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军面对日军尚可一战,20年后面对八旗军却不堪一击?

发布时间:2022-02-24 / 作者:清心寡欲

研究过日本战国史都知道,当时日军训练、战术、装备都是先进的。


1592-1598年的万历朝鲜战争中,明军的战斗力十分惊人。尽管在指挥上出现了不少失误,但他们还是自始至终压制了日军。

然而,仅仅20年后,在面对崛起的八旗时,明军的表现却一落千丈,屡战屡败。

短短20年,为何变化如此之大呢?

短暂的复兴时刻

丰臣秀吉进攻朝鲜时,雄心勃勃,要“征明”,以为可以轻易征服大明。

秀吉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不只是狂妄而已,事实上,按照早年倭寇入侵时的表现,大明确实已经不堪一击了。

一些浪人就能搅动大明东南,秀吉公的大军那还不横扫天下?

然而,当秀吉发起征朝鲜的作战时,大明却已经赢来了短暂的复兴时刻。

首先,是募兵制的发展,使大明的军队素质得到了迅速恢复。

当初倭寇能横扫东南,大明无力阻挡,是因为大明过去的卫所制已经衰落,承平日久,军户不堪用。

因此,自嘉靖年间开始,谭纶、戚继光等人为代表,开始以募兵来应付危机。

募兵中所组建的新军队,没有军户那些乱七八糟的陋习,素养极高,因此,明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恢复。

其次是张居正变法。

贤相张居正,通过丈量土地和推行“一条鞭”法,“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国库收支基本平衡,财政状况大大改善。

同时,通过重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大明也建立了强大的野战兵团。

戚继光、李成梁等人通过募兵所建立的军队,也成为大明抗倭的主力。

丰臣秀吉这个时候企图“征明”,算是一脚踢到了铁板上···

因此,万历朝鲜战争中,尽管大明在指挥上也出了不少洋相,但明军所表现出的雄厚战力,依然挫败了秀吉的野心。

然而,这样的复兴局面,却是短暂的。

募兵之殇

大明军力的这次复兴,得益于募兵制的推行。

募兵制,虽然短期内替大明恢复了军力,但却足以使大明统治者警惕。

募兵制下,兵为将有,容易形成大将拥兵自重的局面。

戚家军、李家军,这些响当当的名号不仅仅只是荣誉,更是令统治者警惕的危险。

大明为了避免出现兵为将有的局面,对募兵制做出了调整。

即:募者一官,统者一官,彼此不相照应。

如此,尽量避免兵为将有的局面出现。

然而,这却毁了募兵的战斗力。

募兵者只管募兵,以后兵能不能打仗不关他的事,所以,他只管草草招人,应付了事。

当初,戚继光募兵时,多是“乡野老实之人”,如今,所募者多是“游食无赖之徒”。这些人今天在这个营当兵,领了工资就逃走,跑到另一个营当兵,只想着混饭吃,基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这些暮东朝西的士兵,又给统兵将领开了财路。

反正每次发了军饷就会有一群人不见,不如多报一些人。

本来是30个人混饭吃,我只要上报有50人来混饭吃,不就多领了20人的军饷了?

于是,“挂虚冒饷”,盘剥士兵司空见惯。

当初,卫所兵腐败了,募兵顶上,如今,募兵也腐败了。

大明可以依靠的,只有戚继光、李成梁时代留下的老本了,一旦老本报销,就“举天下之兵,不足以人战守”了!

辽东强兵的没落

而辽东强兵的老本,也确实消耗殆尽了。

辽东强兵,是李成梁一手组建的。

当年,已经年满40岁的李成梁大器晚成,深感时不我待,作战身先士卒,以优厚待激励三军,“锐意封拜,师出必捷”,打造出了一支朝气蓬勃、战斗力强悍的李家军。

然而,功成名就后,李成梁却奢侈无度,沾染了一堆官场坏毛病,使李家军的朝气也渐渐消失。

1581年,李成梁去职。

李成梁去职期间,“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益驰”,这种大环境下,李家军手下的将官自然也“暮气难振,又转相倍克,士马萧耗”。

1591年,李成梁自镇辽东。

然而,年事已高,又已沾染一身坏毛病的李成梁,不再是当年那个“锐意封拜”的中年人了,加之土蛮去世,开原、广宁马市复开,辽东战事渐少,因此,军队没有得到整顿。

此时,李家军还剩下以早年部曲为核心的精锐部队。

万历朝鲜战争,李如松、李如梅、李如柏皆率军参战。

李家军在万历朝鲜战争中的表现非常出色,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碧蹄馆之战,李如松一度陷入日军重围,“官军丧失甚多”。其中,李如松、如梅的李家家兵损失惨重。

因此,在此后的征战中,李家军的精华损失殆尽。

李如松在与土蛮的作战中中伏战死。

李如梅也在袭击镇西堡的作战中,“血战重创”,死伤惨重。

“至是,父兄故部曲已无复存,而如柏暨诸弟放情酒色,亦无少年之锐”。

萨尔浒之战中,赋闲二十年的李如柏领兵为一路,然而,这支军队,与当年的“父兄弟部曲”已不再是一回事了。

战争指导能力持续退化

从万历朝鲜战争到明清战争,大明的军力确实在迅速衰退。

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之八旗,大明仍有拿得出手的能战之兵。

只萨尔浒之战,刘綎、杜松等人的军队其实在正面作战中都不错。

萨尔浒之败,倒不是明军将士一触即溃,而是明军在战役指挥上的错误,使明明兵力占优的明军每每要在不利情势下展开作战,自然失败!

此后的明清战争中,大明依然能组建战力强悍的军队。

关宁铁骑、天雄军等足以与八旗一较长短的军队。

然而,大明统治者在战争指导上昏招迭出,使这些精锐无法发挥,有的军队在内部矛盾中报销(如卢象升的天雄军),有的军队则最终成了对手的帮手(如关宁铁骑)。

这种指导下,纵有雄兵,也无能为。


募兵制变形,以及张居正去世后朝政的迅速混乱,使大明“造血功能”丧失,仅剩下一些“老本”可以吃。

而这些“老本”,也随着优秀将领的离去,连年战争的消耗而损失殆尽了。

因此,明清战争爆发时,明军的战斗力比万历朝鲜战争时出现了不小的退步。

而大明在战争指导能力上的退化,则使明军每每在不利战略形势下仓促与敌人交手,战斗力难以充分发挥,使军力看起来更不堪一击了。

此后,大明仍不伐能人志士,能够新组建强大、能战的军队。

然而,由于大明的战争指导能力持续退化,大明虽不断涌现出精兵强将,但却难以挽回其最终的崩溃。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