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打残日军两个精锐师团,国军为何要主动撤退?

发布时间:2022-02-24 / 作者:清心寡欲


首先要明白,1938年徐州会战其实是分为两个阶段的,“台儿庄大捷”则发生在会战第一阶段。总体而言,当时的华北和华中日军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日寇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还没有成立),两个方面军也都对李宗仁第五战区的军事实力有些藐视,企图在行进间用较小的兵力就打通津浦铁路占领徐州,华北日军动用了不足两个师团,而华中日军干脆只派来了一个师团。



确实,李宗仁指挥的部队基本就是个大杂烩,有桂军、西北军、东北军、川军,还有汤恩伯的中央军第20军团,尽管总兵力有20多万人,日本人还真没放在眼里,他们狂妄地认为只要南北两路一起发动进攻的话,这些杂牌军肯定望风而逃。为此,华北方面军派出了第10师团和不满编的第5师团,所谓不满编,是因为板垣第5师团有一个旅团(国崎支队)之前海运杭州湾,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南京会战,当时只剩下一个坂本旅团。


而矶谷廉介中将的第10师团,由于要分兵警备刚刚占领的山东诸多城市,能够投入徐州方向作战的,也只有一个濑谷旅团,所以说台儿庄战役打残“日军两个精锐师团”也是不准确的,精锐是精锐,但并未全部参战。也就是说,北线日军在徐州会战第一阶段出动的,只是以这两个旅团为基干、加强特种兵部队组成的坂本支队和濑谷支队,拢一起的话有20000来人,实力刚刚超过一个满编师团的样子。


(孙连仲剧照)


日本人的骄狂还来自于山东省主席、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的不战而逃,韩部约10万人马连续放弃济南、泰安,让板垣征四郎和矶谷廉介进军顺利有些飘了,不待后续日军到达,即挥师直扑临沂和滕县。这两个城市一个是津浦线上的要点、一个是胶济线上的要点,都是台儿庄的外围屏障,而台儿庄则是徐州的门户。也就是说,坐镇徐州的李宗仁还没有准备好会战部署,鬼子就从北面分两路压上来了。


本来日寇华北方面军第二军并没有立即突击台儿庄的意图,因为鲁南前线的兵力不足,1938年3月13日第二军发布的令是:第10师团消灭大运河以北之中国军队,第5师团主力占领临沂后,进入峄县附近配合第10师团作战,“在达到以上目的后,大致在滕县、沂州一线,给以后作战作好准备”。但是韩复榘的溃逃,让日军两个师团一起疯狂起来,各以一个支队狼奔豕突,企图分别攻陷临沂和滕县后,直接在台儿庄城下完成会师。



仓促之下,李宗仁只好命令西北军庞炳勋的第3军团(其实就是一个第40军为基干)死守临沂,再命令川军邓锡侯的第22集团军死守滕县地区,为战区长官部完成会战部署争取时间。至于从华中北渡长江来犯的日军第13师团,李宗仁则调集桂军第21集团军、东北军51军和西北军张自忠59军等部坚决阻击,汤恩伯中央军第20军团75000人置于内线,作为战区机动决战兵团。


战役解读要客观,在徐州会战第一阶段,中日双方的兵力对比约为29万对4万余(第13师团满编、第5和第10师团缺编),以全面抗战初期的日军战斗力,假以五比一可以抗衡来计算,第五战区只要指挥得当和将士用命,还是可以一战的。尤其是韩复榘在李宗仁的强烈要求下被法办后,各杂牌军将领基本服从指挥,也是尽了最大努力的。



大略来说,桂军、东北军和张自忠的第59军打得都不错,将南线日军第13师团牢牢迟滞在淮河流域,无法深入徐州地区;庞炳勋在抗战初期也算卖力气,跟板垣师团的坂本支队在临沂爆发激烈的攻防战,就在快支撑不住时,得到了紧急从南线驰援的张自忠第59军的帮助,两军合力大败坂本;没有拦住敌人的是川军,由于装备低劣和部署失误,日军濑谷支队陷滕县、兵临台儿庄城下,但是要注意,这可是孤军深入。


因为其他两路日军都未能突破阻击线,所以濑谷支队尽管炮兵火力很强,但是步兵实力其实并不充足,只有两个步兵联队(其中还欠了一个大队)。在台儿庄和运河沿线据守的是孙连仲第2集团军40000余人,他以一个师死守台儿庄城区,主力沿运河摆开防守,四比一的兵力,还让日军占领了台儿庄四分之三的城区,确实险象环生,抗战初期日军的战斗力绝对不可小觑。


李云龙说过,鬼子也是两个肩膀抗一个脑袋,打死一个少一个,在其他两路日军都未能按计划接近徐州外围的情况下,濑谷支队猛攻一周,从1938年3月23日鏊战至30日,仍然未能全部占领台儿庄。而其身后左右的中国军队已经包抄上来,尤其是在军事委员会和战区的迭电命令下,最精锐的汤恩伯军团在彻底逐退坂本支队后,也进至台儿庄外围地区,濑谷支队因此陷入重围。


中央军、西北军10多万人马,开始歼击伤亡已经较大的濑谷支队,鬼子当然撑不住了,于是大败而逃,史称“台儿庄大捷”。尽管中国军队重创日军这两个支队,大约毙伤日寇万余人,但是以10数万大军仍未能彻底歼灭濑谷支队,战力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不过一战毙伤日军万余,在1938年绝对是大胜,所以台儿庄大捷后,武汉举行了狂欢和游行,老蒋也大为兴奋,决定增兵扩大战果。


然后就是中央军、滇军大批东调,军事委员会把在华北能够集中的野战力量,绝大部分汇聚到徐州战区,总兵力接近50万之众。然而日本人也因为台儿庄的失败而恼羞成怒,在发现大批中国军队集中在徐州地区后,1938年4月7日,东京大本营下达了新的作战命令,将华北方面军第一军的第16师团、第114师团划归第二军指挥,同时命令华中方面军增加一个第9师团北上助战,另以土肥原第14师团直驱豫东,企图截断第五战区主力西撤的道路。


这就麻烦了,此时日军集中在徐州战区和外围的兵力,已达七个师团(第5、第9、第10、第13、第14、第16、第114师团)24万余人的兵力,几乎跟后面进攻武汉的兵力规模差不多。要知道,在武汉会战中,110万中国军队也未能打赢25万日本鬼子,而现在是50万对24万,从表面上看中国军队数字似乎占优,而从真实战斗力来看,其实是处于相当大的劣势。


日本人的目标,是用七个师团的野战力量,将李宗仁麾下的这50万人马一口吃掉,至少要歼灭大部,这就是徐州会战的第二阶段。所以日本人是从南、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动手,东边又是大海,这个时候,不撤还等什么呢?在一马平川的豫鲁苏地区,极利日军发挥其机械化优势和空中优势,如果第五战区部队不及时向东突围,那么必然又将是一场南京惨败。


老蒋在会战第二阶段的初期还挺乐观,然而打着打着打到5月中旬发现不对头了,前方越来越惨烈的战报、明的日军番号、战场态势图的箭头,都表明徐州战场已经面临严重的危机。在白崇禧、刘斐等人的不断劝谏下,他那颗因台儿庄的胜利而被冲得有点晕乎乎的光头冷静了下来,突然意识到:日军的意图是要围歼徐州中国军队主力。


因为台儿庄大捷后,在国内外媒体的宣传下,中国军队上上下下产生了“速胜论”,汤恩伯居然对部下说大军汇至“不久就可以收复济南了”,第92军军长李仙洲闻听哑然失笑:谁说的?这是速胜论,不现实!话音未落,1938年4月16日,李仙洲即接到命令:“战局发生变化,敌人后援部队已到,敌14师团向豫东迂回,徐州即将放弃,着第92军掩护战区主力转移”。


于是50万大军分头向西撤退,所幸撤退令下达得比较及时,而日军在西边又没有多少部队进行拦截,因此第五战区的部队绝大部分胜利突围,让南北两路日军扑了个空,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