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村子居住的人员越来越少?

发布时间:2022-02-24 / 作者:清心寡欲

小时候村里很热闹,大人,小孩都很多,现在村里基本上很冷清,几个孤寡老人,其余人基本都搬城里了


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定居于杭州,另一个儿子打工去了广州,我和老伴作为留守老人已经快二十年了,这样的情况在现在的农村比比皆是。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大学的扩招和各种上学机会的增多,几乎百分之七.八十的青年都会走上学这条路,毕业后不管混的好不好,基本和农村就拜拜了。少部分上不成学的,也会学些技术,或打工,或开车,或经商,真正能留在村里的恐怕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家在农村的退休职工,或农村的富裕户,以及近些年成家的小青年,也纷纷在县城买了房。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追求美好的生活,既是人之天性,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不管任何社会任何时候,城市都是社会发展的标杆,人们追求所致。无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城市都走在全社会的前头。改革开放前农村之所以充满人气,邻里和穆,孩童嘻戏,炊烟袅袅,人欢马叫,鸡鸣狗吠,是其那个历史阶段所决定的。和平安宁的生活,家庭兴旺的期待,人多力量大的号召,造就了六.七十年代农村的人丁繁荣。可能影响些当时的发展速度,但正是这批人造就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的人口红利。没有无数农家子弟学业有成溶入城市,没有近三亿农民工的离乡背井艰辛奉献,城市的繁荣和国家的兴旺是不可想象的。

尽管城市的发展造成了农村目前的相对凋零,人烟稀缺,但这是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过程,我想没有多少人想回到那个缺吃少穿,牛耕人割的年代。比起到处停放的汽车,老年人都能玩的起的智能手机,吃穿不愁自由自在的生活,那些负面的东西可能不值一提。

国家工业化后,必然会反哺农业,只有城乡溶合发展,才能更有动力,社会更加和谐;国家的农村振兴战略,正是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存在问题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