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执掌朝政时,索尼、鳌拜等大臣在干什么?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别看索尼和鳌拜在康熙朝一个庸庸碌碌,一个狂妄自大。其实,他们在多尔衮执掌朝政的时候,那可是一等一的大清忠臣。


多尔衮见对他们笼络不成,便全力打压,他们二人硬是抗了过来,才有了后来的位极人臣。


梁子是这样结下的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索尼和鳌拜之所以被多尔衮全力打压,是因为他们坏了多尔衮的好事。


一切都要从皇太极去世说起。


由于皇太极去世过于突然,而且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这就导致大清出现了权利真空期,由谁来继承皇位,成为了困扰清朝高层的首要难题。


虽然能继承皇太极位置的人众多,但是大多数人要么有资格没威望,要么有威望又没资格。


在经过一番筛选后,只剩下两个竞争者,分别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以及皇太极的异母兄弟多尔衮。


豪格有皇太极留下的两黄旗支持,而多尔衮兄弟则掌握着两白旗,双方可谓是实力相当。因此,谁能胜出的关键在于另外四旗。


虽然另外四旗有部分大臣暗中支持多尔衮,但是他们在事旗中只能算少数派。最终,在各方势力经历一番博弈后,另外四旗选择支持豪格。


至此,多尔衮已经机会渺茫了。


但是多尔衮并不打算就此放弃,他试图笼络一帮大臣来支持自己,以便在最终决定皇位归属的会议上再和豪格一决高下。


他私下联系了一批大臣在三官庙一同商议立储之事,这其中就有索尼,可见当时多尔衮对于索尼是很看重的。


索尼去是去了,然而他并未表示支持多尔衮,而是一再坚持应该立皇太极的儿子为帝,言外之意,他可以退一步不支持豪格,但是他也不会支持多尔衮的。


其实这也好理解,索尼是皇太极的心腹,对他来说,只要储君是皇太极的儿子就行了。


他的意见得到了不少与会者的支持,多尔衮一看,人心不可用,只得草草结束了这次会议。


到了第二天,正是举行立储大会的日子,索尼率领两黄旗大臣来到了会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索尼在两黄旗里的地位之崇高,难怪多尔衮想要笼络他。


会议上,索尼等人率先发难,再次提出应该立皇太极的儿子为储君,继承皇位。


而鳌拜更加直接,一看多尔衮依然不肯让步,干脆和两黄旗的将领们起身,对着多尔衮拔剑相向,表示今天要是不立皇太极的儿子为储君,那就准备靠武力解决问题。


好在他们的鲁莽行为被周围的人给制止住了。


不过这也让多尔衮意识到,自己是彻底没戏了。


好在这也在他的预料之中,他早已做好了安排。


多尔衮一言不发,反而是其同母兄弟阿济格和多铎跳出来,表示不接受两黄旗的提议,要推举多尔衮自立。


言下之意,就是两白旗不和另外六旗玩了,要分家。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别看当时清朝在战场上屡战屡胜,但是其家底很薄了,一旦失去两白旗,清朝将会实力大减,很可能在与明朝的战斗中败下阵来,这一败,很可能是万劫不复。


此时,多尔衮再跑出来装好人,他训斥了多铎等人,要他们不要胡闹。


接着,多铎又嚷嚷着,如果多尔衮不当皇帝,那就由他自己来当。


其实,明眼人看得出来,这一切都是多尔衮安排的,至于目的,自然是凸显其大公无私,同时将储君的人选扩大,不在拘泥于他和豪格二人之间。


在阿济格和多铎的卖力表现下,多尔衮成功掌握了会议的节奏,最终经过多番博弈,确定立皇太极的第九子,当时年仅六岁的顺治为皇帝。


由于顺治年幼,为了确保朝局稳固,由多尔衮和齐尔哈朗担任摄政大臣,辅佐顺治治理国家。


所有人都以为从此可以天下太平,然而谁也不知道,多尔衮已经把两个人给嫉恨上了,那就是索尼和鳌拜。


索尼屡次带头反对多尔衮的提议,鳌拜干脆拔刀威胁多尔衮,他们和多尔衮之间的梁子就这么结下了。


因此,当多尔衮排挤掉济尔哈朗,大权独揽后,便开始了对索尼和鳌拜的连番打压。


索尼,一个刚正不阿的忠臣

在多尔衮掌权初期,其最大的威胁还是豪格,豪格势力强大,只要豪格在世一天,多尔衮就无法真正做到大权独揽。


因此,在打击豪格的时候,多尔衮必须稳住两黄旗,对于两黄旗大臣,能笼络住最好,即使两不相帮,对于多尔衮来说也是好事。


前面提到过,索尼在两黄旗里地位崇高。虽然多尔衮对他恨得牙痒痒,依然想尽办法对其进行笼络。


此后,豪格的手下诬告豪格,使得豪格被治罪,削去了爵位。趁此机会,多尔衮直接釜底抽薪,对豪格在朝中的党羽轮番打压,大多数人都丢了官职,剩下的人则改投多尔衮门下。


而在整个过程中,两黄旗大臣都未对此事插手。毕竟在他们看来,这是多尔衮与豪格之间的私人恩怨。草原上的男人快意恩仇,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而多尔衮特意下旨,称赞索尼不依附于豪格,赐予他一副鞍马,以示表彰。


在清军入驻北京城后,多尔衮又晋封索尼为二等昂邦章京,简单地说就是封疆大吏,是当时清朝在地方上的最高官职了。


多尔衮做的这些,明显是希望笼络索尼。然而索尼对此毫无反应,并没有如多尔衮所料,对其感恩戴德,然后发誓效忠。


相比之下,当初和索尼一起发誓要好好辅佐年幼顺治的几位大臣,除了鳌拜,全都改换门头,投到多尔衮的门下了。


索尼反而时常顶撞多尔衮,惹得他不开心。


当时,清军刚刚入驻北京城,而李自成在退出北京城的时候,点燃了一把大火,紫禁城的宫殿大多毁于一旦。


因此,清朝当时首要的任务除了稳定局势,便是大兴土木、修缮各处宫殿了。


按理说,应该优先修缮皇帝居住和办公的一系列宫殿才对。然而此时多尔衮的府邸也需要修剪,而当时城中的工匠又人数有限。工部官员不愿得罪多尔衮,于是将工匠都派去为多尔衮修豪宅,而将小皇帝丢在一边不管。


当时有个叫佟机的大臣看不过去了,于是上奏弹劾这群官员。


佟机就是个小官,多尔衮也懒得和他废话,直接将其治罪。满朝文武无人敢触多尔衮的眉头,都对此冷眼旁观。


此时,有一个人看不下去了,那就是索尼。


索尼为此直接顶撞多尔衮,为佟机据理力争。多尔衮被索尼辩得无言以对,只得放过了佟机一马。


还有一件事,当时阿济格在前线屡立战功,加上他又是多尔衮的哥哥,因此飞扬跋扈,目无王法,犯下很多过失,甚至不等朝廷号令就率领大军班师回朝。完全是朝廷法度为无物。


因此,当阿济格回去后,索尼立即上奏,告发阿济格的一系列过失,希望对其严惩。


多尔衮也明白阿济格做得确实很不像话,但是阿济格毕竟是多尔衮的左膀右臂,打狗还要看主人,阿济格的问题,轮不到索尼来管。


因此多尔衮直接无视了索尼的奏章,只是将多尔衮训斥了一番,以示惩戒。


至此,多尔衮对于索尼的不满越来越多,他已经不再对索尼抱有幻想,只是还在犹豫要不要对索尼下狠手。毕竟她不想刺激两黄旗大臣,给自己找个大麻烦。


然而,索尼对此并没有觉悟,依然我行我素,他再次招惹到多尔衮。


当时,多尔衮提议分封诸王,以图凭此将顺治皇帝架空。


对此反对最激烈的,当属索尼了。


索尼深知,一旦采取分封制,大清必亡,因此才会据理力争,反对这么做。


而他得到了当时清朝内一批有识之士的支持,毕竟事关大清根基,多尔衮也不敢一意孤行,最终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


然而多尔衮的手下不乐意了,他们纷纷跑到多尔衮面前说索尼的坏话,称索尼这是不希望多尔衮的势力做大。


多尔衮也早就受够了索尼,这次他终于下定决心对索尼下手了。不过即使是多尔衮,也不能肆意妄为,他要整索尼,必须找到个借口。


好在借口这东西,只要有心永远都不缺。


一次,索尼发现谭泰私自隐藏朝廷旨意,于是上奏弹劾谭泰。而谭泰不甘示弱,也弹劾索尼将宫中的漆琴拿去送人。


最后,多尔衮将二人削去爵位,以示公允。


实际上,这谭泰是多尔衮的人,多尔衮这是故意用谭泰和索尼对子。这样既能打压索尼,又将此事定性为谭泰何索尼的私人恩怨,避免刺激两黄旗大臣。


别看谭泰现在很惨,但是只要多尔衮一句话,他失去的都能回来,甚至可能更进一步。而索尼就没这待遇了,最终只会被多尔衮废除全部权力。


果然,没过多久,多尔衮再次故技重施。


当多铎率军攻打江南地区的时候,特意调遣谭泰率军前去增援。然而谭泰却找理由拒绝前往。


当时担任章京的图赖写信告之索尼此事,希望索尼上奏多尔衮,弹劾谭泰。


当然,这图赖也是多尔衮的人。


到时候谭泰再和索尼来个互相检举,多尔衮就可以将他们二人一并处罚,这次足以将索尼的官职全都免去了。


然而这种事情下面的人并不知情,而图赖派去送信的人恰好是谭泰的故旧,因此他藏匿了信件,企图蒙混过关。


可惜他演技不行,没能骗过图赖。图赖告诉他,想活命就说信件送到了。接着他以此为由弹劾索尼包庇谭泰。


多尔衮也奇怪事情和计划的不一样,不过他当时大权独揽,只要有个借口就行了,于是没有深究,直接将索尼治罪。


索尼一生不说大公无私,但是绝对是秉公执法,为了大清任劳任怨。对于多尔衮的判决,他不服。


于是索尼在狱中为自己辩驳,他和谭泰有私怨,又怎么会包庇谭泰呢?


后来这事情闹大了,多尔衮一看,这事情实在是说不过去,只得派人重新审问此事,这才真相大白


这送信之人自然成了替罪羊,而索尼则官复原职。


自从多尔衮执掌朝政后,很少有人敢顶撞他,然而索尼一而再再而三的顶撞多尔衮,使得多尔衮对其可谓恨之入骨。


于是,一个新的计划正在酝酿中。


公元1648年,豪格率领大军班师回朝,顺治皇帝亲自为豪格庆贺。多尔衮担心豪格东山再起,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派人诬陷豪格,将其治罪。


一些大臣受到牵连,其中就有索尼。贝子屯齐诬告索尼意图拥立豪格为帝,罪当论斩。


好在索尼为人正直,在朝中口碑不错,一些大臣看不下去了,为索尼求情。多尔衮觉得没必要为了区区索尼,与这些大臣结怨,于是对索尼从轻处理。


将其抄家,并发配去昭陵守陵。


至此,索尼失去了一切。但是,即使如此,他也没向多尔衮屈服,真的就去守陵了。直到多尔衮去世,顺治皇帝亲政,索尼才得以官复原职,得到重用。


鳌拜,一个不畏强权的勇士

鳌拜和索尼的情况不一样,多尔衮好歹尝试笼络索尼未果,才对其打压的。而对于鳌拜,多尔衮一开始就下重手打压他。


一方面是因为,当初鳌拜对多尔衮以剑相向,赤裸裸的威胁多尔衮。多尔衮对于鳌拜的恨意远超索尼。


另一方面因为,鳌拜被划归豪格的党羽。多尔衮可以原谅任何人,唯独不能原谅豪格及其党羽。对于这些人,他绝不心慈手软。


前面提到,阿济格率领大军屡立战功,然而也目无王法,犯下很多过失。当时朝廷下旨,要谭泰和鳌拜将阿济格的过失在军中宣扬,以此整顿军纪。


因为阿济格是多尔衮的哥哥,谭泰提议这事还是别做了。鳌拜是个典型的武夫,在他看来,打仗靠的是勇武,军纪这玩意用处不大,因此同意了谭泰的建议。


结果,多尔衮明目张胆的玩起了双标。他以执行朝廷命令不力为由,不仅免去鳌拜此前立下的军功,还让他缴纳罚银百两。


至于谭泰,他是多尔衮的人,因此直接被无视掉了。也就是两个人犯的错,只治鳌拜一个人的罪。


后来多尔衮通过谭泰来打压索尼的时候,群臣人人自危,不敢插手此事,鳌拜又跑出来打抱不平,为索尼说话。


这下子,身为当事人的索尼只是被削去爵位,而鳌拜干脆被免职,差点就成了白丁。


由此可以看出,索尔滚对于索尼和鳌拜二人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后来朝廷重新启用豪格统领大军,征讨张献忠。鳌拜好歹算豪格的人,因此豪格拉了他一把,让他一同领军出征,鳌拜才得以恢复官职。


然而当大军大胜而归后,多尔衮为了防止豪格势力做大,对豪格进行了连番打击。


随着越来越多的罪状被挖掘出来,鳌拜也难以幸免,被多尔衮以拥立豪格的罪名治罪。


本来多尔衮是想直接将鳌拜治死罪的,然而由于事情发展到后来完全失控了,随着越来越多的大臣牵扯其中,多尔衮害怕了。


正所谓法不责众,即使是大权独揽的多尔衮,也不敢一次将那么多大臣下狱。最终,只能将此事大事化小,只重点惩罚几个关键人物。


而鳌拜也因此被从轻发落,改成缴纳罚银赎罪。


然而,鳌拜还来不及庆幸。仅仅过了两个月,多尔衮又对他出手了。


有人告发鳌拜在皇太极去世期间,擅自调动兵丁守门。


这种事情,可大可小。多尔衮自然是往大了判,最终鳌拜被判死罪。


不过,不知道是多尔衮有什么顾虑,还是有人替鳌拜求情,最终多尔衮还是放过了鳌拜,先是改判为罢官削籍为民,后来干脆连罢官都免了。


鳌拜真是条汉子,在经历了这么一番折腾,依然没有选择依附多尔衮,甚至没有向多尔衮认罪服软,而是硬抗下去。


于是,多尔衮再次谋划除掉鳌拜。


公元1650年,多尔衮身患重病,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不忘除掉鳌拜。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多尔衮对于鳌拜可谓是恨之入骨。


多尔衮叫来贝子锡翰,暗示他请顺治皇帝来探望自己。注意了,这锡翰是多尔衮的人,而且多尔衮是暗示,也就是说他可没这么说。


当锡翰把顺治皇帝请来,多尔衮立刻翻脸了,表示自己没这么说,按照“违令渎请”对其治罪。


然而有趣的是,这治罪治到最后,就治到了鳌拜身上。多尔衮具体怎么操作的我们不得而知,可以参考索尼的遭遇自行脑补,手法应该差不多。


总之,鳌拜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被治了死罪。


结果,这次多尔衮依然没能整死鳌拜。鳌拜后来被免除死罪,改判为罚钱和降爵。


多尔衮堂堂皇父摄政王,他处心积虑设计算计的人,竟然一直能安然无恙,实在是不合理。这背后必然有人在保鳌拜,至于是谁,史书上没说,不过在当时能做到此事的,大概只有顺治皇帝了。


事实上,在多尔衮去世后,他的哥哥阿济格意图接任多尔衮的摄政王之位,他要求两白旗的大臣支持他,然而两白旗大臣却拒绝了他的要求,转而支持顺治皇帝。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这说明,顺治皇帝一直在暗中笼络大臣们,发展自己的势力。


看来孝庄太后一手带大的这个小皇帝,并不简单。

后记

公元1650年,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在外出游猎的时候,不幸坠马身亡。至此,顺治皇帝才得以亲政。


他亲政后,长期受多尔衮打压的索尼和鳌拜立刻官复原职,进而加官进爵,受到重用。他们也竭心尽力的辅佐顺治皇帝,稳定了清初的局势,这才有了后来康熙、雍正、乾隆的三代盛世。


也正是因此,在顺治去世前,才会委任他们作为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


然而,世人只看到了索尼的庸庸碌碌、畏首畏尾,以及鳌拜的狂妄自大、专权。认为这种人凭什么身居高位。


殊不知,索尼是年纪大了,做事偏向保守、谨慎,而鳌拜则是武夫做派,认为皇帝太小,什么都不懂,还不如听他的。


更没有人注意到,他们当年对大清的忠心,以及为此所付出的一切。


他们后来拥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他们之前的坚持和付出。这辅政大臣,他们当之无愧。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