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银行,数万名官员遍布全国,朝廷如何把俸禄发到官员手上?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领工资这事情,自古以来都难不倒咱们,古代官员领的工资叫“俸禄”,可是不需要自己上门去拿,有人专门会送过来。

古代封建王朝,一旦转动起来,需要的是极多的管理人员层层管辖,以此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在秦大一统以前,周代的政治模式实际上是“分封制”下的领土自治,在名义上,天下莫非王土,实质上,大家各管各的,俸禄这问题也是一样的。

这个官员是哪个封王、列侯之下的,俸禄问题就由他们解决,周天子不会管。

所以这也是分封制必然会导致政权崩溃、内部分裂瓦解的根本原因,可以想一想,工资都不是你周天子发了,那么谁会听你说的话。

不过周代的官员,他们领的俸禄,极少是货币,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货币。

他们到手上的,是最直接的资源,无他,一是耕地,二是鸡鸭鱼肉等物质补贴。

周代兴奴隶制阶级,有了耕地,有地位的士大夫就可以让奴隶无条件耕种,要知道,这是不用给他们发工资的。

而那些鸡鸭鱼肉类的食物,就是士大夫一家子才能吃了,毕竟周代规定了,即便是正式场合,平民和奴隶也只能吃“菜”,能吃肉的,那真的不多。

因此,土地自此成为了“俸禄”的核心要素,在后世都未曾改变。

而周代官员因为几乎没有实物可领,也没有说千里迢迢去哪里领工资的,都是上级直接派人一次性给发完了,这说的还是一年一度的。

到了秦代,这是个变化极大的分水岭。

秦代李斯深知集权的核心在于“施恩”的主体是皇帝,以前自治那套不管用了,以后全国官员的工资都由皇帝来发,大家都是皇帝的员工,皇帝是大家的老板。

于是在各地方,各级政府就有了一个管钱的职位,一般来说,这个职位都是由“主薄”兼任的。

而朝廷的俸禄发放,一般是一年一次,很少一个季度一次,而一个月一次,这就是西方后来传来的习惯。

咱们的古代发钱,最讲究的就是两个时间,要不就是最短的一天结一次,要不就是最常规的一年结一次,月俸这个概念,其实在官员群体里是很浅薄的。

相对来说,高级一点的官员,就会有人把钱和赏赐抬到家里去,每年到了发工资的时候,朝廷会派人下来,做的事情就是发工资。

秦朝吏治严苛,发工资也是很有趣的。

朝廷派下来主导发工资的住在高几级的地方官府,而下面的人,是临时调来的,他们都是各县的公务员,又为了避免因为亲近搞贪污,于是这些人会进行一次“调换”,简而言之,就是这个地方的公务员去发那个地方的工资。

虽然现金还是不多,依旧是以土地和物质为主,但这套方法的确很管用,若不是秦朝严苛过度,未必不能花数十年的时间来洗去六国之隐患,可是大秦太过过火,官员还没整明白,先得罪了最大的群体农民,最终陷入了泥潭,成为了历史。

但该说的还是要说,大一统的秦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后世公务员的工资,就按他的模式来发,大体是不会变动的,区别只是在于细节之中,每个朝代有所不同罢了。

随着官职的广化,地方政府的财务机构也会专门设立俸禄的发放岗位,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结合。

在古代封建社会,因为官员的俸禄是多元化的,所以管理方式也不单一,较为复杂。

虽然说朝廷严打贪腐,可对于官员,皇帝可以赏赐“田地”,除此之外还有“免税”政策,俸银只是他们薪资体系下一个很基本,存在感也很低的模式。

而且在汉代,还不兴金银俸禄,金也好,银也好,那是皇帝开心了才会赏,有功了才会赏,属于是附加值工资,并不是基本工资。

当时的基本工资是“粮食”,以石来衡量,结算方式有一年发一次,一个月发一次,统一都由朝廷来安排人运送。

所谓古代的“官道”就是为了发工资建起来的,这个说法并不是完全在开玩笑的,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再到后来商品经济的活跃,货币开始大量称为俸禄的载体,对于一般的大官员而言,他们本质是地主,有着自己手下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自家的产物比商品还要好,不需要购买。

但官员也分高低,也有那些一般条件的官员,他们需要买东西,那么要拿工资,他们就必须要拿银子,不然的话,真的没法生存。

而朝廷实际上要照顾的,这是这些绝大部分的人,于是乎在每个地方的税收部门每个季度收上来税之后,会就地把钱给分出来,作用自然是给当地官员发工资,一般来说,都会有盈余,这部分盈余才会层层上交,最终回到朝廷。

不过也有一些特殊的灾难地区,某一年收成不好,或是天灾人祸,就会收支不平衡,政治开明的朝代,就会在周围设立粮仓和银仓,这里面是时刻备着东西的,譬如李世民所统治的贞观二十多年,就是这个制度让李世民赢得了巨好的名声。

也正是三省六部制彻底成型的隋唐时期,户部、吏部这两个部门的职能渐渐清晰,让发工资这件事情显得不再那么麻烦,效率极高。

在唐代,“转运使”这个职位,也偶尔当然当地官员俸禄的发放者。

转运使乃是唐代为了平衡地区的经济失衡所设立的一种巡逻职位,主要负责经济这一块,但是职权很高,当地官员都要听他们的,所以这也是实际意义上的“钦差大臣”。

随着发展,转运使越来越多,出现也非常频繁,他们总管了天下官员的俸禄问题,而也是他们的存在,让官员们每一年到手的工资,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今年收成不好,那可能就是拿银子,如果收成多了,那么今年就是发米,转运使的调节作用极强,让唐代以后的每一个封建朝代都推崇无比。而他们也是发俸禄这项巨大工作的推动者,影响了上千年的历史。

到了明清时期,因为“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商品经济发展,让银子这东西越来越金贵,以前的地主自给自足生产出来的东西,渐渐地比不上民间手工业者的水准。

所以那些坐拥万亩良田,佃农无数的大官员,也开始转变。

这两个时代,“商号”出现的很多,而商号,其实就是早期的银行

商号一般来说都是有着大背景的人才能开,他们虽然是私人生意,但却有着政商关系,能让朝廷把一个地区的税收都存在他的库里头,而商号支付朝廷利息。

久而久之,朝廷干脆让商号把发工资这件事情给承包了,所以严格来讲,在明清时代,官员们已经有了“工资卡”了,虽然不是智能的,但却很管用。

譬如清代的富商胡雪岩,他就是做商号发家的,胡雪岩的经商底气就在于朝廷存放在他的银号里的税收,然后以此来进行金融操作。

而地方官员的俸禄,也是由商号来进行承担发放,对于一些位高权重的官员,还需要亲自送上门去,而一些一般的小官员上门取钱,那都是要客客气气的。

细数历朝历代以来发放俸禄方式的变迁,本质也是古代金融手段的一次次进步。

而且作为社会的主要阶级,官员们领导的不仅是银子等一系列货币这么单调的工资,背后还反应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掌握土地便掌握一切的生产力根本。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