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被惹怒了动不动就“拖出去砍了”难道人命就一句话的事?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不能相信电视的情节,古代杀人也是有一定的程序的,不是随随便便杀人的,对于违法犯罪的人都要经过一套审理判案程序,否则社会就乱了。因此皇帝也不能动不动就杀人,杀人必须有合适的理由。特别是在秦汉以前,对贵族的保护力度很大,《礼仪》中就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规定。也就是士大夫以上的人犯了罪是不能受刑的,除非是谋反罪。宋朝更是明确规定不杀士大夫,只要士大夫不是犯下谋反、叛国等罪大恶己的罪,一般是不杀的。就拿明清时期的秀才来说,见了官也是不用下跪的,到官府打官司告状,平民得跪着,秀才就可是站着。

但是对平民就不一样了,“礼不下庶人”就是说对平民就不需要讲议,因为平民都不读书不懂礼仪,讲也讲不清楚。平民见到贵族士大夫是要避让的,那怕是在路上,平民遇到秀才都要退到一边,等到秀才过去了才能再继续走。我们看戏剧中官员出行时那些衙役们都打着“迴避”、“肃静”两块牌子,就是让平民“迴避”的。其实古代拦路告状的风险很大,搞不好就直接被前面开道的卫兵给杀了,可不象戏剧中的拦路告状那样轻而易举。这和现在的官员下乡调研一样,群众不会让你随便到跟前。

平民只包括“农、工、商”,即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士”不算平民,“士”都是读书人,有功名在身,只是没作官,因此不要把“士农工商”都看成平民。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周游列国的人,象商鞅、张仪、苏秦、李斯等,他们都属于士,在经济上有一定的特权,根本不用为吃饭、花钱发愁。他们家里有一定的土地,但是不用亲自劳动,由奴仆为他们种,他们只需要读书。因此这些士人才有时间、有财力到处各国去奔跑、求官,去发更大的财。

“寒士”不属于平民老百姓,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这里不要认为杜甫是写的让贫苦老百姓都住上房子,而是让那些贫寒的读书人都住上房子,平民老百姓只能算庶人。

除了贵族士大夫和平民之外,还有一类人就是奴仆。秦汉之前叫奴隶,秦汉之后称奴婢。奴仆在严格意义上是不能不算作人的,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是完全依附在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大官僚、大士族家里的。这些人不在编齐民中的,也就是说不是国家的正式户口。这些奴仆是属于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大官僚的私人财产,在户头上属大贵族、大官僚自己家的,所以也就没有纳税的义务。我们看古代的人口统计,大多数只写到多少万户,很少准确到多少万人,原因就在于此。

其实古代的奴仆要比农民的日子好过,农民需要交税、服役,奴仆不用。因为士绅不用交税、当差,士绅的奴仆也不用。在东汉、西汉时期,那些豪强士族家里都有大量的奴仆,而且还有很多农民依附在豪强士族身上,为的就是免税。为什么封建社会后期土地越兼并,税越收不上来,其原因就是很多农民自愿依附在大官僚地主的身上,成为奴仆,不用再交税。而这些大官僚地主又都是士绅,士绅是不用纳粮、当差的。

为什么王莽从地方豪强世族手中解放了大量奴婢,结果这些奴婢不仅不感激他,反而成为后来农民起义的主力,原因就在这些奴婢从豪强世族家中解放后,就成了自由农民,就必须得交税纳粮、股役当差,反而日子过的不如在豪强世族家当奴婢好过,甚至破产。清朝乾隆时期为什人口突然暴增到三亿多,有一定的原因就是雍正实施“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改革后,有很多原来藏匿在官绅户口名下的黑户都出来了,藏下去没意义了。

其实古代皇帝可以在发怒时立即拖出去杀掉的人只有官中的太监、宫女、卫兵。大臣们他不能立即杀掉,只能处罚,想杀掉就必须得交给大理寺判一个罪名。而平民老百姓皇帝基本上接触不到,也不会当面惹他生气。所以电视上那些因为一句话说不对就被皇帝拉出去杀掉的镜头,都是假的。即使犯了谋反罪,也得经过刑部三堂会审。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