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老上海市民中很流行盐城方言俨然是上海的第二普通话?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答,盐城方言,在上海老市民群体中,是仅次于母语的最常用语种,没有之一。它的使用频率,超过被老上海人称之为国语的沪调普通话。老上海,苏州河岸边有很多苏北人集中居住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讲,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上海人,无论男女,基本上都会说几句盐城方言。七零年前后,一个成年上海人,假如无意中踏入苏北人集中居住的地界,如果不会说几句盐城方言,头上戴的军帽,可能会被人抢走。这不是段子,不到63岁的上海人,不会理解。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旧上海以盐城为主力军的苏北人,在上海外地人的人口中,占比最大的群体,大多生活在旧上海的最底层。造成旧上海苏北人口比例高的原因,是因为旧中国交通不发达,出行不方便,而苏北仗着京杭大运河这条水上通道,很多盐城宿迁淮安普通人家,划着小帆船,沿运河,穿过长江,经太湖,从苏州进入上海市区的苏州河,落户上海。其它地方都是少数有钱人到上海,唯独苏北,穷人也能源源不断地流入上海,所以量大,所以盐城方言在那个年代,能够成了老上海人首席普通话,一点也不奇怪。回答完毕,仅供探讨。

附:讲一个盐城方言的段子。上世际六十年代末,年轻人热衷全国串联,有一对陌生的沪上青年男女,从上海坐火车去北京。那时候年轻人,比现在的年轻人保守多了,也没有手机。为了解闷,男子拿出一副牌,从中抽出两张12点(皮蛋),放在女子面前。女子从牌中抽出一个12,一个10,一个2,男子抽出一个12,一个2,一个1(A),女子连续抽出两个8、12,男子甩出大小王。这是盐城方言对话,翻译成普通话是这样的:

男:谈谈?

女:谈什么?

男:谈恋爱!

女:不谈、不谈!

男:乖乖!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