寺,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

馒头庵里的小尼姑智能儿“自幼在荣府走动,无人不识,因常与宝玉秦钟玩笑。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那秦钟也极爱他妍媚。”

于是,趁着在馒头庵的机会,秦钟智能二人“云雨”了一番

——但要注意,这里并不能说智能“下流”,她也确实是对秦钟有感情的。智能很单纯,她之所以同意与秦钟交往,无非是看中他是一个公子哥,希望她可以带自己“出了这个牢坑,离了这些人”。由此可见,智能好像对师傅净虚,还有馒头庵有很大的意见。

那么,智能为什么会对馒头庵很有看法呢?

如果你知道类似智能这样的小尼姑是怎么进入馒头庵的,你就清楚了。

书中第77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中,馒头庵的智通(岁月过去太久,这是新的掌门人了,和智能一样是“智”字辈)听说荣国府王夫人准备赶出几个丫鬟去,“便巴不得又拐两个女孩子去作活使唤”。

这里用了一个“又”字,特别强调馒头庵的小尼姑们并不是自愿出家,而有可能是主持们“拐”进去的。至于她们拐这些女孩子出家做什么,大家就可想而知了。显然,这里边必然包括一些苟且之事。

如此想来,智能的前途命运堪优,也是她愿意委身于秦钟的原因所在。

但曹雪芹写秦智二人“云雨”之事,可不止这一点儿女情肠,或还有如下两重深意:

其一,暗示秦可卿秦钟姐弟间的奸情。

书中第7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中,宁府原本打算安排焦大送秦钟回府(当天他在宁府看望姐姐秦可卿),不料,焦大喝醉了不想去,还大大咧咧的骂道:

……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焦大这是骂什么呢?

据研究,“爬灰”一句指的是贾珍和儿媳秦可卿有染;而“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一句,对应的则是秦可卿秦钟姐弟“有染”的情况。而且是回中,秦可卿还亲口讲秦钟在她床上睡过:

(第五回)有一个嬷嬷说道:“那里有个叔叔往侄儿的房里睡觉的礼?”秦氏笑道:“嗳哟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了,就忌讳这个!上月你没看见我那兄弟来了……”

将焦大的话与秦可卿的话相结合,我们便不难得出结论。

比较有讽刺意味地是,贾宝玉在秦可卿床上睡的时候梦中到了太虚幻境,并且在梦中与秦可卿“云雨”。那你说,秦钟在姐姐床上睡的时候又梦到了什么?

关于秦可卿“乱搞”,还有一个细节是宝玉透过对话透露出来的:

(第十五回)宝玉笑道:“你别弄鬼,那一日在老太太屋里,一个人也没有,你搂着他(智能)作什么?”

要知道,秦钟是宁国府少奶奶秦可卿的弟弟,他跟荣国府这边的关系还是有点远的。他竟然能在荣国府老太太的屋里如此放肆,你想想他在宁国府会做下什么勾当吧?

再有一点,姐姐秦可卿死后,秦钟并没有表现的特别痛苦,这也是违背人之长情的,可能就在于他不够尊重自己的姐姐。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了,秦氏姐弟俩如此做为,是不是乱沦了?

这倒没有,二人并非亲生姐弟关系,秦可卿是其父秦业在养生堂抱养的孤儿。

其二,为秦钟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上边已经提到,智通是要摆脱馒头庵的束缚才委身秦钟的,其目的性很强。因此,此次云雨之后,智通不甘心被“白睡”,必然出来找秦钟负责。

可巧,她找的时候被秦业撞见。秦业发现儿子不学好,和一个尼姑纠缠在一起,大为光火,“将秦钟打了一顿”。然而,秦业本就身体不好,有病在身,这一次竟被儿子“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

秦钟“本自怯弱,又受了笞杖”,不久,竟也病死了。

至此,秦钟在馒头庵的这次出轨直接害死了他父子二人。

据脂砚斋批注,曹雪芹为了给秦可卿一个体面的死法,似乎特意减少了一个叫“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章回,这个章回里说秦可卿是被逼上吊而死。然而,脂砚斋这个人却建议曹雪芹给秦可卿留点体面,所以曹雪芹便将秦可卿之死改成了病死,但曹雪芹又不甘心,改来改去的没改干净,留下了很多味道。

或许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少了许多细节,很多读者在读到馒头庵一节之后的章回时,便会有一种“突兀”之感:怎么曹雪芹一定要秦钟死呢?又为什么一定要秦业死呢?是不是太过巧合了?

这恐怕是很多读者一下子都无法接受的一点吧?

说完了秦钟,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主角王熙凤。

馒头庵里的静虚老尼,为了帮着张金哥的父母拆散张金哥与守备儿子的婚姻而改嫁李衙内,求到王熙凤身上。王熙凤本来不愿意管,却被静虚激了一句:

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功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静虚的话透露了贾府和馒头庵非常亲密的关系。静虚能求到王熙凤头上,没有足够的交情是不可能达成的。

凤姐受不了:“……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两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

后来,凤姐果然收到了这三千两银子,将婚给退掉了。只可惜张金哥和守备的公子想不开,双双自尽了。

——事后,有人说王熙凤为了3000两银子害死了这两个年轻人。然而,事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王熙凤也就是想着拿钱办事而已,是张金哥的父母找到静虚又找到她来办这个事,是他们贪念李衙内的荣光才逼死女儿的,跟王熙凤有什么关系呢?

王熙凤在馒头庵办理这个事,实际上就是为了后文做铺垫,表现了王熙凤处事,以及为荣国府谋财的能力,方便读者更好的理解这个人。

还有一点值得说一说,就是这里王熙凤一办事就要3000两银子!

3000两是个什么概念?

刘姥姥一年的费才20两,这大约相当于她一家四口150年的花费了;像秦业这种下品官员死时,一生的积畜也才不过几千两……如此算来,这3000两约相当于现在的一两百万人民币。

是以,当笔者重温这个细节时竟吓了一大跳:怎么要那么多钱?显然,办这个退婚根本要不了那么多,也就是管家来旺跑了次腿而已,这钱大部分是被贾府落下了——这些钱也仅够荣国府上下560口人一年的花费而已。如此一说,大家就可以看出王熙凤有多势力了吧?

3000两是一笔大钱,对于张金哥的父亲张财主而言,也是一笔大钱——他再怎么有钱,也比不过贾府!因此,张财主退婚是付出了的巨大成本的。这就好理解为什么面对女儿金哥的请求,他坚决不允了。只是他没想到,如此一来,女儿张金哥被逼到了自杀的道路上。

除了帮助大家理解张金哥的死因外,这3000两银子,更像是曹雪芹投到读者心里的一个“水雷”——闷声炸起,等到读者在心里上接受这个数值时,你再往后看,读到什么两三百两银子时,就会觉得没什么了,甚至于都没搞明白贾府是如何衰落的,而完全融入到故事中了。

是的,曹雪芹经常这样操作,在看似平常的叙述中“夹私货”来骗过读者,等到你读完以后,又仿佛觉得哪里不对?哪里不对呢?得,还是再看几遍吧?再看的时候,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没办法,只能继续下去……

如此往复,红楼梦就成了一部名著了……

你看,单纯一个馒头庵,我们就能解读出如此多的东西,你说曹雪芹的文字功底该是多么了得……

(参考:《红楼梦》)

(网图、侵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