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服君赵奢只赢了秦国一次,就能炫耀一辈子?

发布时间:2022-02-24 / 作者:清心寡欲


因为赵奢打赢了廉颇不敢打的仗,打破了当时秦国无敌的神话。

赵奢此人是个狠人,他做起事情来简直胆大妄为之极,这世上估计没有他不敢做的事情。

赵奢原本只是赵国负责收税赋的小官,别人收税赋无事发生,换他收税赋,就捅出个大篓子。

当时,平原君家有大量良田,然而因为平原君在赵国地位崇高,且手下有门客三千。

因此所有收税赋的官吏都假装不知此事,从不去平原君家收税赋。

但是换作赵奢来收税赋的时候,根本不管这些,大大咧咧地去平原君家收税赋。

平原君家的人这辈子就没缴纳过税赋,自然拒绝了赵奢的要求。

赵奢一看,对方竟敢抗拒国家律法,于是接连杀了平原君家的九个管家。最后硬是把平原君都给惊动了。

平原君一看,竟然有人敢欺负到他的头上来了,于是要杀赵奢。

换成其他人,早就求饶了,但是赵奢根本不为所动,反而淡定的和平原君讲道理。

赵奢提醒平原君,他和赵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平原君现在带头不缴纳税赋,必然有很多人效仿,这会导致赵国日渐衰弱,赵国衰弱了,迟早会灭亡,到时候平原君的家财一点也保不住了。

平原君被赵奢说服,不仅放了他,还全额缴纳了税赋。赵王得知此事,觉得赵国就需要他这样的人才,于是任命赵奢负责征收整个赵国的税赋工作。

也就是说,直到阏与之战爆发前,赵奢都没有任何行军作战的经验。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外行”,却打了一场大胜仗,让在当时战无不胜的秦昭襄王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自从秦昭襄王继位后,秦国便不断攻城掠地,国势日渐强大。

秦国先是采取连横的策略,先后击败当时的大国楚国和齐国。

楚国丢失大半土地,被迫迁都。齐国一度处在灭国边缘,虽然后来复国,但是国势已经大不如前。

自此,已经没有国家能够阻挡秦国的崛起。

秦昭襄王重用白起等将领,接连对六国发起攻势。每次发起战争便夺取几座城池,慢慢地蚕食六国,壮大秦国。

公元前273年,秦国再次派兵夺取赵国的三座城池。

赵王为了稳住秦国,于是答应派遣公子到秦国去当人质,并用焦、魏、牛狐三地交换那三座城池。

这明显是个亏本买卖,只是赵国的缓兵之计罢了。

以此来换取短暂的和平,趁机发展壮大赵国,以后才能少受秦国的欺负,这主意其实不错。

不过,赵惠文王这人有点意思,这事情都谈妥了,他又反悔了。

秦昭襄王一看,认为赵国在耍他,于是派胡阳率军攻打赵国,意图夺取阏与。

赵惠文王连交换城池都不愿意,自然无法忍受失去城池。

得知秦国出兵,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派人去守住阏与。赵惠文王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名将廉颇了。

他询问廉颇能否守住阏与,廉颇却告诉他,阏与距离赵国都城邯郸太远了,且道路大多狭长,不适合行军,容易遭到敌人埋伏,到时候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赵惠文王不死心,又去询问大将乐乘,得到一样的答案。

其实,他们所说乃兵法常识,只要得到赵军出征的消息,秦军必然会设下埋伏。

但是赵惠文王还是不死心,他实在是不愿意失去阏与。于是他又去询问众大臣。

那些武将给出的答复和廉颇一致,至于文官,根本不懂打仗,自然不敢乱说话,不然打输了可是要负全责的。

只有负责征收税赋的赵奢告诉赵惠文王,这打仗比拼的是勇武、胆大,狭路相逢勇者胜,他赵奢别的没有,胆子倒是够大,愿意与秦军一战。

赵惠文王实在是太不愿意失去阏与了,虽然他也知道赵奢没有行军打仗的经验,但是死当作活马医,还是派他率军出征,前去救援阏与。

阏与之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此时,秦军主力已经在攻打阏与了,为了防范赵国的援军,秦军特意派了一支偏师驻扎在武安附近。

武安离邯郸并不远,秦军的意图很明显。

一旦赵军前去救援阏与,如果援军人多,秦军就攻打邯郸,如果援军人少,秦军便埋伏赵军。

如果赵军先打这支秦军偏师,那更好了,这支偏师只要和赵军玩捉迷藏拖延时间即可。

到时候赵军不仅无法消灭这支秦军偏师,还会丢了阏与。

结果,以上三个选项赵奢一个也没选,赵军在离邯郸三十里的地方直接安营扎寨,修筑营垒,直接和秦军偏师对峙起来。

赵奢虽然没有打过仗,但是他很有自知之明。

既然廉颇都说直接救援阏与会被伏击,他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他可不认为自己比廉颇还厉害。

同时,他没有打过仗,直接去攻打秦军偏师,胜负不得而知。

但是他也有优势,那就是他不会被那些兵法、战场经验所束缚,反而可以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此次他率军出征,秦军必然知道赵军主帅是个没打过仗的新手,自然会小看、轻视他。

于是顺着这个思路,赵奢故意示弱,给对方一个自己不会打仗、且畏首畏尾的假象。

赵奢下令,任何人都不许妄议军事,违令者斩。有个士兵提议前去救援武安,结果被斩了。自此,军中没人敢再议论军事。

就这样,赵军驻扎下来整整二十八天,除了修筑营垒,什么也不做。

秦军将领知道后,认为赵奢畏惧秦军,更加轻视他了。

不过对方毕竟是久经沙场的人,出于职业素养,还是派遣间谍特意前去赵军军营刺探一番。

赵奢一眼便识破了间谍的身份,但是他也不点破,让其将赵军军营看了个通透,最后将对方礼送出营。

秦军将领得到间谍的回报后,更加轻视赵奢了,放松了对赵军的监控。

而赵奢却在送走间谍后,立刻下令赵军脱下盔甲,轻装急行军,仅仅了一天半的时间,便到了了阏与附近。

虽说到了前线,因为有自知之明,依然不主动与秦军接战,而是故技重施开始修筑营垒。

赵奢想要与阏与城形成掎角之势,让秦军瞻前顾后,无法全力攻打阏与,让这场战争变成持久战。

秦军远道而来,必然会最先支撑不住。

此时,军士许历冒着斩首的危险,向赵奢进言:秦军知道赵军到达阏与,必然会派兵来劫营,建议派一万人在秦军必经之路的山上驻扎,埋伏秦军, 必然能获胜。

赵奢觉得这个主意很好,阏与附近的道路狭长,既然能让秦军埋伏赵军,那么赵军自然也能埋伏秦军,于是采纳了这条意见。

秦军果然派兵劫营,结果遭到山上赵军的伏击,由于赵军占据了制高点,弓矢可以发挥更大的杀伤力,将秦军完全压制了。

与此同时,阏与城中的军队也趁机冲了出来,秦军在两面夹击下,损失大半,只得撤退。

至此,阏与之战以赵国的胜利而告终。

赵奢能以一个“外行”的身份,击败不可一世的秦国,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赵奢的胆子够大。

首先,他没打过仗,连战场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却敢带兵上战场,可见其胆子够大。

而且他在邯郸武将驻军二十八天,也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万一赵惠文王因为他既不救午安,也不就阏与,而将其治罪,很可能就是死罪了。

此外,他丢下秦军偏师,急行军赶往阏与,也是要冒一些风险的,万一此举本秦军察觉,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其二,赵奢很懂得人心。

首先,此前他一直负责收取税赋工作,与战场完全无缘。秦军得知是他这么个“外行”领兵,自然轻视他。

而他修筑营垒就是为了加深秦军的这一影响,好麻痹对方。

他禁止军中妄议军事,则是为了让秦军觉得他没本事,只得靠此举来树立权威。

而他利用秦军间谍,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印象,于是秦军偏师不再关注他,他才能率领赵军日夜兼程赶往阏与。

正是凭借阏与之战的成果,赵奢被封为马服君,并得以位列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一,在赵国国内地位与廉颇相当。

其实,阏与之战本身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在当时都算不上多了不起。

此战最大的意义在于,打破了秦昭襄王继位后,秦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印象。使人们意识到,秦国是可以战胜的。

然而赵奢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因此他此生再没参与大战。

他明白,阏与之战之战他之所以能够打赢,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当时乃无名之辈。

然而阏与之战之战后,他名声大噪,秦军再与其交战,必然会慎之又慎。如果对上秦军的战神白起,那么赵奢必败无疑。

所以,对于赵奢来说,与其再打几场必败之战,不如留下自己的威名,威慑其他国家,反而效果更佳。

最后总结一下,赵奢能够打赢阏与之战,是因为他胆子够大,且对人性了如指掌,他的所有行动都违背常理,出乎秦军的预料之外。

而他能够仅仅赢了秦国一次,便炫耀一辈子,则是因为他打破了秦昭襄王领导下的秦国无敌的印象。

六国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也在有意无意地夸大他的功劳,这才使得赵奢只打过一仗便成为了名将。

可惜,他的儿子赵括只知道熟读兵书,并没有学会赵奢洞察人心的本事,使得赵国精锐在长平之战中付之一炬,赵国也就此衰落下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