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立煌和陈诚相比,哪个最能打仗?

发布时间:2022-02-20 / 作者:清心寡欲


毫无悬念,卫立煌的作战指挥能力足以甩开陈诚八条街,尽管两个人都在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混到了“五虎上将”的称号,但那是军阀混战,战场以外的因素影响反而更大,根本不代表什么。在稍后围剿苏区的战役中,陈诚在中央苏区被打得落花流水,连起家部队第11师都差点被灭,回到南京羞得不敢出门,而卫立煌在鄂豫皖苏区那可是有血债的。




1933年2月底的“黄陂大捷”,主要是朱老总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对战陈诚“中路军”所属的罗卓英第一纵队,也是第四次“反围剿”的关键一役。在陈诚的“英明”指挥下,罗卓英纵队所属的萧乾第11师、李明第52师和陈时骥第59师,均遭红军毁灭性打击。其中第52师和第59师在黄陂伏击战中被全歼,陈时骥被俘,李明重伤被俘后不治,第11师也大部就歼,萧乾重伤逃回。


黄陂大捷红军首次组织运用了大兵团山地伏击战,是役全歼敌两个师部九个团,击溃一个团,俘敌10000余名,缴枪10000余枝、迫击炮40余门和电台七部,更有弹药、银元及军用物资无算。“土木系”给红军送上一份大礼,第四次所谓的“围剿”基本破产,老蒋闻讯哀叹:“惟此次挫失,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




陈诚回到南京后,有将近一个月不好意思面蒋,老蒋也不方便召见他,后来还是走“夫人路线”才缓解了尴尬。经此一战,陈诚深知自己带兵尚可、战术能力实在太垃圾,不过陈诚这个人品性倒不垃圾,所以才举荐了因反蒋失败而闲居九龙的薛岳。于是这个薛伯陵摇身一变,成为中央军悍将,不仅参加了第五次“围剿”,还追击红军万余里。


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932年5月,卫立煌晋升“围剿”鄂豫皖苏区的第六纵队司令官,率李默庵第10师和蒋伏生第83师疯狂推进,当时老蒋下令白军各纵队向鄂豫皖苏区的军政中心金家寨围攻,并许诺谁先占领金家寨就以谁的名字命名该地,并改为县治。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卫立煌走小路突袭金家寨成功,再不久晋升“鄂豫皖边区总指挥”,而四方面军此战以后,主力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转移川陕。




徐帅的指挥能力很强,却也在此战中吃了卫立煌的亏,所以就战术能力而言,陈诚实在跟卫立煌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但问题是,陈诚是黄埔系骨干、八大金刚之一以及浙江籍贯,符合老蒋的用人标准,所以败仗虽然很多,却不影响军权日重,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已经升任“军政部次长”,老蒋的头号军事亲信、何应钦的副手、黄埔系军队里的实权人物,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卫立煌虽然很早追随孙中山,但却是安徽人、没有到黄埔军校当教官,而是一直在粵军中服役,因此虽然早期也算是嫡系,然而只能算“嫡系中的杂牌”,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卫立煌对日作战的热情已经超过了对老蒋个人的忠诚,慢慢就尿不到一个壶里了。之前写过高敬亭将军的系列文章,从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卫立煌对红28军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跟老蒋嫡系将领的做派完全不同,在谈判中没有搞事情。




忻口会战之后,卫立煌晋升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此时陈诚担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两个人一南一北,职权差不太多。不过卫立煌在华北期间跟八路军交往甚密,甚至到访过延安,逐渐失去了老蒋的绝对信任。而陈诚自始至终,在政治立场上都是跟老蒋一致的,这就意味着,两个人后面的道路和受重用程度,截然不同。


卫立煌的耻辱是中条山会战,但确实有客观原因,那就是老蒋不停地猜忌,甚至调卫立煌回重庆“述职”和去峨眉山“反省”,极大影响了第一战区的指挥效能,战役爆发前实际是何应钦坐镇,赶回来的卫立煌权力有限。而陈诚第六战区的表现,其实远不如薛岳的第九战区,第18军两失宜昌,1941年重兵反攻宜昌失利,都说明陈诚的战术指挥能力,差强人意。




两个人的关系也挺微妙,陈诚对卫立煌没有恶感,先后两次举荐卫立煌接替自己的职务,第一次是1943年底,陈诚因种种原因辞第二期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旋保举卫立煌接任,于是卫立煌才有了率远征军克复滇西的荣光,否则还在峨眉山跟猴子玩呢。第二次是1948年初,陈诚在东北被林总打得胃出血,在准备丢掉东北这个烂摊子之前,再次举荐了卫立煌接手。


陈诚是1947年8月就任“东北行辕主任”的,而卫立煌则是1948年1月出任新组建的“东北剿总总司令”,算起来陈诚在101手底下只熬住了五个月,而到辽沈战役结束的10月底,卫立煌在东野的打击下总共撑了十个月,“抗打击能力”也比陈诚好了些。只不过下场是相同的,都是灰溜溜飞回关内,但是陈诚可以起复,而卫立煌则被彻底弃用,最终在香港落脚,后返回大陆(注意了,卫肯定不是什么“卧底”)。




需要指出的是,“打仗”这个词包括了战略和战术两方面的能力,笔者个人的意见,陈诚的战术指挥能力确实远逊于卫立煌,但是在战略眼光上不输多少,这一点可以从抗日战争的表现中得到印证,也就是说,两个人在战略层面上水平差不多,但肯定都不是西柏坡和101的对手。


在辽沈战役打响之前,卫立煌三次拒绝把主力撤往锦州,在东北大地摆出奇怪的三座孤城被动挨打的阵型,战略上可称毫无作为。战役打响后,对廖兵团的使用也是莫名其妙,甚至私下拉拢廖耀湘服从他的命令回师沈阳,既违抗老蒋继续西进夺回锦州的命令(这当然是做梦了),也不同意杜聿明要求廖兵团撤往营口的指导,让廖耀湘脑袋瓜子嗡嗡的,犹豫不决最终全军覆灭,所以东北蒋军迅速崩溃,卫立煌是有责任的。




根据杜聿明的回忆,在北平机场曾经听到了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跟老蒋的对话,当时东野已经开始围攻沈阳,王叔铭请示是否派飞机把卫立煌接出来,第一次询问,老蒋居然装聋作哑当没听见,直到第二次询问,才勉强同意派专机。可见在辽沈战役尾声阶段,老蒋已经动了抛弃卫立煌之心,跟对陈诚的态度可谓是天壤之别,用人如此亲疏有别,败亡大陆理所当然。


卫立煌刚刚坐飞机逃到北平,屁股还没有坐稳,老蒋的撤职令就到了:“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迟疑不决,坐失戎机,致失重镇,着即撤职查办”。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