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薛绍彭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北宋书法家薛绍彭,宋神宗时人。字道祖,号翠微居士。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恭敬公薛向之子,以翰墨名世。自谓河东三凤(薛元敬、薛收、薛德音)后人。世家子弟,家藏甚富。工正、行、草书,笔致清润遒丽,具晋、唐人法度,历来书家对其评价甚高。与米芾齐名,人称"米薛"。存世墨迹仅《晴和帖》、《云顶山诗帖》、《左绵帖》、《乍履危途帖》、《通泉帖》、《上清连年帖》、《得告帖》、《昨日帖》、《元章召饭帖》及《随事吟帖》等。

宋代是华夏文化发展的巅峰,我们熟知的宋词就是宋代文学,中国花鸟画的鼎盛期也在宋代。虽然宋代的书法没有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褚遂良,张旭、怀素、徐浩、薛稷等的影响广大,但宋代书法不乏有宋四家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简称苏黄米蔡。回顾历代书法风格转变了历程,商周尚象,秦汉尚势,晋代尚韵,南北朝尚神,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代尚态,清代尚质。每一代书法风格的转变都有其历史原因,在宋朝也不例外,从“尚法”到“尚意的转变,既有其其深刻的内部原因,也有不容忽视的外部因素。宋代书法尚意风格是汉字完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薛绍彭书法的启蒙,应是他的祖辈们。薛绍彭以“河东三凤后人”自署,说明他以祖上的文学艺术成就及声名为荣,在书学方面对其影响最大的是被称为初唐书法四家之一的薛稷。薛绍彭曾一心追摹薛稷字法,在他留传至今的墨迹《通泉帖》中可见一斑,他在诗中明确认为薛稷字法来源于王羲之《官奴帖》,他自己则为得薛稷字法而日日临池。

圣草神踪手自持,心潜模范识前规。惜哉法书垂世久,妙帖堂堂或见遗。……世间无论有晋魏,几人解得真唐隋。

这是薛绍彭对当时流行书风的感慨,也是他从思想深处追求魏晋书风的表征。故此,薛绍彭的书法运笔藏锋,锋正而不显露;结体平正,虽流动而不浮急,字距疏松,格局清朗,章法近古,字字断开,不作连绵之势,如王羲之《十七帖》,似孙过庭《书谱》,从此可窥见到薛昭彭师法晋唐。同时,薛绍彭的书法藏巧于拙,笔势圆逸,锋藏不露,字态清俊遒丽,没有倾险浮急之的形态、虽笔墨丰润但是却是骨气十足,无枯槎寒柯之病、望之端秀而无姿媚俗态,章法行气则萧散虚和,风流渊穆、溯源魏晋、追随右军而近智永。

米芾对《兰亭序》甚有研究,潜心研习,揣摩至深,薛绍彭更是一位兰亭专家。不但收藏有唐摹硬黄本《兰亭序》,且将之摹刻上石,其精微之处,不让定武。故元明人逢《兰亭》拓本,倘辨明有薛氏鉴印,往往视为珍本。此外,他还翻刻《定武兰亭》并以原石易置,也是兰亭史上的一大公案。

对于其他宋三家,米芾也是颇有微词。比如,他称苏东坡为“画字”,称黄庭坚为“描字” ,称蔡襄为“勒字”。但对于薛绍彭,米颠可谓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宋高宗赵构也较欣赏薛绍彭的字,由于赵构生活年代与北宋诸家较接近,内府收藏了很多北宋诸家书法作品,加上他一直浸淫书法,而《翰墨志》又是在苏、黄、米、薛等去世数年后所写的,因此,对北宋诸家书法能作出公正的品评。以他的个人看法,薛绍彭恪守传统,深得二王笔意,当与苏、黄、米并称。

米芾善鉴赏,薛绍彭也是个中老手。读老米诗:“老来书兴未能忘,颇得薛老同徜佯,天下有识谁鉴定,龙宫无术疗膏育。”可称明了,薛绍彭书法的雍容古雅也有赖于此。米芾《书史》云,“道祖所蓄晋唐法书甚富,至二王帖则不惜倾囊购取”,曾收右军《裹鲊》等帖。除此之外,欧阳询《孝经》,张旭少时所作绢本草书,李邕《改少傅帖》,唐开元摹本王羲之《异热帖》,唐曹霸《九马图》,怀素、禇遂良、杨凝式等人的作品也多有收藏。他又与收藏大家米芾、刘泾、赵令穰等相好,整日品评欣赏晋唐真迹,长时间地旋看谛玩、经目著心,自然就有悟到之处。

总之,我们几乎很难区别米芾与薛绍彭之间的差异,他们在任何方面都表现出相同的趣味与追求,那么他们在书法创作方面也应该有着相近的审美。既然米芾是右军以后一人而已,那薛绍彭也应是大王嫡派子孙——“宋人惟道祖可入山阴两庑”,这是明王世贞的评语,似也是后世一般人的评价。不过,尽管米薛如兄弟,也还是会有差异:米芾名列四家,为一代风流,薛绍彭却逐渐退避,薛绍彭面对轻法尚意的大潮,倡导传统笔法,坚定不移地以二王为宗是他一贯坚持的书法观,创新不足,可谓是成也晋唐,败晋唐。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