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成吉思汗有一支神秘的部队,为什么从800年前到现在,一直守护一个陵墓?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成吉思汗下葬时,上万匹战马在下葬处踏实土地。随后当着一峰母骆驼的面,杀死小骆驼,将鲜血洒于下葬处。此后,母骆驼就是找到成吉思汗陵墓的钥匙

茫茫草原上,没有墓碑,没有宫殿,没有标志,如果钥匙丢了?陵墓到哪里去找呢?

一、成吉思汗到底是怎么死的?

成吉思汗的一生都在“征服”,他用蒙古铁骑吊打了半个世界,奠定了一个广阔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的铁骑踏上西夏的土地。因为实力相差悬殊,蒙古军队攻打西夏,几乎可以称作“碾压式的降维打击”

正当西夏惶惶不可终日时,成吉思汗却突然去世了。

正史中,对于这位千古一帝的死亡,仅仅用了20个字,记载得非常简单、潦草。

《元史》中记载:“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

“不豫”就是生病。不过成吉思汗到底生了什么病?死前是什么情形?没有任何描述,几乎就是一笔带过了。

这种不符合常理的记载,让后人对此浮想联翩。有人从蛛丝马迹中找出成吉思汗的各种可能死因,记录在秘史中。

1】坠马而死

《元朝秘史·卷十四》上记载:“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西夏)。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公元1226年)秋……成吉思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

成吉思汗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又纵横沙场多年,说他坠马而死似乎有点可笑。所以史书中并没有详细记录,而是用春秋笔法模糊了大家的视线。

不过,1226年,成吉思汗已经64岁。在那个时代,已经是一个古稀老人,经受不住马背上的颠簸,摔落下来似乎也不足为奇。

2】痛风而死

《蒙古黄金史》上记载:“可汗进军西夏,哈萨尔回宫请李氏汉人医治腿脚之痛风病,虽有好转,但浑身乏力,逐渐衰弱,于丙戌年冬天殡天。”

《蒙古黄金史》成书于明末清初,在此之前,并没有一部史书提到成吉思汗得过痛风。所以可信度得不到佐证。

3】被西夏公主刺杀而死

民间传说,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西夏君主将自己的女儿西夏公主献给了成吉思汗,以表示自己的臣服。

没想到成吉思汗并没有因此停下征伐西夏的脚步,于是西夏公主找到机会,刺杀了成吉思汗。

这种说法综合了美女、刺杀、复仇等等多种元素,流传得最为广泛,可信度有限。

成吉思汗的死扑朔迷离,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为合理呢?

二、成吉思汗的陵墓在哪里?

按照《元史》中所说:“元诸帝均葬于漠北起辇谷”。这个神秘的起辇谷,在元代并没有留下准确的位置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不会在同一个地点长期居住。因此,蒙古人的丧葬习俗,与中原人大不相同。

蒙古人的墓地没有高大的封土,也没有祭拜所用的宫殿。草原上处处都是蒙古人的家,也处处可以做蒙古人的陵墓。

元代皇帝的入葬习俗,在《元史》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述。

皇帝的棺材就是一根粗大的香楠木。工匠们将楠木劈成两半,按照皇帝的体型,将楠木挖空,将皇帝的遗体放置其中后,再用四道金箍将树紧紧箍住。

墓穴在挖掘过程中,整块取土,并按照次序摆放在一起。棺木由亲信之人葬入墓穴后,将土块依次盖好,多余的土将会运送到远处扔掉。

墓穴回填后,上万匹战马在下葬处来回奔跑,踏实土地。为了便于日后能够找到墓地,在皇帝下葬处,当着一峰母骆驼的面,杀死其亲生的一峰小骆驼,将鲜血洒于下葬处。

随后,送葬官在墓穴四周种上树木,撒上草籽。

最后,三名亲信留在当地,一直到墓穴周围草木旺盛,长大成林,与周围浑然一体后才能离去。

为了保守入葬之地的秘密,元朝皇帝的送葬过程极其血腥。元宪宗蒙哥死于四川,运送回漠北的路上,行程两千多里,为了防止泄密,送葬士兵见人就杀,据说沿途被杀者多达两万人,不留下一个活口。

同时,还有人在沿途放出假消息,使得皇帝陵寝的位置更加扑朔迷离,难以寻找。

后人在祭祀皇帝时,便牵着那峰母骆驼前往。母骆驼来到墓地后便会因想起被杀的小骆驼而哀鸣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骆驼的哀鸣处进行隆重的祭奠。

可是,等到那峰母骆驼死后,就再也没人能够找到皇帝的墓地了。

如此隐秘而又血腥的下葬方式,最后连皇帝的后人都找不到祖先的墓穴在哪里,更别提其他人了。

从成吉思汗开始,到第十六位皇帝元惠宗结束。元朝皇帝的陵墓就消失在苍茫的大地上,无影无踪。

找不到陵墓对蒙古人并没有产生困扰,蒙古人认为,祭奠先人主要是祭灵魂,不是祭尸骨

他们的祭祖方式是“掘地为坎以燎肉,仍以酒醴、马杂烧之”。草原上处处都可以祭祀祖先。

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循着成吉思汗当年征战的路径,寻遍了蒙古草原各地,想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但至今一无所获。

如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面,有八间白色的建筑,被称为“八白室”。这里是成吉思汗的陵园,不过埋葬的并不是他的遗骨,而是一些衣物和他的灵魂

按照蒙古民族的习惯,人将死时,他的灵魂将随着最后一口气离开人体,依附到附近的驼毛上。

吸收成吉思汗最后一口气,也就是灵魂的驼毛,就收藏于八白室中的银棺里。

《蒙古源流》一书记载:“因不能请出金身,遂造长陵共仰庇护,于彼处另立白屋八间,在阿尔台山阴、哈岱山阳之谔特克地方建立陵寝,号为索多博克达明成吉思汗。其后遂留传至今。”

据说这个地点是成吉思汗亲自选择的,在他出兵征讨西夏时,途径此地,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引人流连。成吉思汗久久不愿离去,赞叹道:“这里太美了,死后就把我葬在这里吧。”

“伊金霍洛”蒙古语的意思就是“圣主的陵园”。但实际上,考古学家在伊金霍洛旗考察后发现,这里没有成吉思汗真身墓。

三、守陵人真的存在吗?

传说中,成吉思汗安排了一支神秘的部队为他守陵,这支部队从800年前一直守到现在。

在蒙古草原上,确实有一个专门为成吉思汗守陵的部落,叫做达尔扈特。

达尔扈特是蒙古语,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担负神圣使命的人”,这个称呼来源于忽必烈时期。

元朝一统天下后,忽必烈钦定“太庙八室四季祭祀制度”,将四时大典纳入国事活动。

他规范了祭文、祭词,明确了守护、祭祀职责,并封官许愿,正式以太师、太保、宰相、洪晋等大臣的职位命名管理、负责祭祀的人员。这些职位统称为“亚门特”,是守陵人中的贵族。

亚门特有八个,实行世袭制,以家族的形式传承。他们分工不同,有主持祭祀的,有筹备祭祀的,有演奏音乐的,还有唱诵的……各司其职。

就从那时起,这些专门进行祭祀的亚门特和成吉思汗的守陵人有了一个专有名称--达尔扈特。

他们的族人不担任任何官职,不负担任何官差徭役,也很少与外界打交道,因此显得十分神秘。

达尔扈特人将守护成吉思汗的陵看成一种神圣的使命。

这些人从成吉思汗归天的时候开始,就从最忠诚的部队里面进行人选,其队伍从刚开始的500人到了现在的1700户近6000人,规模不断地扩大。

但有资格做亚门特,主持祭祀仪式的只有不到100人。

至今为止,达尔扈特人已经忠诚地为成吉思汗守灵近八百年,他们现在已经是国家公职人员。

四、结束语

成吉思汗是草原上的霸主。他曾经金戈铁马,征战四方,开疆拓土,将中华文明的火种散播到世界各地。

如今,他的灵魂安息在草原深处,继续守护着苍茫的天地。

那些神秘的守陵人,为草原上伟大的英雄点燃长明的圣灯,献上供奉的祭品,唱起古老而悠扬的颂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