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一共才不过几十万人吧,汉人到底是败在哪方面?是懦弱吗?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与汉人习性无关,与明朝制度强相关。

明帝国是一个很奇怪、反传统的国家。现代学者说朱元璋信仰问题时,一般会说朱元璋改信儒教。也因为是改信,所以文官集团在理念上做出了让步,具体表现为将孟子移出孔庙,虽然后来找理由将孟子请回孔庙,但是朱元璋照样无视孟子的民贵君轻理念,继续按其价值观设计国家。孟子说君子之泽三世而衰五世而斩,所以西汉末期的刘秀只是普通富农,最初起义打仗冲锋时,还是骑牛上阵,攻陷县城后才从战利品中找到马骑;同样东汉末年的中山靖王后裔的刘备也是一个卖草鞋的手艺者。只有明朝的皇室宗亲没有降爵一说,其嫡长子是与国同休、世袭罔替、不用劳作、不造反就永保富贵的蛀虫。这跟满清时期的旗人要随时盯着汉人同事不同,旗人最少是被动劳作。明朝皇室宗亲的孩子不用外出家门劳作且由国家包养。这习性跟奥斯曼帝国很相近,其理念都是君主将国家财富视为已有,臣民只是财富使用者。但奥斯曼帝国先进的地方在于,皇室将孩子当猪养(不让孩子读书也不让孩子外出接触外人),且皇帝驾崩后,随意指定一人为继承者,其他同辈人员皆处死(欧美影片《异次元杀机》借鉴这理念)。朱元璋为确保自己的子孙富贵,按亲疏关系将子孙分封到富裕省份,由其封地政府赡养其子孙。

朱元璋为防止民间坐大,执行匠籍制度(包括军籍),当定籍后,匠人后裔就不许转职,而且匠人终生不得未奉令而离开住所五十里地,否则杀无赦。就是说,明帝国在阶层上分为:不事劳作的皇室宗亲、薪资极低的士大夫阶层、地里刨食的纳税主体农民,被剥削的无产匠人,以及为逃税而不入籍生活在山林中的山民。关于山民是因为当税收以人头算时,肯定会出现为逃税而瞒报不入籍的现象。门阀时期,生产力低下,农民依附大户而生活,税收计算是由门阀申报,加上人才选拨机制又是落后的任人唯亲型,故不入籍的山民极少。

明末,随着士大夫阶层与皇室宗亲阶层的壮大,民间极苦,不管是农民还是匠人、或者被发现就被杀或当奴隶的山民,都处于朝不保夕的地步。这时东北满清借着东北地区水热充足而开始壮大,就如历史上的高句丽。不同的是高句丽先有隋唐立国后持续的七征,后有西辽兴盛时的远征灭国。明末满清借黑土地壮大时,明朝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法远征,只能被动防御(策略上是分化的令其相争以定酋),于是满清利用地势、借助明帝国内部矛盾而轻巧得天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